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发布

  《指南》不仅在7项核心任务中将造就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与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放在了同等重要位置,在规划内的重点人才工程中,也将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全员素质提升工程与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工程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发展工程一起纳入。


  此外,还将建设一大批学习型制造业企业。在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中,围绕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支持有关地区、部门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到2020年,建设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000个左右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基本形成覆盖重点产业和中心城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

  《指南》还明确,将进一步提高企业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进一步健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结合实际探索实行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年薪制等分配办法。完善劳动、知识、技术、技能、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扬南介绍,将引导地方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区分专业类型,向制造业倾斜,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在实施相关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时统筹安排人才开发培养经费,并纳入项目实施考核体系。

  构建协同共进工作体制机制保障落实

  制造业人才发展,涉及人才培养、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指南》涵盖了人才发展多个领域的政策措施。


  作为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孙玉清深入分析了美、德、澳等传统制造强国工程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情况。基于比较研究,他认为,《指南》全面吸收了这些国家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精华,突出了与制造强国战略的紧密对接,对促进制造业人才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于清笈看来,《指南》是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特别是明确了相关部门的任务分工,目标具体、内容翔实、操作性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她认为应积极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服务、院校企业为主体、社会参与、协同共进、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为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制造2025》‘1+X’规划指南全部发布。《中国制造2025》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已全面转入实施阶段。”李北光说,推动中国制造业又大又强,是长期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指南》重点任务分解涵盖43个方面、涉及12个部委,需要体系化推进而非单兵作战,要加快推进我国的人才结构适应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重大变革,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适应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迫切需求,激发高素质劳动者“新人口红利”,为推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根本动力。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