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 柴静"穹顶之下"把PM2.5拽到眼前
英国南威尔士一座关闭的矿井,在已成文物的最后挖出的一车矿石旁,向网友介绍了解到的英国以油气代替煤炭的能源战略;为考察同样恶名昭著但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的洛杉矶光化学污染现象,她在直升机上俯瞰这座车轮上的城市摊大饼式的道路模式和对汽车的高度依赖,在公路边直击加州空气资源管理委员会的官员向没给重型柴油车加装空气颗粒物过滤器的司机开出罚单。
查阅文献,对一些人所称的伦敦雾霾治理四五十年方见成效的说法,她发现开始治理的头十年就降低了80%的大气污染物;她还把官员和业界已知的秘密推到公众视野之中:一艘海轮排放的PM2.5几乎等于50万辆货车,而轮船和飞机的燃油还没有得到像汽车用油那样的哪怕不算严格的监管。
当面采访,她直问中国石化集团前总工程师、国家石油标准委员会主任曹湘洪:为什么是石化行业而不是环保部门主导油品标准制定?为什么不公开油品标准升级的成本?有没有可能放开油品市场?她得到了曹主任坦率的回答。
“这是我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
奔波在中国、美国、英国,和小伙伴一起拍摄、编辑视频,花的是她自己的钱,她说:“这是我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
这是一个母亲理智的冲动,得知自己怀孕前从不戴口罩的母亲,女儿出生后每遭遇雾霾天却连孩子笑一下都担心吸进太多PM2.5的母亲,就是因为关心孩子的心肺和未来,她专门向南加州大学医学院临床预防医学教授求证小区里年轻妈妈们“为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要锻炼孩子早点适应雾霾”的困惑,教授的回答“没有证据表明让孩子生活在污染的空气中他们能产生适应性,研究发现幼儿的肺部功能会因此受损”更让她恐惧。
她以个人、市民而不是机构雇员的身份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以及污染治理的立法、战略规划和能源政策的制订与实施,可以从信息公开和民主决策的视角考察其间的得失、权衡国外同类决策的可否借鉴。网民不必居于渠道信任,而是出于对传播者个人魅力的赞赏和对自身利益的关切、对社会议题的重视而上网观看《穹顶之下》。
就是因为花自己的钱,她超脱于企业、行业和公益组织、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之外,独立观察他们的利益关系、立场、观念、行为及其后果,更容易赢得包括网友在内的各方的信任。
以个人之力,要厘清雾霾治理这个涉及中国的能源政策、市场化程度、国民健康的复杂议题,实在不易;但作为个人,源自血缘与亲缘的情感动力、与自己籍贯相关联的乡情牵挂、渗入人际关系的贴切感知----这些柴静个人化的感受与关切更容易唤起同处雾霾之下的网友的生活体悟,她所说的仿佛是私人恩怨的这场较量更容易激发网友作为母亲、女儿、妻子或者父亲、儿子、丈夫的个体的利益诉求的类同感和行动欲。
“就在此时就在此地,我们可以做点儿什么”
以前做报道,问号打开、节目播出就是结束,但在《穹顶之下》,柴静的关爱不仅仅给予女儿,她的行动也不只是给所爱的人戴上口罩。作为一个已非记者的调查者,她的雾霾三问本身就是一种示范;人大应做什么?政府该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她用具体而微的行动传递攻略:除了抱怨、消费、视而不见,我们还可以减少自己对煤和油的消耗、可以督促行政部门坚决执法、可以在法律修改的时候提出建议----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她实地勘察,在燃煤消耗和钢材生产大省河北,经历了无人机因雾霾过重而无法记录污染情况的尴尬;在燃煤污染致死数千人的伦敦雾霾事件过后62年,她前往因雾霾丧生者的墓地凭吊,也去到仍烧壁炉的人家拜访,当年伦敦“禁排黑烟”、“限烟区只能烧无烟煤,财政补贴壁炉改造的大部分费用”等规定的条文,具体化为男主人手中清洁的煤块;她深入查阅文献,对一些人所称的伦敦雾霾治理四五十年方见成效的说法,她发现开始治理的头十年就降低了80%的大气污染物;她还把官员和业界已知的秘密推到公众视野之中:一艘海轮排放的PM2.5几乎等于50万辆货车,而轮船和飞机的燃油还没有得到像汽车用油那样的哪怕不算严格的监管。
当面采访,她直问中国石化集团前总工程师、国家石油标准委员会主任曹湘洪:为什么是石化行业而不是环保部门主导油品标准制定?为什么不公开油品标准升级的成本?有没有可能放开油品市场?她得到了曹主任坦率的回答。
“这是我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
奔波在中国、美国、英国,和小伙伴一起拍摄、编辑视频,花的是她自己的钱,她说:“这是我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
这是一个母亲理智的冲动,得知自己怀孕前从不戴口罩的母亲,女儿出生后每遭遇雾霾天却连孩子笑一下都担心吸进太多PM2.5的母亲,就是因为关心孩子的心肺和未来,她专门向南加州大学医学院临床预防医学教授求证小区里年轻妈妈们“为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要锻炼孩子早点适应雾霾”的困惑,教授的回答“没有证据表明让孩子生活在污染的空气中他们能产生适应性,研究发现幼儿的肺部功能会因此受损”更让她恐惧。
她以个人、市民而不是机构雇员的身份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以及污染治理的立法、战略规划和能源政策的制订与实施,可以从信息公开和民主决策的视角考察其间的得失、权衡国外同类决策的可否借鉴。网民不必居于渠道信任,而是出于对传播者个人魅力的赞赏和对自身利益的关切、对社会议题的重视而上网观看《穹顶之下》。
就是因为花自己的钱,她超脱于企业、行业和公益组织、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之外,独立观察他们的利益关系、立场、观念、行为及其后果,更容易赢得包括网友在内的各方的信任。
以个人之力,要厘清雾霾治理这个涉及中国的能源政策、市场化程度、国民健康的复杂议题,实在不易;但作为个人,源自血缘与亲缘的情感动力、与自己籍贯相关联的乡情牵挂、渗入人际关系的贴切感知----这些柴静个人化的感受与关切更容易唤起同处雾霾之下的网友的生活体悟,她所说的仿佛是私人恩怨的这场较量更容易激发网友作为母亲、女儿、妻子或者父亲、儿子、丈夫的个体的利益诉求的类同感和行动欲。
“就在此时就在此地,我们可以做点儿什么”
以前做报道,问号打开、节目播出就是结束,但在《穹顶之下》,柴静的关爱不仅仅给予女儿,她的行动也不只是给所爱的人戴上口罩。作为一个已非记者的调查者,她的雾霾三问本身就是一种示范;人大应做什么?政府该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她用具体而微的行动传递攻略:除了抱怨、消费、视而不见,我们还可以减少自己对煤和油的消耗、可以督促行政部门坚决执法、可以在法律修改的时候提出建议----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更多...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