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 来看一看 五个成都人的雾霾生活

  不能抵达的思念


  到浓处 被比喻成窒息

  不能自由的呼吸

  到浓处 是真的窒息

  散漫的成都人

  开始严谨地戴上了口罩

  黑、白、灰

  当然也有五颜六色的个性表达

  每天进出都打招呼的门卫大爷

  盯着我戴口罩的脸

  疑惑着不知该不该喊

  没有了脸的人

  哪有个性可言

  我们一下子就来到了这个新世界

  措不及防 防无可防

  写这首诗的初衷,是因为我每天出门时都要跟我打招呼的保安,在我戴上口罩时犹豫了,他当时不知道该不该跟我打招呼。我感受到一种悲哀,被雾霾改变的生态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悲哀。

  这首诗用一个几乎全新的公众号发表,通过朋友圈传播,几天时间阅读量超过了4000。我朋友圈里一位“真正”的诗人点评说:“悲愤出诗人!”我觉得还真是这样。

  12月10日,雾霾持续恶化,我又写了《写给成都雾霾的第二首诗》,点击率也在几天之内超过了4000。前几段是这样的:

  三年前

  老杨同学买了空气净化器

  一月买了两个

  三月买了一个

  每个房间都可以过滤空气

  我们嘲笑他

  被好空气娇惯的肺怎样去面对 屋外的蒙昧

  那时候 成都的雾霾时长是以天计

  三年后

  我们在群里热烈地讨论


  关于净化器的种种

  老杨说

  用FFU吧

  我问 那是什么

  他说 工业用除尘单元

  我开始迅速脑补

  家家户户安上这个单元后的样子

  他说 机器的后面特别丑

  我想 就像每一套房子都戴上了口罩吧

  这时候 成都的雾霾时长始以月计

  那段时间,身边的人都开始热烈地讨论关于雾霾的话题,因为从来没有感到成都的雾霾会如此严重和来势汹汹。我所在的以成都人为主的微信群在那段时间里都在说雾霾的事情。关于其成因,几乎各个群都产生了一些分歧和辩论。

  我中学是在成都七中读的。我的微信群,讨论最热烈也最专业的是我的这个中学年级群。群里的同学,有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有从事环保、规划等行业的,大家意识到纯粹的讨论或辩论对解决雾霾问题并没有实际作用,于是有同学提议撰写一份“提案”草稿,通过市人大或省人大的途径提交上去。群里有热心的同学立即响应了,虽然大家都没有写过“提案”,但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都立即行动起来。

  一开始,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问卷是我设计的,通过金数据公司的表格在朋友圈传播。我们做这个事情的初衷,就是想收集一些基本的民情,从这个角度出发,然后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设计问卷时,考虑到现在人们都很忙碌,就想尽量简单一些,不能太专业和太复杂。具体说,我们的设计,就是在让被调查者填写性别、年龄、籍贯、家庭情况、是否有孩子这些基本信息外,还问了这样几个问题: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雾霾笼罩大温 连串雨天正在路上 大温惨了 即将迎来酷热 还有雾霾
    《穹顶之下》十年后 中国的雾霾 消失了! 今年的雾霾,为什么来得又早、又重、又长?
    红日刷屏 大温雾霾天今天有所缓解 美国野火烟雾要来 大温雾霾或加重
    加国野火雾霾飘到格陵兰 天空漆黑 BC这些地雾霾超高风险 5千户撤离
    北美绝大部分雾霾中 大温躲过一劫 野火逼近大温要雾霾?疏散警报发出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