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 最牛啃老族:我家有钱有船还有2诺奖
老实巴交二十多年的桑格,头一回给自己留了个心眼。他在自荐信里显着声明:
我不缺钱,可以不拿工资。
送上门来的免费劳力,还是剑桥高材生,一时间桑格所向披靡,征服了不少教授。
最后他还是进了剑桥大学生物化学系实验室,回到了自己逐梦的原点。
小小研究员到二次诺贝尔奖得主,听起来不可思议。
且看桑格如何探囊取奖。02
科学界讲究论资排辈,初出茅庐的桑格被安排在条件最差的实验室。
那是一间暗无天日的地下室,和其他数位研究员共用,真正属于桑格的只有一张工作台。
而这张工作台被弃置在角落,紧挨着饲养小白鼠的笼子,气味令人作呕。
一份没薪水的工作,极度恶劣的办公环境,堂堂富二代屈居于此,桑格图什么?
这个问题很快有了答案。桑格找到了科研目标——给蛋白质测序。
80年前,人类对于蛋白质的了解,仅限于知道其成分复杂,对生命很重要,此外该领域一片空白。
桑格想进一步揭秘蛋白质,必须了解它的结构。
因为那时他几乎是自费做研究,只能买市面上最多、相对便宜的胰岛素,作为研究蛋白质的对象。
因而,胰岛素成为了往后十几年里,他在这间阴暗的实验室里,最熟悉又陌生的实验室伙伴。
测序这项工作,前无古人,他还得给自己搭桥。
发明测序专用试剂,后来被命名为“桑格试剂”。
然而在桑格试剂的诞生过程中,桑格经历了重重阻隔。
他在发明试剂时,无意间影响到了其他人,导致整个实验室的生物制品都成了鲜红色。
桑格被愤怒的同事们投诉到了学校,一度被迫中止研究。尽管如此,他仍然找不到第二个地方,能比实验室更吸引他。
攻克了试剂难题后,他才开始真正测序。
而测序的难度相当于把数千片拼图打乱,再蒙着眼睛复原。
在常人眼里,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但桑格一遍遍拼接、测试、重来,再拼接、测试、重来。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Mor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