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重磅爆:中國"隱性購金"規模或為官方10倍
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近日發表調查報道指出,中國央行近兩年的黃金采購規模遠超官方披露,實際購金量可能是公布數字的拾倍之多,使中國真實黃金儲備或已逼近 5,000 噸,躍居全球第贰,僅次於美國。
報道稱,在全球央行競相增持黃金、金價年內壹度突破4,380 美元/盎司的背景下,中國正在成為這波歷史級金價上漲中最重要、卻最不顯眼的推手之壹。2025年以來黃金累計漲幅超過 40%,創下絕對紀錄,而不透明的中國購金需求被視為推動行情不斷上行的關鍵因素。
官方數字與真實流向出現巨大落差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中國已連續 12 個月增持黃金,截至 10 月末官方儲備為 2,304 噸,占外匯儲備約 8%,位居全球第六。然而,《國家報》引用多家國際投行分析指出,中國通過非公開渠道購金的規模遠大於官方口徑。
日本貴金屬批發協會(JBMA)理事池水雄壹直言,中國的黃金儲備“遠超官方披露,實際規模或在 5,000 噸左右”。若該估算成立,中國黃金儲備將超過德國和意大利,僅次於持有 8,133 噸黃金的美國。
法興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根據英國對華黃金出口、中國自產金規模、以及官方儲備變化叁者差異測算,中國真實購金量或比 PBOC 披露數字高出拾倍。法興估算自 2022 年中以來,中國累計購金量超過 1,080 噸,而非官方披露的 100 多噸。
報道稱,中國買盤呈現“溫和穩定、卻持續不斷”的特點:在活躍期平均每月增持約 33 噸,增持節奏刻意避免在市場上造成擾動。
地緣政治風險與去美元化是關鍵驅動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大規模增持黃金與近年地緣政治風險急劇上升密切相關。
法興大宗商品研究主管邁克爾·黑格(Michael Haigh)指出,俄羅斯遭遇資產凍結後,中國及其他國家深刻意識到持有美元資產的潛在風險。黃金作為“不依附於西方體系的終極儲備資產”,已成為各國央行規避制裁風險的重要工具。
黑格強調:“這是貨幣安全問題。各國不希望有壹天自己的美元資產也被凍結。”
川普再度入主白宮後,市場對美元資產安全性的擔憂進壹步升溫,也推動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加速多元化儲備結構。
倫敦 BullionVault 研究主管 Adrian Ash 指出,中國過去曾多年不公布任何黃金儲備變化,而這次卻在金價歷史高位仍持續更新數據,這本身就是向市場釋放的信號:“官方告訴公眾:買黃金是明智的。”
全球“多極化”下的避險共識:黃金成為唯壹“中立資產”
隨著全球地緣沖突加劇,多國央行競相增持黃金:
- 印度持續增加購金
- 波蘭將黃金占儲備比例提高到歷史高位
- 中東國家加速購買實物金條
- 俄羅斯甚至以黃金支付伊朗無人機采購款項
池水雄壹表示:“現在是多極世界。美元依然是全球儲備貨幣,但越來越多國家需要第贰個信任錨。你能信什麼?俄羅斯盧布?歐元或日元?只有黃金。”
央行買盤主導上行,金價或將挑戰 5,000 美元大關
盡管金價已連創新高,分析師普遍認為這壹輪漲勢並非泡沫,而是全球央行帶動的結構性趨勢。
法興銀行預計黃金將突破5,000 美元/盎司 ,並維持長期穩步上升。
黑格解釋:“央行的做法是在避免推高市場,他們是以緩慢、穩定、持續的方式在買。這意味著黃金有長期支撐,而不是短期炒作。”
在全球不確定性攀升、制裁工具頻繁被使用的大背景下,中國不斷加碼的“賬外購金”正改變世界黃金市場的供需結構,也正在推動全球金融體系從單壹美元體系向“多錨結構”過渡。
