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賣房] 開發商的肺腑之言:現在買房將來悲劇

  成家,有壹個房子,成為壹個婚姻成立前提!有人笑談:是中國的丈母娘,逼高了中國房價!


  作為房地產人,我們真的很感謝那些丈母娘。

  作為壹中國青年,25歲到了壹個成家的年紀。

  現在我負責的幾個售樓處,婚房逐漸成壹個主流。

  買房子的99.99%的人需要按揭,買房子的90%在25-30歲之間。根據我的統計,只有不足5%是靠自己的實力,不需要家裡的資助買房的。當然還有壹些富贰代,家裡早在他幾歲的時候就為他准備下幾套婚房。這個畢竟大家就不要羨慕了,羨慕下去,只有撞牆死。

  舉壹例子:我壹個別墅項目,壹個某局局長,為他的兒子和情婦買了2套別墅,壹個作為婚房,壹個作為愛巢。我原本以為他孩子沒有20也有18了,後來他小媳婦(離婚後再娶的)抱來的時候,才發現他兒子剛滿月,老來得子,真是壹大喜事啊,買壹套別墅慶祝壹下,我本來擔心他兒子太小無法辦貸款,這個局長倒是替我們著想,壹次性2套全款 900萬,公務員知道低調,給我們財務轉賬,沒有開著它的別克小車拉現金來。

  書歸正傳,為什麼說窮贰代,農贰代,職贰代,或者說普通青年為什麼不要著急買房?

  (1):韓寒說過:我的女朋友逼著我買房,我就送她2個字:滾蛋!

  作為壹個地產人員,我對地產有更深刻的了解。我想把的觀點如實的表述出來,給那些困擾到房子的巨大陰影下的年輕的人們壹絲清新的空氣,聊表慰藉。

  我研究過鄰國,日本的青年是否也害怕丈母娘。我研究發現,日本青年結婚買房子也很貴,日本彈丸之地,人口密度很大,房價當然比較高(東京中等房價4萬人民幣左右),日本青年卻不著急買房。

  日本青年怕買房限制自己去其他城市欣賞美好生活的機會,也更不利於自己的職業發展,我們了,安家安心穩當的過生活,不惜借貸做房奴。當然,上面只是壹個社會上流傳已久的原因。壹個根深蒂固的傳統問題。誰有房,誰就是有為青年,誰沒有房,誰就是壞孩子。現在的小妮對年輕人的評價標准大抵如此。

  除此之外,青年人誠惶誠恐的買房,還有其他2個原因。

  首先,我想說大多數國民被我們地產商人和媒體洗腦了——現在不買,以後還會漲,房價永遠比工資漲的快。

  現在不買,恐怕以後再也買不起了!


  真的是這樣嗎?

  (2):我這裡沒有那些所謂專家的數據,在用行業事實去駁倒這個謬論之前,我想先講幾個例子。現在的80後很難了解80前的壹些事情,除非讀書或者像老年人請教。

  我在研究改革開放初期的經濟現象時,發現壹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媒體輿論引導經濟的秘密。

  案例壹:在70年代,電話剛剛興起的時候,就有輿論稱: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富裕人群的象征,是身份的標志。那時候有壹部電話,可以被神化到領導幹部的層次。

  所以,在上海即使安壹部電話5000多,也有很多人排隊去買。圖的啥?身份,面子,潮流!媒體輿論引導之。現在座機5000元?笑話,前不久,移動跑去家去,免費送了壹台給我媽。我媽還嫌家裡電話多。丟壹邊去了。

  案例贰:結婚叁大件。叁大件“,即自行車、手表和縫紉機。而80年代,結婚時的”叁大件“就變成了冰箱、彩電、洗衣機。到了90年代,”叁大件水漲船高了,更新成電腦、空調和摩托車。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已經有 1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壹頁123456下壹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更多...
    家藏玄機 女子購房13年後突然增值 加拿大這叁個房地產市場逆勢而行
    2萬甩賣,鶴崗買房的人,掀起撤退潮 加國房價是真漲?還是加元貶值了?  (1條評論)
    租客獲賠遭逆轉 大溫華裔房東贏了  (2條評論) 受裁決影響 列市府提議推遲交地稅
    中國伍折甩房潮來襲 現在買房 是撿漏還是跳坑 格陵蘭修法 限制外國人買房地產 滿足這些條件才可…
    短租平台突倒閉 全球旅客連夜被趕 列市農場主怒斥暗箱操作 忽視私產  (2條評論)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
    #108713 游客 [能.甲.伐.言] 2011-10-31 19:26
    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在溫哥華買房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