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 习近平评文革 为何只淡化不敢美化

在习上台之前的30多年里,历史教材中关于“文革”的部分是以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


日后,就连中共大外宣的历史回顾文章《内地历史教科书三次改写“文革”中共如何看待“毛左”》中,都忍不住斗胆直言,批判说“这种对文革具有明显的同情、美化的立场,受到社会大量批评。更多人担心这是国家政治严重向左转,替文革洗白的迹象。当时,许多人担忧,中国会就此倒退,滑向毛左的老路。”。

大外宣的这篇评论文章中还分析说:由于在习近平上台之前,中国社会也好,海外华人舆论也好,基本上是沿着对文革、对极左路线、对毛泽东的批评为主导方向,期望的是越来越“右”的路线,经济上的市场化、政治上民主化自由化,很少有听到对毛泽东时期的肯定,所以,当中共新一届领导人开始对毛泽东时期的成就进行一点肯定的时候,整个社会感觉一下子“左转”了。而一些党内官僚或者学者错误揣摩上意,政治投机,宁左勿右,藉由着中共回复社会主义初心,重新整合左右共识之际,大肆扩张“左”的声音,以至于造成不同领域的"毛左"的思想趁势回潮。

吊诡的是,中学历史教材这2018年的第一次修改的捉刀者们虽然都非常相信他们如上对“文革”内容的修订部分确实是准确地体现出了习近平“两个互不否定”之英明论断,而且所谓“探索”说,分明就是习近平的原话。但上面却要求他们“再改”。

时间才过了一年,中学历史教材关于“文革”部分被二次修改。前面说的第一次修改,就是2018年习近平版中的“探索”、“弯路”、“挫折”、“复杂原因”等辩解之词统统不见了,改成了“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叙述到此就戛然而止,刻意规避了“内乱”的说法。显然这种羞羞答答的表述,仍然还是对我们前面所说的与1981年的“邓氏决议”中的“文革”定性进行一番修饰,回避了最关键的对“文革”的全盘否定。

时间又过了一年,至于2020年版的新历史教材,也就是三年内第三次修改的教材,不但在课文重点提示“学习聚焦”上注明“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都是错误的”,对文革的关键表述也恢复了1981年“邓氏决议”中,也是习近平上台之前延续30多年的中学历史课本中相关内容中的原话: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这一下,那些曾经为2018年习近平版历史课本“感受到莫大鼓舞”的毛左们如丧考妣,对习近平的这一“退步”失望至极。




习近平开始第二个任期后, 教育部命令历史教材编撰部门将此前课本中的“文化大革命”一章进行了撤销。

记得当时的好几家左派网站都曾刊登了对习近平这一“退步”表示不满的文章,但笔者为本文再去查找,都已经不见踪影了。所有左派网站只有《红色中国网》的一篇《高中历史课本对文革表述恢复改开时代标准版本》仍然还挂在网上。

不过呢,相比较而言,在所有中国左派舆论阵地里,这个《红色中国网》还是相对理性,文章大多言语谨慎。该网站的这篇文章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历史课本都是严格按照决议,将文革定性为“内乱”。但前两年(指2018至2019年),高中历史课本里突然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这句话突然去掉了。而新学期高一最新版历史课本又把这句话恢复了。从去掉到恢复,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但教材改革从来都是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历史课本内容的修改,有时更具有社会风向标意义。咱们自己的教科书,无声无息地修改,又无声无息地恢复,中间没有任何官方说明,难怪社会上议论纷纷……。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已经有 138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文革复辟! 2网民仅因批评阅兵就被拘留 北大教授季羡林:文革证明了"士可杀亦可辱"
    这个红二代为何说"恨死文革了"? 打假"朱德的扁担"文革中变"林彪的扁担"?
    文革标志性人物 中共首个女副总理去世 文革秘辛:宋庆龄最信任的助手为何自尽?
    毛泽民之死探秘 逃过"新疆王"者难逃文革? 中国网民失望愤怒:美国正在发生"文革"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他们看到了一场美国"文革" 严歌苓回忆 半个世纪前的的"文革元宵"是这样的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
    评论1 游客 [岱.此.强.御] 2024-01-17 06:59
    习近平带给中国和全世界的,除了灾难,还是灾难!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