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沖擊到底大多?MIT最新研究揭露驚人數據

美國科技巨頭微軟、亞馬遜等多家重量級企業近期接連傳出裁員潮,外界普遍將這些人事變動視為AI沖擊下最強烈的警訊,然而,麻省理工學院(MIT)最新發布的研究指出,科技業的裁員其實只是最容易被看見的“冰山壹角”,真正被AI大規模侵蝕的勞動力隱藏在水面下,規模遠超乎外界想像。


據《CNBC》報道,MIT與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ORNL)共同開發的Iceberg Index(冰山指數)分析全美1.51億名勞工後發現,人工智慧目前已能取代高達11.7%的美國勞動力,暴露規模約達1.2萬億美元的薪資總量;而最受沖擊的並非工程師或科技人才,而是 HR、人力資源、物流、財務、辦公室行政等大量例行性、可標准化的白領工作,這些過去往往被認為相對安全的後勤與行政功能,如今已是 AI自動化能力能完全覆蓋的典型任務群。

研究進壹步指出,近期備受關注的科技職位裁減僅占所有AI暴露工作的2.2%,而冰山下方的例行性行政與專業服務功能才構成真正的1.2萬億美元勞動力風險,更重要的是,AI的沖擊已從沿海科技城全面擴散至全美50州,包括內陸中型城市、物流重鎮、醫療保險中心乃至鄉村郡縣,形成跨區域、跨產業的全面性結構轉變。

研究團隊強調,Iceberg Index的目的並非預測確切的裁員時間,而是協助政府與企業掌握技能層級的弱點,並在投入再培訓、技能升級與AI基礎建設前,先利用“沙盒機制”(SandBox)測試不同情境,包含調整培訓預算、提升特定產業AI采用率、重建在地產業鏈技能組合等,借此找出不易被AI取代的混合技能,減少因自動化帶來的集中沖擊。

目前田納西州、猶他州與北卡羅來納州已率先采用該指數建立政策模型,甚至將其納入官方《AI勞動力行動計劃》,以便評估當地就業風險與GDP潛在變化。

研究團隊也指出,在AI帶動的白領職務再洗牌時期,政府能否以更科學化的方式配置資源、讓勞動力從被動承受轉為主動升級,將決定這場變革最終帶來的是風險還是機會。




MIT與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共同開發的Iceberg Index。( 下載自MIT IG)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延伸閱讀
    單季淨利翻倍難敵18億判罰沖擊,金龍魚蒸發百億 華杉未公開道歉,羅永浩最新發聲:沒有被威脅
    香港宏福苑修繕費驚人 專家:不如"打掉重練" 最新紀錄片 盧比奧等34位美政要解密UFO真相
    衡水中學的神話崩塌,揭露了壹個簡單的道理 最新 世界第壹大城市在亞洲 但不在中國日本
    新研究:歌手名氣會"折壽" 平均壽命短這個數 罹難人數還在上升,香港大火最新數字曝光
    槍擊國民警衛隊員 曝嫌疑人最新細節 兩大驚人變化:川普健康疑團越來越多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