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 海归博士雾霾下我为何没搬回美国?

  有一篇流传非常广的文章叫伦敦的雾霾不是被风吹走的,里面列举了很多伦敦市政府为了治理雾霾所采取的措施,看起来似乎是政府做对了事,就解决了伦敦雾霾的问题。但是如果大家仔细去看那篇文章里面所有伦敦政府采取的措施,我们现在都已经这样做了呀,拆烟囱,拆锅炉,集中供暖,但为什么雾霾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原因恐怕还是人口规模和资源受限。


  人口和资源的重压下,我却发现了一个趋势,就是我们的新兴中产阶级非常希望像美国人那样生活。我们也要一家有几辆汽车,要吃南美空运来的牛油果,要给孩子全套美国孩子的玩具和原版书,要过Black Friday。可我们是否应该停下来想一想,在这样的高标准消费背后,有多少是生活真正需要的,又有多少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感觉生活更优越,更有安全感而已?我们国家的情况是否能够承受这样的消费水平?

  霾霾霾,买买买

  在全球化生产的背景之下,我们的每一次消费行为,如果去追溯它的来源,最终都是碳排放。即使只考虑空气污染的因素,在一件商品到你手上之前,你不知道为这个产品的生产供电的企业,向空气中贡献了多少pm10;你不知道生产产品包装的企业,又向空气中贡献了多少VOC(挥发性有机物);你更不知道跑在路上的物流卡车和快递小哥,又贡献了多少pm2.5。我们的每一笔订单,其实都在或多或少的为时常爆表的AQI贡献着你不愿意去承认的力量。

  

  双十一爆仓的快递

  当然,追求更精致的生活是无可厚非的奋斗目标,注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高消费的行列,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那么中国雾霾还有解吗?我觉得有,但这个解肯定不来自于民众的抱怨和逃离,也不来自于政府的强制措施,而是在于技术的革命,和教育

  人的欲望和自然的资源之间是一对天生无法解决的矛盾。我想只有可以大规模应用的清洁能源的出现,才能够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一半。现成的例子就是粮食问题。非洲人均可耕地面积是中国的近四倍,但是大量非洲人在挨饿,而我们基本上已经解决了所有人的温饱问题,原因就是现代种植技术的革命。能源的问题也同样如此。例如如果太阳能的储存问题能够解决,我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会大大降低,碳排放自然会下降,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再现实一点,互联网支持下的共享经济也是个很好的方向,把闲置的物品和资源都利用起来。所以仍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应该放更大的精力在科学技术的研发上,通过技术的革命解决阶层升级带来的环境问题。


  但为什么这只是一半的答案呢?

  如果我们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每一次技术的进步,无一不在给人类带来一些益处的同时,制造新的问题。即使太阳能可以被广泛应用了,但支持这个产业还是需要大量的物质材料,生产这些材料的过程是否会带来另一类污染?可能是水体、土壤,这些都是比大气更难治理的。科技的双刃剑所带来的副作用永远无法避免。所以我们还需要另外一半答案,那就是教育,更具体的说,是控制欲望的教育。

  人之所以为人,控制欲望本就是一个标志。与自然需求合作之道而不是一味索取,人类才能走得更远。古生物学界已有一种理论认为,恐龙的灭绝,可能并不是因为小行星撞了地球,而是恐龙自身的进化太快,体型越来越庞大,对食物的需求最终超过了地表植物的承受能力,本质也是耗尽了能利用的资源而走向命运的终结。如今我们已经站在技术爆炸的前夜,巨大的可能性面前,如何能不傲慢,如何能对自然充满敬畏,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十几年前我上小学初中的时候,环保是个很热的话题。焦点访谈在批露违法企业,社会舆论都在呼吁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在美国读博期间,我在Sloan商学院上一门课的时候讨论到中国的粗放型发展问题,还和美国的同学争论。我说你们美国人这么浪费,还说中国粗放,我们的环保和节约意识很强的,你们都该到中国去看一看再评论。结果第二年我的导师到上海待了一周回来问我,“哇上海哪来那么多SUV,陪同我的大学生也说要买SUV。”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已经有 23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雾霾笼罩大温 连串雨天正在路上 大温惨了 即将迎来酷热 还有雾霾
    《穹顶之下》十年后 中国的雾霾 消失了! 今年的雾霾,为什么来得又早、又重、又长?
    红日刷屏 大温雾霾天今天有所缓解 美国野火烟雾要来 大温雾霾或加重
    加国野火雾霾飘到格陵兰 天空漆黑 BC这些地雾霾超高风险 5千户撤离
    北美绝大部分雾霾中 大温躲过一劫 野火逼近大温要雾霾?疏散警报发出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
    评论4 游客 [口.西.四.篇] 2017-01-06 10:34
    我觉得中国如果把人口控制到跟美国人口一样,问题基本就能解决一大半了,可惜现在又实行二胎了,再加上那些以“传宗接代”为己任的人,人口在100年内很难控制住!
    评论3 游客 [四.所.西.命] 2017-01-05 23:48
    我很倾佩她的勇气和无知
    评论2 游客 [喜.能.兴.箸] 2017-01-05 21:13
    作者是彻头彻尾的爱国者,自愿让自己及子孙后代做人工吸尘器。高尚。这也算是他文中观点的实践吧,做他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评论1 游客 [有.冬.游.但] 2017-01-05 18:43
    海归博士雾霾下我为何没搬回美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答案是因为没有绿卡!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