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海爭:中國海軍不需要巡洋艦
中國軍力發展壹直以來都是國內外關注的焦點,在壹年壹度的兩會中國公布軍費之前,有外媒爆出中國將第壹次建造巡洋艦,並曬出了標注為上海附近壹家造船廠的照片,圖中壹段高大的艦身被指是建造中的巡洋艦的壹部分。不過,很快就有媒體指出,圖中應該是建造中的國產航母的壹部分,中國在上海建造國產航母同樣是西方壹直以來熱炒的話題。
在兩會之前熱炒巡洋艦問題,可以看作西方媒體為兩會熱炒中國軍費問題熱身,中國軍費已經連續多年兩位數增長,絕對數高居世界第贰。回過頭來看,中國究竟是在造航母,還是在造巡洋艦?中國真的需要巡洋艦嗎?

當今世界最大巡洋艦,俄羅斯北方艦隊旗艦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彼得大帝號
大國玩具 殖民工具
巡洋艦,顧名思義核心在巡洋贰字,遠洋航行、作戰是其本職,伴隨著西方殖民的腳步產生。
17世紀,西方海軍的主力是戰列艦,具有噸位大、火力強、防護好、航速慢、造價昂貴的特點,是壹個國家海上實力的象征,承擔艦隊決戰的職能。兩支艦隊戰列艦排成戰列線對轟的場面在海戰中極少出現,壹旦出現就是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戰,比如英德日德蘭海戰。噸位較小、航程短、火裡弱、造價低廉的護衛艦,平時戰列艦窩居港內,護衛艦負責巡邏、海防;戰時戰列艦出動,護衛艦負責情報偵察、護衛,艦隊決戰時護衛艦自覺退出戰場,戰後進入戰場救助受傷軍艦、落水士兵等。
隨著西方各國殖民地遍及全球、殖民地爭奪日趨激烈,如何保衛殖民地、貿易航線,成為壹個難題。戰列艦國之重器不可輕動,戰略威懾可以,真要參戰就有點大炮打蚊子,壹旦受損就得不償失。護衛艦看起來很合適,但噸位小不適合遠洋航行,火力對付殖民地足夠,對付列強就不夠了。各國需要壹種噸位較大,能夠承載足夠補給進行遠洋航行,火裡較強的艦只,巡洋艦應時而生。荷蘭在17世紀開始登錄巡洋艦的數量和配置,英國制定了巡洋艦和護航法,大力建造巡洋艦而不是昂貴的戰列艦。可以說,巡洋艦從壹出世就是為了海外利益而生,只有大國才玩得起、有得玩。
壹戰後,美日崛起,英法等歐洲傳統海上強國衰落。無力軍備競賽的英國,為了維護龐大的海外殖民地,提出了限制海軍軍備,英美法日意伍國就主力軍艦噸位限額達成壹致。盡管英國在主力艦上讓步,卻在巡洋艦上寸步不讓。華盛頓海軍條約,由於各國巡洋艦主炮口徑多為7.5英寸,最初對巡洋艦的主炮口徑要求不超過7.5英寸,在英國的堅持下提高到8英寸,因為英國為了維持海上優勢,巡洋艦主炮口徑為8英寸。到倫敦海軍條約時,英國更取得了遠超各國的巡洋艦噸位。
贰戰,航母、飛機令傳統的大炮巨劍壹夜過時,決定海戰勝負的不再是大炮的口徑、裝甲的厚度。戰後大批傳統軍艦或改裝或退役,英法不再設計建造巡洋艦,戰敗的德意日被禁止建造進攻性武器巡洋艦,美蘇攜手將巡洋艦推至巔峰,配備先進雷達、各式導彈甚至核動力的導彈巡洋艦橫空出世。
蘇聯戰後設計建造了6個級別39艘巡洋艦,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滿載排水量超過兩萬噸,裝備導彈超過500枚,號稱海上武庫。繼承蘇聯衣缽的俄羅斯,至今仍有2個級別3艘巡洋艦在役、2艘改造中,在役的3艘分別擔負北方、太平洋、黑海叁艦隊旗艦。美國在大建航母的同時也不忘巡洋艦,建造了8個級別54艘巡洋艦,至今仍有27艘配備宙斯盾系統的德康提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在役。可以說,至今巡洋艦仍然是大國的玩具。
中國巡洋艦絕響
由於地理原因,長期以來中國所面臨的威脅幾乎都遠來自於北方或者西方的游牧民族,來自海上的威脅並不多,由此發展出了強大的陸軍,形成了大陸軍主義的傳統,海軍壹直發展滯後,缺乏海權意識,底蘊不足。曾經強大的鄭和艦隊,短短數拾年就淹沒在歷史中,建造圖紙也被付之壹炬,重歸閉關鎖國。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在兩會之前熱炒巡洋艦問題,可以看作西方媒體為兩會熱炒中國軍費問題熱身,中國軍費已經連續多年兩位數增長,絕對數高居世界第贰。回過頭來看,中國究竟是在造航母,還是在造巡洋艦?中國真的需要巡洋艦嗎?

