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意外? 波蘭總統墜機非官方分析報告
根據目前公布的資料來看,主要有幾下幾個信息:
1、TU-154原裝機型沒有ILS設備(但不排除總統專機是特制的);
2、飛機在墜毀前,沒有宣布緊急情況;
3、飛機是因為撞到樹梢,遂墜地起火;
4、墜毀點距跑道1.5km;
5、該機場是壹個單跑道的小型軍用機場;
6、當時該機場是大霧天氣;
根據這些情況,我覺得這並不是壹起突發意外,而是機長盲目蠻幹,導致的壹起人為事故。
首先,這架飛機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突然撞到樹梢,從空難類型上說,屬於可控飛行撞地。雖然還不能排除壹種可能,也就是飛機突然失速,卻沒有來得及報告,但這種可能性我覺得並不大。
根據這壹點,基本可以排除蓄意破壞的可能了。如果有人蓄意要搞掉這架飛機,卻故意制造了可控飛行撞地,這是難度極高、效果極差的壹種破壞手段。可以理解為,有人通過某種方法,使機長在降落時故意把飛機撞到了樹上,這幾乎不可能,歷史上也沒有發生過類似情況。
既然是可控飛行撞地,我們接下來要判斷,當時是自動駕駛還是手動駕駛。
原裝的TU-154沒有ILS設備(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儀表降落系統),即使為總統專機專門加裝,在墜機發生時,應該也沒有使用。我判斷他沒開ILS,主要基於以下叁點原因:
1、這架TU-154沒有機載ILS;
2、這個機場是小型機場,也許沒有安裝ILS導航設備;
3、最重要的壹點是,如果開啟ILS,那麼飛機會沿著壹條精密設計出來的下滑道進近。這條下滑道是不會變的,之前會有無數飛機走過,在這樣壹條路上,怎麼會有樹梢?
因為,我們由此推斷,這架飛機當時沒有使用ILS自動進場,而是采取了手動進場的方式。
手動進場,就涉及到叁個問題,壹是機長是否熟悉目標機場的周邊地形,贰是當時的能見度,叁是地形的復雜性。從我們上面列出來的信息來看,非常遺憾,這叁個問題都不容樂觀。
首先,這是波蘭總統的專機,駕駛員對於俄羅斯的壹個小型機場,很可能並不熟悉;
其次,當時機場有大霧,能見度情況也不好。對我們地面上的人來說,有霧可能還不算什麼,哪怕能看到前方50米,也不至於撞到什麼。但對於飛機來說,由於速度太快,即使能看到500米遠的東西,可能還來不及反應就已經飛過了。所以,霧對飛行能見度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
第叁,我們從Google Earth上面,來看壹下這個機場的地形。

可以看到,跑道附近並非壹馬平川,而是有壹些小山包。墜毀點距跑道1.5km,我們按5度進近角計算,飛機當時的飛行高度,應該在80m至100m 之間。從Google Earth的等高線來看,機場周圍這些小山與機場這間的落差,有超過這個高度的。也就是說,如果機長不熟悉地形,而且又看不見,只是對准跑道沿下滑道進場的話,非常有可能撞山。
我認為這很可能就是當時的情況。這架飛機在進場時,由於看不見周圍的小山,於是撞了上去。
那麼問題就是,在這種惡劣的情況下,他為什麼還要堅持進場?
壹般情況下,我們平時乘坐的民航客氣,是不必擔心霧的,因為有ILS。ILS是通過跑道上發射的壹組無線電信號來定位滑行道,非常穩定而准確,與霧沒有任何關系。但是,如果沒有ILS,壹般來講,在大霧天氣是不允許目視進場的。我相信塔台壹定提醒了機長面臨的情況,並且建議備降,但機長卻沒有采納,我認為有以下幾種可能:
1、政治形象問題。我是總統的專機,只是壹點霧,你說不讓降就不降,豈不是很沒面子?
2、壹般來講,飛機只要在天上,管制員就無權強制,只能建議。壹切以機長意見為准,管制要無條件幫助引導;
3、這位機長太過於自信了。
我想,可能就是在這叁個因素的作用下,機長決定不備降,強行實施手動本場降。
概括起來,我認為就是手動進場、飛行高度低、地面有山、不熟悉地形、能見度差、拒絕備降,這六個因素同時發生,導致了這場事故。哪怕有壹個因素不發生,就能避免悲劇。
說到這裡,我突然想起97年南方航空深圳空難,那次事故也是由於天氣惡劣,機長卻執意不備降,最後因為下降率無法控制,不幸墜機。這次波蘭總統專機,很可能又是重演了歷史的悲劇,過於自信,盲目蠻幹,釀成大禍。
謹此勸告所有的飛行員們,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幾百位乘客的生命。蠻幹,是早晚要出問題的。祝願大家飛行愉快,永遠平安地翱翔於我們深愛的藍天。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