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先一步掀起红色风暴 英伟达被弯道超车
AMD如此,英特尔也不外乎是,AMD仰赖台积电已有的技术,全力研究芯片架构设计,英特尔就要稍微吃力一点,一方面研究先进制程和封装,另外一方面也要着手芯片与Chiplet的迭代改进,两家甚至还在封装上打起了擂台赛。
如今去评判比赛的胜负已经不重要了,因为3D封装与Chiplet逐渐从数据中心和AI加速器走向消费市场的PC处理器,最终惠及笔记本与手机,成为了大家认定的新趋势,
写在最后
与AMD和英特尔相比,英伟达在3D封装以及Chiplet上却显得如此“迟钝”。
2017年6月英伟达发表论文《MCM-GPU: Multi-Chip-Module GPUs for Continued Performance Scalability》提出了MCM设计,其基本可以看成是如今的Chiplet。
但英伟达一直未将这一设计付诸于实践中,反而在2021年12月发表了一篇名为《GPU Domain Specialization via Composable On-Package Architecture》的论文,其中所提出的COPA-GPU架构,实际只是单独分离了L2缓存,这也就是说,英伟达会在未来继续坚持Monolithic单一光刻设计。
英伟达坚持大芯片的原因其实很简单,die与die之间通讯带宽永远无法和monolithic内部的通讯带宽相比,Chiplet也许不适合高AI算力场合,更适合在CPU领域中大展拳脚,2022年英伟达发布的Grace CPU Superchip,就通过NVLink-C2C技术实现芯片高速互连,该芯片还遵循由业界共同制定的Chiplet互连规范UCIe。
在Chiplet上的谨慎,也让英伟达与3D封装没了缘分,虽然英伟达目前是台积电2.5D封装CoWoS的最大客户之一,但SoIC的客户里暂时还不包括它,也让它成了御三家里最晚拥抱这项先进技术的一家了。
伴随着Chiplet的高速发展,英伟达也可能在未来开始拥抱这一设计理念,今年的爆料人士Kopite7kimi称,英伟达面向高性能计算(HPC)和人工智能(AI)客户的下一代Blackwell GB100 GPU将全面采用Chiplet设计。
如今AMD在AI芯片上先行一步,利用Chiplet和3.5D封装打造了更大更强的MI300X,英特尔也已经全面拥抱Chiplet和3D封装,英伟达虽然依旧坐拥庞大的AI市场,但它的宝座却出现了一道微不可察的裂缝,红蓝绿这三家,谁能在芯片封装上掌握真正的话语权呢?
参考链接
AMD Explains the Economics Behind Chiplets for GPUs——techpowerup
New AMD Patent Describes Potential Chiplet-Based GPU Design——extremetech
AMD unveils Instinct MI300X GPU and MI300A APU, claims up to 1.6X lead over Nvidia’s competing GPUs——tomshardware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