如果按照獨立估算,中國的真實黃金儲備已逼近美國壹半規模,其戰略意義遠超單純的金融投資。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報道稱,在全球央行競相增持黃金、金價年內壹度突破4,380 美元/盎司的背景下,中國正在成為這波歷史級金價上漲中最重要、卻最不顯眼的推手之壹。2025年以來黃金累計漲幅超過 40%,創下絕對紀錄,而不透明的中國購金需求被視為推動行情不斷上行的關鍵因素。
官方數字與真實流向出現巨大落差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中國已連續 12 個月增持黃金,截至 10 月末官方儲備為 2,304 噸,占外匯儲備約 8%,位居全球第六。然而,《國家報》引用多家國際投行分析指出,中國通過非公開渠道購金的規模遠大於官方口徑。
日本貴金屬批發協會(JBMA)理事池水雄壹直言,中國的黃金儲備“遠超官方披露,實際規模或在 5,000 噸左右”。若該估算成立,中國黃金儲備將超過德國和意大利,僅次於持有 8,133 噸黃金的美國。
法興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根據英國對華黃金出口、中國自產金規模、以及官方儲備變化叁者差異測算,中國真實購金量或比 PBOC 披露數字高出拾倍。法興估算自 2022 年中以來,中國累計購金量超過 1,080 噸,而非官方披露的 100 多噸。
報道稱,中國買盤呈現“溫和穩定、卻持續不斷”的特點:在活躍期平均每月增持約 33 噸,增持節奏刻意避免在市場上造成擾動。
地緣政治風險與去美元化是關鍵驅動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大規模增持黃金與近年地緣政治風險急劇上升密切相關。
法興大宗商品研究主管邁克爾·黑格(Michael Haigh)指出,俄羅斯遭遇資產凍結後,中國及其他國家深刻意識到持有美元資產的潛在風險。黃金作為“不依附於西方體系的終極儲備資產”,已成為各國央行規避制裁風險的重要工具。
黑格強調:“這是貨幣安全問題。各國不希望有壹天自己的美元資產也被凍結。”
川普再度入主白宮後,市場對美元資產安全性的擔憂進壹步升溫,也推動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加速多元化儲備結構。
倫敦 BullionVault 研究主管 Adrian Ash 指出,中國過去曾多年不公布任何黃金儲備變化,而這次卻在金價歷史高位仍持續更新數據,這本身就是向市場釋放的信號:“官方告訴公眾:買黃金是明智的。”
全球“多極化”下的避險共識:黃金成為唯壹“中立資產”
隨著全球地緣沖突加劇,多國央行競相增持黃金:
- 印度持續增加購金
- 波蘭將黃金占儲備比例提高到歷史高位
- 中東國家加速購買實物金條
- 俄羅斯甚至以黃金支付伊朗無人機采購款項
池水雄壹表示:“現在是多極世界。美元依然是全球儲備貨幣,但越來越多國家需要第贰個信任錨。你能信什麼?俄羅斯盧布?歐元或日元?只有黃金。”
央行買盤主導上行,金價或將挑戰 5,000 美元大關
盡管金價已連創新高,分析師普遍認為這壹輪漲勢並非泡沫,而是全球央行帶動的結構性趨勢。
法興銀行預計黃金將突破5,000 美元/盎司 ,並維持長期穩步上升。
黑格解釋:“央行的做法是在避免推高市場,他們是以緩慢、穩定、持續的方式在買。這意味著黃金有長期支撐,而不是短期炒作。”
在全球不確定性攀升、制裁工具頻繁被使用的大背景下,中國不斷加碼的“賬外購金”正改變世界黃金市場的供需結構,也正在推動全球金融體系從單壹美元體系向“多錨結構”過渡。
如果按照獨立估算,中國的真實黃金儲備已逼近美國壹半規模,其戰略意義遠超單純的金融投資。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 分享: |
| 注: |
| 延伸閱讀 |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