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 来看一看 五个成都人的雾霾生活
到浓处 被比喻成窒息
不能自由的呼吸
到浓处 是真的窒息
散漫的成都人
开始严谨地戴上了口罩
黑、白、灰
当然也有五颜六色的个性表达
每天进出都打招呼的门卫大爷
盯着我戴口罩的脸
疑惑着不知该不该喊
没有了脸的人
哪有个性可言
我们一下子就来到了这个新世界
措不及防 防无可防
写这首诗的初衷,是因为我每天出门时都要跟我打招呼的保安,在我戴上口罩时犹豫了,他当时不知道该不该跟我打招呼。我感受到一种悲哀,被雾霾改变的生态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悲哀。
这首诗用一个几乎全新的公众号发表,通过朋友圈传播,几天时间阅读量超过了4000。我朋友圈里一位“真正”的诗人点评说:“悲愤出诗人!”我觉得还真是这样。
12月10日,雾霾持续恶化,我又写了《写给成都雾霾的第二首诗》,点击率也在几天之内超过了4000。前几段是这样的:
三年前
老杨同学买了空气净化器
一月买了两个
三月买了一个
每个房间都可以过滤空气
我们嘲笑他
被好空气娇惯的肺怎样去面对 屋外的蒙昧
那时候 成都的雾霾时长是以天计
三年后
我们在群里热烈地讨论
关于净化器的种种
老杨说
用FFU吧
我问 那是什么
他说 工业用除尘单元
我开始迅速脑补
家家户户安上这个单元后的样子
他说 机器的后面特别丑
我想 就像每一套房子都戴上了口罩吧
这时候 成都的雾霾时长始以月计
那段时间,身边的人都开始热烈地讨论关于雾霾的话题,因为从来没有感到成都的雾霾会如此严重和来势汹汹。我所在的以成都人为主的微信群在那段时间里都在说雾霾的事情。关于其成因,几乎各个群都产生了一些分歧和辩论。
我中学是在成都七中读的。我的微信群,讨论最热烈也最专业的是我的这个中学年级群。群里的同学,有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有从事环保、规划等行业的,大家意识到纯粹的讨论或辩论对解决雾霾问题并没有实际作用,于是有同学提议撰写一份“提案”草稿,通过市人大或省人大的途径提交上去。群里有热心的同学立即响应了,虽然大家都没有写过“提案”,但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都立即行动起来。
一开始,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问卷是我设计的,通过金数据公司的表格在朋友圈传播。我们做这个事情的初衷,就是想收集一些基本的民情,从这个角度出发,然后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设计问卷时,考虑到现在人们都很忙碌,就想尽量简单一些,不能太专业和太复杂。具体说,我们的设计,就是在让被调查者填写性别、年龄、籍贯、家庭情况、是否有孩子这些基本信息外,还问了这样几个问题: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