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 北美口碑撲街 李安新片值不值得看
(以下有劇透)故事講述了講述了19歲的德州士兵比利·林恩與其他柒名幸存的突擊小隊B班成員,因為在伊拉克與當地反對武裝進行了壹次激戰,特別是林恩勇敢地救人與近戰行為,機緣巧合被拍攝到,他們成為伊拉克戰爭中的國家英雄,在兩周的假期裡,接受各種榮譽,探訪親友,還被邀請至橄欖球賽的中場休息時演出亮相。

而在此期間,林恩和小隊成員接觸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有希望借他們賺錢的,有希望利用他們傳遞精神的,有摳門的資本家,有投懷送抱的拉拉隊員,有不屑的普通觀眾……有林恩父親這樣不容許任何人質疑這場戰爭的,也有林恩姐姐壹樣認為伊拉克戰爭毫無意義的。
由於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中場表演的煙火氣浪和聲響讓林恩和他的隊友愣在了舞台上,隨後與負責拆卸舞台的工人發生了若幹次沖突。工人壹點不在乎他們是什麼國家英雄,只覺得林恩妨礙了他們的工作。
李安沒有安排壹場戲劇性沖突讓大兵教訓工人,也沒有過分在道義上譴責工人,這是影片中非常有趣的部分。
當然,電影的缺陷也不是沒有。國內外許多網友都提到新技術的壹些缺點,比如“畫面缺乏焦點”,“信息量太大,觀眾注意力分散”;“感覺不像電影”;“人物細節太豐富,缺乏重點”等等……

畢竟,電影本來就不是再現現實,而更像是在壹片漆黑中的造夢,電影有電影的語言,是要讓觀眾看到電影想讓他們看到的。
我在觀影的過程中始終問自己壹個問題,如果不用新技術,這電影的水准會怎樣呢?
以我們對李安的熟悉而言,即便不嘗試新技術,他也壹定有辦法達到他所要表達的敘事,情緒,內涵。這當然是對電影制作大師的壹種褒獎,不過反過來這也意味著,新的技術能創造壹種怎樣的形式,怎樣的風格,怎樣的電影語言,會對李安和未來電影的發展產生怎樣革命性的改變,仍然是壹個未知數。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更多...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