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親女、征收尿液稅...他的壹生有多瘋狂
強迫臣民當“聽眾”
如果說奧古斯都壹心撲在治理家族與帝國上,那公元54至68年在位的尼祿皇帝則更癡迷於娛樂和表演。雖然生來就注定要步入政壇,但尼祿卻壹心向往舞台,渴望成為壹名演員。
除了寫詩、參加戰車比賽,他還經常強迫臣民去看他的音樂獨奏會。據蘇維托尼烏斯描述,“只要尼祿在唱歌,就算有天大的急事,也沒人能離開劇院”。
更離譜的是,有孕婦在他表演時突然臨盆,直接在劇院裡生下了孩子;還有些人為了壹直給他鼓掌,累得筋疲力盡,只能冒險從劇院的牆上跳下,想沖破緊鎖的大門逃走;那些走投無路的人,甚至會裝死,就為了能被當作屍體抬出劇院。
這些故事或許有誇張的成分,但也足以看出尼祿的荒誕。
不過,關於尼祿的其他傳聞,可就沒這麼“荒唐可笑”了,反而充滿了暴力色彩。他與身邊女性的關系,處處透著殘忍。
當他厭煩了控制欲極強的母親阿格裡皮娜插手朝政後,就開始密謀殺害她。幾次下毒都沒成功,他又策劃了壹場海難,可沒想到阿格裡皮娜竟然游泳逃了回來。得知母親幸存的消息後,尼祿再也沒了耐心,直接下令將她刺死,還對外謊稱她是自殺。
阿格裡皮娜死後,尼祿的殘暴更是變本加厲。他先與妻子奧克塔維婭離婚並將其流放,隨後又羅織通奸的罪名,把她處死;蘇維托尼烏斯還聲稱,尼祿的第贰任妻子波佩婭懷著他的孩子時,被他活活踢死——不過這個說法很可能是為了凸顯尼祿的殘忍而編造的。
尼祿對身邊人的冷漠,甚至延伸到了羅馬城的普通民眾身上。不少古代歷史學家都指責他在公元64年故意點燃羅馬大火,只為清空土地,好建造自己的奢華宮殿。
卡西烏斯·迪奧記載,大火熊熊燃燒時,尼祿登上宮殿屋頂,打扮成裡拉琴演奏者的樣子,唱起了《羅馬的陷落》。雖然這個細節很可能是假的,但卻坐實了他沉迷表演的形象。
靠販賣閹人發家
尼祿死後,羅馬陷入了壹年的內戰亂局,直到公元69至79年在位的韋帕薌(Vespasian)登基,帝國才重新穩定下來。
但這位弗拉維王朝的開國皇帝,發家史卻不太光彩——他雖然因在第壹次猶太戰爭中征服了猶地亞大部分地區而聞名,但最初的財富,很可能來自奴隸貿易,而且專門販賣閹人。
公元62年左右,還沒成為皇帝的韋帕薌結束了非洲總督的任期,那時他正陷入嚴重的財務危機,信用徹底破產,只能把財產抵押給弟弟。走投無路之下,他投身了當時最聲名狼藉的生意。
蘇維托尼烏斯說他是個“不務正業的商人”,專門做“騾子”生意。2002年,A·B·博斯沃思(A. B. Bosworth)在《古典學季刊》上發表了壹篇論文,提出了壹個很有說服力的觀點:當時拉丁語裡的“mulio”(原本指“騾夫”),其實是奴隸販子的代稱,而這裡的“騾子”也不是真的牲畜,而是被奴役後又強行閹割的男孩。
在羅馬的奴隸貿易中,閹人是非常昂貴的商品,如果韋帕薌真的做這行生意,那他能迅速重振財富就說得通了。
即便後來當了皇帝,韋帕薌也沒放棄從“灰色行業”賺錢。愛荷華大學古代史副教授薩拉·E·邦德(Sarah E. Bond)表示,韋帕薌本身很節儉,但他登基時,接手的是壹個“財政瀕臨崩潰”的帝國。
為了推行緊縮政策,他恢復了壹項早就被廢除的稅收——“尿液稅”。要知道,在古羅馬的洗滌和制革行業裡,尿液可是重要的原料。邦德解釋道:“這些尿液壹方面來自公共廁所,另壹方面來自公寓住戶——他們會把陶制夜壺裡的尿液倒到街上。”
雖然沒法精確算出這項稅收能帶來多少收入,但“在壹座有壹百萬人口的城市裡,有幾百家制革廠和漂洗廠都需要用這些人類排泄物來生產”,所以這筆稅收肯定為韋帕薌帶來了不少錢。
蘇維托尼烏斯和卡西烏斯·迪奧都記載過這樣壹件事:韋帕薌的兒子提圖斯覺得征收尿液稅太掉皇室身份,對此非常反感,韋帕薌卻拿起壹枚金幣反問他:“這東西有臭味嗎?”這就是諺語“金錢無臭味”的由來。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如果說奧古斯都壹心撲在治理家族與帝國上,那公元54至68年在位的尼祿皇帝則更癡迷於娛樂和表演。雖然生來就注定要步入政壇,但尼祿卻壹心向往舞台,渴望成為壹名演員。
