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明專制是窮途末路(圖)

  在中國走開明專制的道路是否能夠走通?中國社科院近代所研究員黃道炫給出明確答案:開明專制走不通。他2014年11月3日在《中國經營報》撰文《“開明專制”的窮途末路》,文章稱蔣介石試圖以開明專制治國,輕視法制建設,導致其反腐失敗。黃道炫以此證明,現代必須要加強法治,改變中國傳統的人治傳統,開明專制的道路走不通的。


  

  蔣介石試圖以開明專制治國,輕視法制建設,導致其反腐失敗(圖源:VCG)

  抗戰中後期,國民黨統治日趨腐敗。人才選拔道路壅塞,各級機關人浮於事,大小官員競相聚斂。國民黨統治面臨著嚴重的危機。

  缺乏壹個鼓勵人才發展、監督官員行為的有效監督機制,是國民政府政治構架的致命傷。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國民黨依據孫中山制定的軍政、訓政、憲政叁程序,長期實施訓政,即以黨治國,國民黨壹黨獨大,各種監督機構形同虛設。

  貪腐大案層出不窮

  官員提升名義上通過組織層層選拔,但由於不具備壹個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實際完全以上級的壹己好惡為標准,不可避免形成“有能力者往往沉浮於下僚,無遷升之望,……因貪污被誅之軍人、公務員,為數頗多,而後來者仍毫不畏懼,群起效尤”(《何成浚將軍戰時日記》)的局面。當時,國民黨內部壹份有關山東黨務政務概括的報告,生動刻畫了山東地方高級官員的種種丑惡形象,實際也是整個國民政府統治區官場的真實寫照:

  “缺乏領導能力又無真實信仰,對於下級早已失去領導作用;對縣黨部負責人之委派,多以是否擁護其個人,是否自己親近為標准,不以是否有領導全縣之能力與信仰為標准。甚或對於有能力有信仰之縣黨部書記長加以嫉視,無故撤換。對於轉發下級黨之經費,多不按時轉發,或借此以謀私利,或供其個人揮霍之需。”

  貪污是國民政府吏治腐敗最明顯的見證。早在上世紀30年代末期,政府內的貪污腐化現象即拾分猖獗,據1939年軍統重慶特區報告,他們秘密查獲的貪污不法人員包括交通部長張嘉、重慶衛戍司令劉峙、贰拾九集團軍司令王纘緒、第贰拾肆軍軍長兼西康省主席劉文輝等。抗戰中後期,各級權力機構貪污現象比比皆是,從中央政府的孔祥熙等大員到地方的保甲長,都不同程度存在以權謀私、中飽私囊、揮霍浪費行為。當時重慶等大都市大小官員吃喝成風,如蔣介石本人所形容的:


  “輿馬填塞於酒寮,柬帖紛馳於衢市……在壹般社會,方苦物價之高昂,我黨政軍人員乃日食萬錢,無稍顧惜。”

  在這種情況下,先後發生了幾起公布出來的大案,如黃金提價泄密案、高秉坊案、朱羲農案等,雖然這些案件不壹定是當時政壇中真正最嚴重的,但仍具有壹定的代表性。

  黃金案:1943年11月,國民政府為緩解通貨膨脹壓力,以向美購買的500多萬兩黃金作基礎,實施出售黃金,收回法幣政策,回籠貨幣,吸收游資。由於通脹愈演愈烈,出現擠兌黃金現象,國民政府不堪重負,財政部在不斷提高金價基礎上,又於1945年3月決定大幅提高黃金比價。但是,決定還未公布,這壹經濟絕密即遭泄露,壹些人乘機在調價前壹日大肆搶購黃金,短短幾小時,政府差價損失即達幾千萬元。事發後,蔣介石當然在日記中表示:“美金公債與黃金舞弊案正在徹查中”,但最終只是象征性處理了少數有關人員,大部分責任者都被層層庇護,逍遙法外。

  高秉坊案:高事發前為國民政府財政部直接稅署署長,他長期挪用稅款,囤購物資,1945年2月,又擅將公款700余萬元存入銀行。“該署經辦稅款保證金,竟無確實收入賬目可稽,開征已肆年亦從未清查。”在孔祥熙漸告失勢後,高案被揭露。初被判處死刑,後復判改為無期徒刑。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已經有 3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壹頁12下壹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
    評論1 游客 [伍.專.伐.帷] 2017-01-28 10:59
    中國的專利毫無含金量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