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人工智能在中国大有可为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克里斯托弗•约翰逊(Christopher K. Johnson)和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进行座谈。(记者家傲拍摄)

  

  李开复展示美中两国互联网世界的对比漫画。(记者家傲拍摄)

  计算机科学专家、中国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周四在华盛顿的新书推介会上对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潜力抱有巨大信心,但他警告,未来15年之内,大约50%的工作机会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李开复在活动一开场就邀请了一位重量级嘉宾致开幕词。这并不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声音,而是一家中国公司开发的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系统的杰作。他强调,这个开场白体现了机器学习的功能有多么强大,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有多么卓越。

  作为创新工场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在很多人眼里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之一。生于台湾的他在中学移民美国,曾先后在苹果、微软、谷歌等公司担任要职。他在1998年移居北京,此后他领导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和谷歌中国研发中心,并于2009年创办了创新工场,旨在帮助年轻人创业

  令人刮目相看的经历也让李开复对全球科技发展趋势有着深入的见解。为了推销他的新书《AI•未来》,他在华盛顿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大陆目前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地位和他的展望。

  李开复表示,中国相对宽松的政府监管体制使中国企业得以享有一马平川的开发环境。

  “中共政府有一系列支持科技开发的政策。我把中国大陆叫做科技实用主义社会,这意味着一项新技术面世后,政府通常会一边观望一边让它运作,只会在需要时去监管它。”


  他坦言,美国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的王牌实力仍无人能够撼动。据去年发布的一份行业数据显示,全球1000名顶尖人工智能专家中,美国人占据了三分之二。中国人位居第二,但仅占6%。不仅如此,美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专利数量也遥遥领先于中国大陆。但他说,尽管美国在研究方面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大陆在人工智能运用方面正在迎头赶上美国,甚至在有些应用平台上已经实现了超越。

  李开复对与会者说,他完全相信中国大陆有能力在人工智能领域大展拳脚。除了政府的鼓励政策之外,他还列举了其他几大原因。

  首先,中国大陆有着巨大的人工智能工程师人才库。从这个领域的文章和被引用次数来看,中国人在这十几年来统计数字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并在近三年间呈现了压倒之势。

  同时,中国大陆互联网产品创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最开始的抄袭美国搜索引擎、到借鉴美国社交软件的经验开发出诸如微信、微博等功能更强大的应用、再到推出像快手、摩拜单车这样的中国大陆自主产品,中国软件开发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在就连其他国家都在模仿中国的软件。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