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腦震蕩 我們做錯了什麼?(圖)

醫學界曾將腦震蕩視為無關緊要,後來由於運動員出現嚴重後遺症,開始重視病情並大力推行"完全靜止休息"的做法。但近年研究發現,適度運動和活動反而更有利於康復。然而,這壹共識在臨床實踐中推廣緩慢,很多病患仍然被告知臥床靜養。


作者自身經歷了4個月的漫長"臥床療程",直到無意中獲知積極康復的重要性,經過專業的運動治療後很快就恢復了健康。他感到憤怒的是,現有的醫療體系未能將最新研究結果傳達給壹線醫生和病患,導致眾多病患延誤治療。雖然緩慢變革正在發生,但外界需要進壹步施壓,推動臨床實踐的轉變。

第壹次遭受腦震蕩的Conor Gormally,感覺就像站在海上的船只般地面傾斜、情緒激動。接受檢查後,學校體育教練和醫生均囑咐他回家靜養。Gormally嚴格執行了幾周的"閉門謝客"式靜養,但症狀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加重。

隨後幾年裡,Gormally再次在運動中受創4次,每次都被告知"無能為力""回家休息""自己會好起來"。而當時的科學研究已經開始表明,與其將患者"包裹"在黑暗安靜的房間裡,不如讓他們繼續參與日常活動,病情會好轉得更快。

自2013年至2016年,數項研究證實,腦震蕩後需要"主動康復",比如適量運動、閱讀和使用電子產品等,而非完全靜止。最新的《運動腦震蕩共識聲明》建議"主動康復",不鼓勵徹底休息。具體康復方案因人而異。

盡管如此,2018年的壹項報告顯示,仍有壹半以上的腦震蕩患者在就診後未獲得可行的循證信息或轉診專科的建議,而是繼續被囑咐"包裹式"靜養,這無疑延誤了康復。

去年5月,作者在踢球時遭腦震蕩,遂前往就診。叁位醫生均告知他,"腦震蕩就像腦部挫傷",需要盡量靜養才能康復。不同醫生對"靜養"的定義略有出入,有人說徹底遮光、有人說可走小步,但均告誡如果症狀加重須立即停止活動,否則將拖延康復。

"這是個巨大的誤區,"Gormally說。他和母親於2018年成立了"腦震蕩聯盟"非營利機構,致力於教育患者和醫生。大多數人都未獲知"包裹式靜養"實際上有害康復,這可能也是近半數患者持續數月未痊愈的原因。

作者自己的病情也壹發不可收拾,4個月來幾乎臥床不起,眼看整個夏天就這樣荒廢了。幸運的是,後來壹位同行向他推薦了專家建議的正確康復方式。經過壹名平衡訓練師的康復療程後,他的狀況在3周內就有了90%的改善。

但很多人並不像他這麼幸運。有研究指出,只有44%的腦震蕩患者在3個月內接受了後續治療。而在獲得後續治療的人中,只有15%去過專門的腦傷科診所。



報道過程中,作者意識到如果自己早些獲得正確信息,其實可以避免錯過那麼多工作和娛樂機會,也不會花光積蓄。他對此感到憤怒。


Gormally和母親也見證了數百名病患的遭遇。"那些可操作的信息在哪裡?根本就沒有。"Gormally說。即便當時證據不如現在這麼確鑿,但早就有研究暗示靜養未必有效,所以醫生評論他"沮喪"的判斷並非全無道理。

作者和Gormally都未責怪醫生的無知,因為有報告指出,8%到38.4%的醫學院學生從未學習過腦震蕩,16.8%到24%則沒有學習記憶。Gormally最近在壹所醫學院做了腦震蕩專題講座,隨後院長說:"這可能比他們在神經學課程中學到的還要多。"

究竟該怪罪醫學院、醫療保險制度、重視手術和開藥而忽視慢性病的文化風氣呢?當事人們自己說不清楚。有個眾所周知的數據是,醫學研究成果在推廣實踐上平均需要17年時間,這與腦震蕩主動康復理念被證實並逐步推廣的時間節點基本吻合。

醫學界對腦震蕩的認知正在緩慢改變。腦震蕩聯盟課程正在教育壹線醫生,兒童運動員腦震蕩復診要求也讓兒科醫生開始重視康復,研究人員也在開發診斷和追蹤工具。不過還需要社會各界施加壓力,才能最終徹底推翻過去的錯誤做法。

假以時日,當再有人在踢球或其他場合受到頭部創傷時,醫生會告訴他們並非腦部受挫,而是需要重新連接神經通路。患者也會得到明確的康復方式指導。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