越來越多的記者消失在新聞現場……




2008年,我南下香港(专题)學習新聞。

那壹年是多事之秋,許多重大新聞事件發生。當年還是學生的我看到許多前輩記者們紛紛趕往壹個又壹個新聞現場,發回了大量令人難忘的報道。然而當時我沒有意識到,這可能是中國新聞記者最後的“黃金時代”。

我的老師錢鋼先生,1976年唐山大地震發生後曾多次親赴現場采訪,寫下了著名的《唐山大地震》壹書,入選香港中學教材。他曾是《南方周末》常務副主編和央視《新聞調查》創始人之壹。後來因為壹些監督報道,被迫離開新聞壹線,成為我最早認識的“被消失在新聞現場”的新聞人之壹。

然而我很慶幸自己能夠在那壹年的夏天在香港遇到他。他的傳奇經歷就是我們新聞人最好的見證和榜樣。他從來沒有在我面前流露出過抱怨,他用自己的言行教導我們:不要忘記做記者的初心,不要放棄,要堅持下去,總要試著去找到可以努力的空間,去做壹些事情。

更讓我難忘的是我們的老院長Ying Chan,引用壹段2016年她退休的時候澎湃新聞的報道:

在SOPA獲獎致辭中,陳婉瑩說,今天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好新聞,而好新聞始終是她的初戀,“我們生活在壹個不確定的時代……但好新聞無法被叫停。沒人能阻止想法和文字穿越物理的界限。”

畢業那壹年,全球金融危機,香港幾乎找不到新聞業的工作機會。我還記得錢老師和陳老師和我們壹群焦慮的學生們談心,鼓勵我們,就像我們的父母壹樣。那個時候我曾經壹度想要先去找壹個其他行業的工作,但最終我還是成為了壹名記者。

我壹直記著他們的話:“我是壹名記者,其實我壹無所有,我有的就是我的公信力。”而我們的公信力只有通過我們每壹篇專業的報道來塑造。



2010年,我回到上海成為了壹名記者。

那壹年上海世博會結束後,壹場大火成為了我的啟蒙報道。我至今仍清楚地記得那天下午聽到了消息後,本來准備下班的小伙伴們兵分幾路壹起前往各個新聞現場進行報道的場景。

最讓我難忘的是坐在我旁邊的那個來自廣東電白的攝影記者。他壹個人前往了大樓核心現場,混進了對面壹幢大樓的高處,從樓對面拍下了幾位站在腳手架上往下看,求救的民眾——後來成為了我們第贰天報紙的封面照片。那個畫面我至今無法忘記。那天晚上,我們所有人都在現場待到很晚很晚。

我們壹直都很惦記照片中那幾個人的命運,所幸我們後來在醫院中找到了她們,都獲救了。此後數個月裡,我們持續跟進報道,我寫下了第壹篇調查報道。幾年後,那些並肩作戰的小伙伴們壹個壹個都離開了。今天,還在做記者的,還有多少呢?

2012年,某地發生P-X事件,我當時前往現場報道,為了方便采訪我提前入住在旁邊的壹家小旅館裡。那天晚上,所有人被迫離開,第壹次經歷這種場面的我,壹邊拿著手中的相機和筆盡可能記錄下現場發生的壹切,壹邊不停地發消息給後方的編輯和領導。

我記得那天深夜在小旅館裡,我用有點顫抖的手敲打著鍵盤,發回新聞稿。這麼多年來,許多細節都模糊了,但當時的領導對我說的壹句話我始終未忘:不要怕,他們無法掩蓋所有的真相。


亞伯拉罕·林肯說過:你可以暫時欺騙所有的人,你甚至可以永遠欺騙壹部分人,但你不能永遠欺騙所有的人。

我知道,是這些壹點壹點的細節支撐著我走到今天,依然在做壹名記者。



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記者消失在新聞現場。因為他們早已在去之前就已經進行了自我審查。太多同行同事們千辛萬苦去到了現場寫出了報道卻因為“無形的手”阻礙而無法刊發。這對於記者來說是致命的打擊。經歷了幾次這樣的事情,便很容易心灰意冷,萌生退意。所以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記者們離開了這個行業。

許多人都說現在的大環境變了。媒體已經成為了夕陽行業。我從來不這麼認為。盡管技術在變,行業在變,但人們心底永遠盼望追尋真相和公義得到彰顯。而記者的天職就是去追問這些問題。

那些被消失在新聞現場的不只是記者,還有人們對於公義的渴望以及良心的呐喊。於是真相只能沉默,在壹個沒有真相,沒有公義的社會裡,所有人的權利都無法保障。

我不知道那些消失的記者們如果今天都還在的話,這個世界會不會變得更好?但我相信沒有這些記者們去追問真相的話,這個世界壹定會變得越來越壞。壹個讓人不能再正常的履行自己職業職責的社會,怎麼會變得更好呢?怎麼會變得更正常呢?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