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 好萊塢大片暑期檔竟都輸給陳思誠?
據國家電影局統計,端午檔(6 月 22 日 -6 月 24 日)電影票房 9.09 億元,觀影人次 2249 萬,創下中國影史端午檔票房第贰位的佳績。
與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端午檔貢獻票房的絕對主力,是國產片。
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端午檔期間票房前 5 名裡,國產片占比高達 80.08%。《消失的她》以 5.07 億元排名第壹。好萊塢大片《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和《閃電俠》雖然排在第叁、第伍名,但在端午期間,票房沒有過億。

端午檔,因距離暑期檔太近,檔期太短,壹度被視為 " 尷尬檔期 "。
在過去,國產大片不願定檔端午,而院線往往需要進口好萊塢大片救市,刺激觀影消費,比如 2018 年的《侏羅紀世界 2》便拿下了近 17 億票房,至今還是端午檔票房總榜冠軍。
如今的好萊塢大片別說端午救市,甚至捆在壹起都打不過壹部《消失的她》。
曾在中國創下無數票房神話的好萊塢大片,失靈了嗎?

好萊塢大片,不受寵了
如果往回倒拾年,好萊塢大片曾在中國影院裡閃閃發光。
2014 年,票房排名前拾的電影中,有 5 部都是好萊塢大片,《變形金剛 4》(合拍)更是以 19.77 億票房穩居當年票房榜首。2015 年則有 3 部好萊塢大片進入票房前拾,《速度與激情 7》以微弱差距敗給《捉妖記》,位列票房第贰。
2016 年和 2017 年也均有 4 部好萊塢電影躋身當年票房前拾,且至少有壹部能進入當年票房榜前叁,算是相當輝煌的戰績。
然而,從 2018 年開始,好萊塢在票房排名的位置就開始有下滑的苗頭。
那壹年。《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等國產電影接踵上映,《我不是藥神》票房口碑雙豐收,好萊塢大片第壹次被擠出了票房前叁——《復仇者聯盟 3》票房 23.88 億看似不差,但也只是勉強守住了票房第伍的位置。
隨後在 2019 年,《復仇者聯盟 4》上映,因是漫威宇宙系列前 22 部電影的收束之作,吸引了大批 " 漫威粉絲 " 連夜支持,最終以 42.5 億再度打回當年票房總榜前叁的位置,壹時風光無限。
但值得關注的是,那壹年進入票房前拾的好萊塢大片,除《復聯 4》外,僅有壹部《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位列第拾。

此後,從 2020 年 -2022 年,雖有外部政策及疫情的影響,但好萊塢系列大片在中國院線攻城略地的勢頭不再。
2021 年,《速度與激情 9》拿下 13.92 億票房,也是該系列電影在內地票房最低的壹次。讓國人等了整整 13 年的《阿凡達:水之道》,上映前聲勢浩大,最終票房 16.97 億,而同年票房冠軍《長津湖之水門橋》票房為 40.87 億,比《水之道》多了贰拾幾億。
再看今年的數據。截止至目前為止(6 月 28 日),共有 47 部進口片登陸內地院線,其中既有《速度與激情 10》《銀河護衛隊 3》《黑豹 2》這類大 IP 作品,也有《小美人魚》這樣的迪士尼真人電影。

小美人魚 & 銀河護衛隊 3(圖 / 豆瓣電影)
但在所有 47 部進口片電影中,票房過億的僅有 11 部,其中除好萊塢大片《速激 10》有望拿到 10 億票房外,其他的進口片可以說壹個能打的都沒有。
壹直是《速激》鐵粉的阿城,今年沒去給老叔們貢獻電影票," 就感覺老叔們演得也疲勞了,我也看疲勞了,不如看看國產片,來點不壹樣的體驗。"
如果視線放得更寬壹點——據 DT 財經了解,有壹部分 " 觀影路人 " 並沒有 " 要支持國片 " 或 " 只看好萊塢片 " 的想法。不少消費者做購票抉擇時往往 " 隨大流 ",哪部電影看得人多,就買哪部。
於是,鑒於今年包括好萊塢大片在內的進口片的口碑人氣都壹般,國產片如《滿江紅》《消失的她》口碑、人氣更旺,就導致了國產片碾壓進口片情況的出現。

內容與宣發,各打 50 大板
首先必須指出,疫情叁年院線停擺,確實重塑了許多人的觀影習慣。
壹方面,定期觀影習慣被打破,在居家期間許多人更是發現了流媒體平台、體感運動裝置的好處,有了新的娛樂方式;另壹方面,線下娛樂模式變得更豐富,大家逐漸熱衷 citywalk、逛公園和其他如野餐、露營等戶外活動。曾被視為消遣首選的好萊塢大片,讓渡於其他線下娛樂。
但客觀來看,中國、日本等電影都表現不錯。好萊塢大片失靈的根本原因,跟自身的症結有關。
電影產業專家 Stephen Follows 曾統計過 1995 年 -2014 年好萊塢劇本來源情況,他發現好萊塢的原創劇本比例從 2004 年開始就呈現大幅下滑趨勢。雅虎娛樂在 2014 年末發布的報告中也指出,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的原創片在 2014 年僅有 25%。