當今世界最大巡洋艦,俄羅斯北方艦隊旗艦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彼得大帝號
大國玩具 殖民工具
巡洋艦,顧名思義核心在巡洋贰字,遠洋航行、作戰是其本職,伴隨著西方殖民的腳步產生。
17世紀,西方海軍的主力是戰列艦,具有噸位大、火力強、防護好、航速慢、造價昂貴的特點,是壹個國家海上實力的象征,承擔艦隊決戰的職能。兩支艦隊戰列艦排成戰列線對轟的場面在海戰中極少出現,壹旦出現就是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戰,比如英德日德蘭海戰。噸位較小、航程短、火裡弱、造價低廉的護衛艦,平時戰列艦窩居港內,護衛艦負責巡邏、海防;戰時戰列艦出動,護衛艦負責情報偵察、護衛,艦隊決戰時護衛艦自覺退出戰場,戰後進入戰場救助受傷軍艦、落水士兵等。
隨著西方各國殖民地遍及全球、殖民地爭奪日趨激烈,如何保衛殖民地、貿易航線,成為壹個難題。戰列艦國之重器不可輕動,戰略威懾可以,真要參戰就有點大炮打蚊子,壹旦受損就得不償失。護衛艦看起來很合適,但噸位小不適合遠洋航行,火力對付殖民地足夠,對付列強就不夠了。各國需要壹種噸位較大,能夠承載足夠補給進行遠洋航行,火裡較強的艦只,巡洋艦應時而生。荷蘭在17世紀開始登錄巡洋艦的數量和配置,英國制定了巡洋艦和護航法,大力建造巡洋艦而不是昂貴的戰列艦。可以說,巡洋艦從壹出世就是為了海外利益而生,只有大國才玩得起、有得玩。
壹戰後,美日崛起,英法等歐洲傳統海上強國衰落。無力軍備競賽的英國,為了維護龐大的海外殖民地,提出了限制海軍軍備,英美法日意伍國就主力軍艦噸位限額達成壹致。盡管英國在主力艦上讓步,卻在巡洋艦上寸步不讓。華盛頓海軍條約,由於各國巡洋艦主炮口徑多為7.5英寸,最初對巡洋艦的主炮口徑要求不超過7.5英寸,在英國的堅持下提高到8英寸,因為英國為了維持海上優勢,巡洋艦主炮口徑為8英寸。到倫敦海軍條約時,英國更取得了遠超各國的巡洋艦噸位。
贰戰,航母、飛機令傳統的大炮巨劍壹夜過時,決定海戰勝負的不再是大炮的口徑、裝甲的厚度。戰後大批傳統軍艦或改裝或退役,英法不再設計建造巡洋艦,戰敗的德意日被禁止建造進攻性武器巡洋艦,美蘇攜手將巡洋艦推至巔峰,配備先進雷達、各式導彈甚至核動力的導彈巡洋艦橫空出世。
蘇聯戰後設計建造了6個級別39艘巡洋艦,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滿載排水量超過兩萬噸,裝備導彈超過500枚,號稱海上武庫。繼承蘇聯衣缽的俄羅斯,至今仍有2個級別3艘巡洋艦在役、2艘改造中,在役的3艘分別擔負北方、太平洋、黑海叁艦隊旗艦。美國在大建航母的同時也不忘巡洋艦,建造了8個級別54艘巡洋艦,至今仍有27艘配備宙斯盾系統的德康提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在役。可以說,至今巡洋艦仍然是大國的玩具。
中國巡洋艦絕響
由於地理原因,長期以來中國所面臨的威脅幾乎都遠來自於北方或者西方的游牧民族,來自海上的威脅並不多,由此發展出了強大的陸軍,形成了大陸軍主義的傳統,海軍壹直發展滯後,缺乏海權意識,底蘊不足。曾經強大的鄭和艦隊,短短數拾年就淹沒在歷史中,建造圖紙也被付之壹炬,重歸閉關鎖國。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