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从香港火灾 看高楼逃生难在哪里

香港新界大埔的公屋住宅区宏福苑(Wang Fuk Court),26日下午发生非常严重的高楼火灾,甚至在不到一小时内、就让火势蔓延至邻近多栋建筑,迄今造成至少55人死亡、数十人送医观察,仍有近280人下落不明。该社区属于超过30层楼以上的大厦,也让一旦遭遇火灾、高楼层住户该如何平安逃生,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从官方公布的死伤数据,这场火灾将成为香港记忆中、最致命的大楼火灾之一,也是自1996年嘉利大厦大火以来最惨重的一次。根据媒体报道,已有超过900人顺利从宏福苑撤离,但目前仍不清楚、还有多少居民受困建筑内。

《亚洲卫视》这篇评论文章,是由来自新西兰和澳洲三所大学的学者,分别是由澳洲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 of Melbourne)城市风险学副教授哈加尼(Milad Haghani)、澳洲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工程学院首席研究员库利戈夫斯基(Erica Kuligowski),以及新西兰梅西大学(Massey University)数位建筑与消防工程教授洛夫雷格里奥(Ruggiero Lovreglio)撰写,他们各自专精于群众疏散、城市风险与消防安全领域。

在三位专家看来,这场香港高楼的大火,凸显在紧急情况下、想要成功疏散高楼层的困难度有多高。因为这不仅仅是、怎么把人救出来的问题,而是还得考量建筑物的物理限制,以及在高压力下人类行为与现实之间的碰撞。

一旦发生火灾,高楼层的电梯就成为绝对不能使用的设备,此时唯一可靠的逃生路径,就只有楼梯而已。但这也是在高楼疏散与逃生过程中,最关键的一大障碍:垂直距离。因为根据统计、当处在真实疏散状态中,人们下楼梯的速度会远比预期慢许多。



危急关头高楼层向下并不容易

在模拟演习期间,人们向下的移动速度大约介于每秒0.4至0.7米,但如果发生在实际紧急情况下,特别是高楼火灾,这个速度数值会急剧下降。就以在911 事件为例,幸存者事后回忆的平均下楼速度,通常比每秒0.3米还慢。

因为当你处在高压力和长时间警觉状态,会让身体很快疲劳,而且长时间行走,必然会因为体力下滑,而出现下降速度变慢趋势。调查更显示,大多数从高楼撤离者,在走路过程期间、至少会停下来完整休息一次。

一般民众尚且如此,更别提当建筑内还有不少老年人、行动不便者,或是一次涌入过多撤离人群,都会让整体行走速度下降,此外当有多个楼层的人流汇入单一楼梯区域时,也很容易让行走速度变慢。


人顾虑太多、却因此浪费宝贵逃生机会

另一个盲区则是“人类行为”,三位专家认为、人类行为是导致高楼疏散延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举例来说,当听到警报响起时,无论事从手机、电视或其他媒介发出,人们总是很少立即做出行动。因为摆在他们面前,还有更多“重要事情”必须先交待,这时刻人们会暂停动作、寻求他人确认、检查现况、收拾财物或与家人协调,当你逐一处理这些事情后,才会开始执行逃生计划,但往往就是这些早期的几分钟时间,才会让人们付出无法挽回的高昂代价。

还有一个状况是,火灾发生往往会导致建筑内停电,或者因为浓烟弥漫、让室内光线变成非常昏暗,而透过实验显示,当照明光线减少、会明显地让人们下楼梯的速度减慢,因为当浓烟降低前方能见度之际,这些逃生的人们会开始犹豫、害怕误判台阶位置,导致行径速度进一步变得更慢。

随著高楼大厦愈来愈高,加上普遍国家都进入人口老化或高龄化社会,过去“每个人应该都能走楼梯”的旧式假设,如今已不再百分之百适用。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两问香港大埔火灾:施工为何采用竹棚架?为何难救? 香港宏福苑修缮费惊人 专家:不如"打掉重练"
    香港数千巿民家毁人亡 李家超该当何罪! 香港网友愤怒:第一次这么希望中共和台湾开战  (1条评论)
    今将爆破7大楼 香港恶火累计94死 300人失踪 香港大火是人祸?中企生产材料不合格  (1条评论)
    罹难人数还在上升,香港大火最新数字曝光 香港宏福苑大火 竹制棚架惹的祸?
    香港大火,一个致命短板,内地很常见  (1条评论) 香港恶火已83死 官员:仍有求救电话 优先搜寻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