原創劇本比例下降,說明好萊塢對於改編劇及 IP 續集的依賴越來越強,導致劇本老套,超英電影在華的由盛轉衰就是典型例子。
超級英雄電影,視覺效果炫目、劇情理解門檻低,曾經是好萊塢在全球攻城略地的法寶,而過分依賴超英電影的成功路徑,幾年如壹日的套路化、模板化,即使是鐵杆粉絲也會覺得審美疲勞。
比如,隨著《復聯 4》上映後,老英雄陸續 " 退休 ",新英雄走向台前,超英序列進入革新換代期,也對票房造成了壹定影響。
" 如果漫威還拍鋼鐵俠、寡姐的故事我肯定會看,但我絕不花錢去看什麼蟻人、黃蜂女。" 壹位老漫威英雄粉絲對 DT 財經表示,自己對新英雄並無感情,也不想花錢。
其次,好萊塢大片在中國的的宣傳,也是 " 守舊 " 多於 " 創新 ",對中國觀眾的吸引力不夠。
通常來說,前期宣發做得好,也能在壹定程度上提振票房。或許是自持基本盤穩固,好萊塢大片在內地的宣傳方式," 只能用老舊來形容 "。
曾為超英系列做過宣發的 joker(化名)對 DT 財經表示,好萊塢大片宣發偏傳統,壹般來說分為肆步走——主創人員來華首映禮、請中國明星唱宣傳曲或做推廣大使等本土化物料、線下道具服裝等影展活動、超前點映。
但疫情期間,好萊塢明星來華手續繁復,首映禮從簡,從線下見面改為視頻連線,影響了宣傳曝光率;" 本土化物料的限制也很多,有時候我們想做點好玩的,就要來回寫郵件請示確認 "。
國產片善用短視頻平台做宣發,在這壹點上好萊塢大片也表現出了滯後。
2018 年被稱為抖音、快手宣發元年,事先不太被看好的《地球最後的夜晚》靠著抖音宣發成功讓很多贰叁肆線的青年買票觀影。可以說抖快是觸達下沉市場最有效最直接的宣發方式之壹,但 joker 表示," 好萊塢有點子驕傲在的,壹些短視頻宣發 idea 他們不太接受 "。
內容和宣發雙雙拉胯,好萊塢大片又怎能不在華遇冷。

好萊塢大片失靈,
但進口片並不差
從 2019 年開始,好萊塢大片在內地市場陷入低迷期,加之國產片的強勢崛起,市場上出現了 " 中國觀眾不愛看進口片 " 的聲音。
關於這壹點,影行天下 CEO 安玉剛、制片人藤井樹、電影市場專家連城易脆在與《影視獨舌》的連線對談中指出," 漫威是賣不動了,但說觀眾不愛進口片太武斷 "。
DT 財經通過對比今年票房數據也發現,進口片其實不差。
正如前面提到的,整個電影大盤正在肆面開花,除好萊塢以外,印度電影、日本動畫電影這幾年在國際上表現亮眼,帶走了不少原本 " 好萊塢必看 " 的觀眾。
進口片的票房不壹定能飆升到最高,但平均下來也不錯。截止至 6 月 28 日,共有 267 部國產片上映,累計票房近 180 億,平均每部不到 1 億,呈現了 " 頭部、尾部數量太多、中腰部數量太少 " 的啞鈴形;進口片則有 47 部,累計票房 60 億左右,平均每部 1.28 億。從均值來看,進口片的平均票房更高。
此外,從進口片票房排名及題材類型來看,動畫電影或將成為未來進口片的新增長點。
今年排名前叁的進口片中,有兩部是動畫電影:《鈴芽之旅》和《灌籃高手》。上映前被認為可能不符合中國觀眾口味的動畫電影《蜘蛛俠:縱橫宇宙》,也拿下了 3.34 億票房。

動畫電影的起勢,與 00 後成為觀影主流人群有直接關系。
燈塔數據專業版顯示,《鈴芽之旅》的 " 想看 " 數據中,20-24 歲占比最高為 36%,其次是青少年占比 27%,《蜘蛛俠:縱橫宇宙》占比最高的 " 想看 " 人群,同樣是 20-24 歲的群體。
伴隨著 00 後走上社會,有了獨立消費能力,他們對動畫電影,特別是日式動畫電影的偏好,未來將會進壹步影響進口片的格局。

寫在最後
好萊塢大片未來是否可以翻身,也未可知。
以超英電影為例,與自己相比,它的票房在下滑;但如果橫向比較同期進口片,它的基本盤仍舊穩固。如前文所說,它視效炫目,故事劇本門檻低,永遠會有受眾,只是目前的超英在革新換代的陣痛期,新英雄仍需要時間才能被接受。
當然,今年是疫情後恢復常態的第壹年,久未來華的好萊塢影視公司們,也需要時間重新調整優化策略。
下半年還有吳京主演的合拍片《巨齒鯊 2》以及《芭比真人版》《海王 2》等進口大片等待映。
或許真正的較量,才剛開始。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延伸閱讀 | 更多...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