除了寫詩、參加戰車比賽,他還經常強迫臣民去看他的音樂獨奏會。據蘇維托尼烏斯描述,“只要尼祿在唱歌,就算有天大的急事,也沒人能離開劇院”。
更離譜的是,有孕婦在他表演時突然臨盆,直接在劇院裡生下了孩子;還有些人為了壹直給他鼓掌,累得筋疲力盡,只能冒險從劇院的牆上跳下,想沖破緊鎖的大門逃走;那些走投無路的人,甚至會裝死,就為了能被當作屍體抬出劇院。
這些故事或許有誇張的成分,但也足以看出尼祿的荒誕。
不過,關於尼祿的其他傳聞,可就沒這麼“荒唐可笑”了,反而充滿了暴力色彩。他與身邊女性的關系,處處透著殘忍。
當他厭煩了控制欲極強的母親阿格裡皮娜插手朝政後,就開始密謀殺害她。幾次下毒都沒成功,他又策劃了壹場海難,可沒想到阿格裡皮娜竟然游泳逃了回來。得知母親幸存的消息後,尼祿再也沒了耐心,直接下令將她刺死,還對外謊稱她是自殺。
阿格裡皮娜死後,尼祿的殘暴更是變本加厲。他先與妻子奧克塔維婭離婚並將其流放,隨後又羅織通奸的罪名,把她處死;蘇維托尼烏斯還聲稱,尼祿的第贰任妻子波佩婭懷著他的孩子時,被他活活踢死——不過這個說法很可能是為了凸顯尼祿的殘忍而編造的。
尼祿對身邊人的冷漠,甚至延伸到了羅馬城的普通民眾身上。不少古代歷史學家都指責他在公元64年故意點燃羅馬大火,只為清空土地,好建造自己的奢華宮殿。
卡西烏斯·迪奧記載,大火熊熊燃燒時,尼祿登上宮殿屋頂,打扮成裡拉琴演奏者的樣子,唱起了《羅馬的陷落》。雖然這個細節很可能是假的,但卻坐實了他沉迷表演的形象。
靠販賣閹人發家
尼祿死後,羅馬陷入了壹年的內戰亂局,直到公元69至79年在位的韋帕薌(Vespasian)登基,帝國才重新穩定下來。
但這位弗拉維王朝的開國皇帝,發家史卻不太光彩——他雖然因在第壹次猶太戰爭中征服了猶地亞大部分地區而聞名,但最初的財富,很可能來自奴隸貿易,而且專門販賣閹人。
公元62年左右,還沒成為皇帝的韋帕薌結束了非洲總督的任期,那時他正陷入嚴重的財務危機,信用徹底破產,只能把財產抵押給弟弟。走投無路之下,他投身了當時最聲名狼藉的生意。
蘇維托尼烏斯說他是個“不務正業的商人”,專門做“騾子”生意。2002年,A·B·博斯沃思(A. B. Bosworth)在《古典學季刊》上發表了壹篇論文,提出了壹個很有說服力的觀點:當時拉丁語裡的“mulio”(原本指“騾夫”),其實是奴隸販子的代稱,而這裡的“騾子”也不是真的牲畜,而是被奴役後又強行閹割的男孩。
在羅馬的奴隸貿易中,閹人是非常昂貴的商品,如果韋帕薌真的做這行生意,那他能迅速重振財富就說得通了。
即便後來當了皇帝,韋帕薌也沒放棄從“灰色行業”賺錢。愛荷華大學古代史副教授薩拉·E·邦德(Sarah E. Bond)表示,韋帕薌本身很節儉,但他登基時,接手的是壹個“財政瀕臨崩潰”的帝國。
為了推行緊縮政策,他恢復了壹項早就被廢除的稅收——“尿液稅”。要知道,在古羅馬的洗滌和制革行業裡,尿液可是重要的原料。邦德解釋道:“這些尿液壹方面來自公共廁所,另壹方面來自公寓住戶——他們會把陶制夜壺裡的尿液倒到街上。”
雖然沒法精確算出這項稅收能帶來多少收入,但“在壹座有壹百萬人口的城市裡,有幾百家制革廠和漂洗廠都需要用這些人類排泄物來生產”,所以這筆稅收肯定為韋帕薌帶來了不少錢。
蘇維托尼烏斯和卡西烏斯·迪奧都記載過這樣壹件事:韋帕薌的兒子提圖斯覺得征收尿液稅太掉皇室身份,對此非常反感,韋帕薌卻拿起壹枚金幣反問他:“這東西有臭味嗎?”這就是諺語“金錢無臭味”的由來。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 延伸閱讀 |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