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地产点评] 温市成全球化核心市场 涨价有底气

“我们不再仅住在温哥华了,我们住在这个星球上。”
著名的温哥华地产经纪Bob Rennie用这样一句话来阐释这个城市不断发展的房产市场。
上周他在城市土地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做了这样的讲话,该机构代表深谙他这番话的地产经纪和发展商。
温哥华的房产市场,就像很多极具吸引力的地产市场一样,都已经走向了全球化的趋势。
最近一期的The New Yorker杂志把温哥华称为和伦敦、巴黎、米兰一样的“巨星城市”。“来自新兴市场(中国、俄罗斯、中东和拉丁美洲)的富豪带着大笔的钱财……进入其它国家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推高了价格,并到来了一次豪宅建设的狂潮。”
温哥华就是这样一个城市。本地人想要头顶有个屋檐,不再仅仅是和本地人的一场竞争。这个全球化的市场带来了很多的挑战。
毫无疑问,温哥华人难以面对这样的现实,不少人都在抱怨外国买家让房屋变得不可负担。而这些被抱怨的人当中,中国富豪因为人数而成为了被指责的重点。
然而,Rennie确认为这种抱怨是不公平的。
卑诗大学地理学家Dan Heibert的一份研究现实,本地一个仅有650人的小社群中,可能有高达24个族裔的人。换言之,温哥华房产市场的全球化根本不是一个单一的外国族群的影响。
另外,Rennie还强调,除了市场上最高价的20%,剩下的房产都是本地人可以负担的。
事实上,温哥华年轻人拥有房产的比例要高于多伦多。
但笔者收到的大批电子邮件却显示,对于那些被认为是抬高本地房产价格的人的痛恨和厌恶正在加剧,尤其是那些买了房却空置不用的外国买家。
各个繁荣民主国家的大城市都面对着同样的问题。“外国买家控制了伦敦的豪宅市场,”BBC新闻4月11日的头条这样写着。
报导声称全球房地产市场咨询巨头Knight Frank整理的数据现实,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之间,近70%伦敦中心“新楼盘”的买家都不是英国人。而这些买家中又有仅一半甚至不住在英国。
BBC新闻引用一位伦敦市民的话说,“普通伦敦市民不可能住进这样的地方。根本没办法。”
4月15日,New York Time纽约时报报导说:“部分由于拉丁美洲富豪的推动,迈阿密兴起了一股豪华公寓的需求热潮,导致当地土地价格飞涨,市中心附近根本不可能建设可负担的房屋项目。”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