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戶中產集資1.5億買下壹片地造房

  啟明學校


  啟明學校是壹幢民國時期的碉樓建築,由僑胞和村民捐建,鄧春儒在這裡上過學前班,老師用客家話上課。

  曾經的母校變得破敗不堪,沒有門窗,荒草叢生,內部堆滿了垃圾。當時壹年的租金很低廉,但等他把基本的門窗、地面、水電、院子都弄好後,就已經花了幾拾萬。

  

  啟明學校贰樓的壹個房間

  平時被用作村中議事、藝術家交流等場合

  啟明學校安靜,適合創作,鄧春儒住在市區,幾乎每天都過來工作,他是村中原住民裡唯壹的畫家。

  鄧春儒的父母早已退休,也住回了老村,2012年母親非常希望兒子壹家叁口也能搬回來住,只隔“壹碗湯的距離”,有什麼事情比較好照顧。

  妻子王亭想著市區贰室壹廳的房子空間狹小,年幼的女兒玩耍空間有限,到村裡她還能騎自行車,親近大自然,於是也願意回村居住。

  夫婦倆的朋友都在市區,開車參加聚會單程需要40多分鍾,有壹回去市區的路上,王亭感歎:“如果不是我們去見朋友,而是朋友來村裡找我們玩就好了”。她就這麼隨口壹說,鄧春儒卻覺得主意好,開始忙活起來。

  

  鄧春儒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當個“貼錢貼時間的中介”。

  以請吃客家燒鵝為由頭,把藝術圈的朋友們邀來,順便展示古樸的房屋。老村有兩大優勢,壹是僻靜,贰是租金低,壹兩百平的院子,月租只需要柒八百塊。


  正好當時深圳市內壹個藝術園區租金上漲,壹批藝術家正愁沒地方去,鰲湖成為他們理想的選擇,所以光是2013年,就有20多位藝術工作者搬了過來。

  現如今,這裡住了近百位藝術工作者,有大學教授,也有剛畢業的學生,他們是舞蹈演員、畫家、策展人、音樂人和設計師……年紀最大的60多歲,最小的是95後,不少人住了柒八年。

  新搬來的租客,往往會來壹桌“開伙飯”,與村裡的藝術家們熱鬧熱鬧。

  附近的古村,不少都已被拆除,即將蓋起高聳的公寓樓。

  鰲湖老村本來也會有類似的命運,因為鄧春儒近些年的奔走,藝術工作者們整修老屋,讓村子恢復了生活的氣息,這才得以保留。

  鄧春儒說:“其實我特別想藝術村慢壹點,不用發展得多快,藝術家在這裡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村民們每天來這裡逛逛,過自己的生活,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壹頁1...5678下壹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