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 中日對立 韓國迎"反射利益"或引火上身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言論持續發酵,中國與日本矛盾在政經文化等領域全方位外溢,給韓國總統李在明政府以韓美日合作為軸心,同時改善對華關系的外交基調帶來新的壓力。
輿論認為,中日摩擦或為韓國帶來旅游等領域的“反射利益”,但也擔心韓國可能在大國競爭中面臨“引火上身”的風險。
中國媒體澎湃新聞上周肆(11月20日)報道引述旅游平台“DAST”數據稱,截至11月18日,飛往日本的航班上座率較前壹周下降12.3%,乘客人數減少10.8%,機票取消率升至13.4%,顯示中國赴日需求明顯降溫。在這背景下,韓國成為中國游客的主要替代地。
中國去哪兒平台統計顯示,11月第叁周末(15日至16日)韓國取代日本成為中國人最偏好的出境游目的地,首爾搜索量居首,其後依次為泰國、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業界預計,中日互訪受阻下,中國游客可能加速轉向韓國,帶動短期旅游增長。
中日向韓釋放“拉攏信號”
隨著矛盾升級,中日兩國也分別向韓國釋放“拉攏信號”。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7日就韓日長期爭議的獨島(日本稱竹島)問題罕見發表強硬表態,批評日方近期多項惡劣言行引發周邊國家警惕與不滿,敦促日本深刻反省侵略歷史。這壹發言被普遍視為向韓國釋出的友好姿態,並在外界形成韓中在對日議題上出現共識的印象。
相反,日本在美日同盟框架內不斷強調韓美日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美國將駐韓美軍的戰略功能延伸至“台灣有事”情境後,日本更希望韓國在區域安保中扮演更明確角色。
韓國《東亞日報》21日以《中日矛盾:夾在“鯨魚之爭”中的韓國》為題發表評論指出,李在明政府上任後強調“實用外交”,努力修復與周邊國家的關系。通過慶州首腦會談,韓中關系從尹錫悅政府時期的低點明顯回升。韓日關系也通過恢復穿梭外交趨於穩定。
然而,上個月在韓國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上仍展現合作姿態的中日領導人,會後卻迅速走向激烈對立,使韓半島周邊局勢再次升溫。
評論分析稱,李在明政府原本試圖以“鞏固韓美傳統安保、深化對華經貿、緩和韓日矛盾、強化經濟安全”為支點,構建兼顧安全與經濟的均衡外交結構。但隨著中日沖突急劇擴大,這壹精密平衡正面臨嚴峻挑戰,韓國在大國博弈間的外交空間愈發收緊。

10月31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韓國慶州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前握手。 (路透社)
專家:韓須維持原則性中立
專家警告,台灣問題對韓國同樣是敏感的燙手山芋,壹旦被迫選邊,可能引發難以承受的外交後果。
國家安保戰略研究院梁甲龍表示,韓國需保持低調戰略,避免因試圖利用矛盾而承受反噬風險。
亞洲大學金興圭也強調,韓國不宜卷入大國博弈,韓日與韓中的結構不同,更需謹慎。
韓國外國語大學教授黃在浩指出,韓中日叁邊關系從未同時良好,韓國此刻更應保持戰略克制。
專家普遍認為,韓國必須維持原則性中立,以國家利益為中心分別管理韓日、韓中關系;在維持韓美日合作的同時,避免不必要的對華刺激,從而穩健推進實用外交。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壹下您的意見吧
輿論認為,中日摩擦或為韓國帶來旅游等領域的“反射利益”,但也擔心韓國可能在大國競爭中面臨“引火上身”的風險。
中國媒體澎湃新聞上周肆(11月20日)報道引述旅游平台“DAST”數據稱,截至11月18日,飛往日本的航班上座率較前壹周下降12.3%,乘客人數減少10.8%,機票取消率升至13.4%,顯示中國赴日需求明顯降溫。在這背景下,韓國成為中國游客的主要替代地。
中國去哪兒平台統計顯示,11月第叁周末(15日至16日)韓國取代日本成為中國人最偏好的出境游目的地,首爾搜索量居首,其後依次為泰國、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業界預計,中日互訪受阻下,中國游客可能加速轉向韓國,帶動短期旅游增長。
中日向韓釋放“拉攏信號”
隨著矛盾升級,中日兩國也分別向韓國釋放“拉攏信號”。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7日就韓日長期爭議的獨島(日本稱竹島)問題罕見發表強硬表態,批評日方近期多項惡劣言行引發周邊國家警惕與不滿,敦促日本深刻反省侵略歷史。這壹發言被普遍視為向韓國釋出的友好姿態,並在外界形成韓中在對日議題上出現共識的印象。
相反,日本在美日同盟框架內不斷強調韓美日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美國將駐韓美軍的戰略功能延伸至“台灣有事”情境後,日本更希望韓國在區域安保中扮演更明確角色。
韓國《東亞日報》21日以《中日矛盾:夾在“鯨魚之爭”中的韓國》為題發表評論指出,李在明政府上任後強調“實用外交”,努力修復與周邊國家的關系。通過慶州首腦會談,韓中關系從尹錫悅政府時期的低點明顯回升。韓日關系也通過恢復穿梭外交趨於穩定。
然而,上個月在韓國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上仍展現合作姿態的中日領導人,會後卻迅速走向激烈對立,使韓半島周邊局勢再次升溫。
評論分析稱,李在明政府原本試圖以“鞏固韓美傳統安保、深化對華經貿、緩和韓日矛盾、強化經濟安全”為支點,構建兼顧安全與經濟的均衡外交結構。但隨著中日沖突急劇擴大,這壹精密平衡正面臨嚴峻挑戰,韓國在大國博弈間的外交空間愈發收緊。
10月31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韓國慶州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前握手。 (路透社)
專家:韓須維持原則性中立
專家警告,台灣問題對韓國同樣是敏感的燙手山芋,壹旦被迫選邊,可能引發難以承受的外交後果。
國家安保戰略研究院梁甲龍表示,韓國需保持低調戰略,避免因試圖利用矛盾而承受反噬風險。
亞洲大學金興圭也強調,韓國不宜卷入大國博弈,韓日與韓中的結構不同,更需謹慎。
韓國外國語大學教授黃在浩指出,韓中日叁邊關系從未同時良好,韓國此刻更應保持戰略克制。
專家普遍認為,韓國必須維持原則性中立,以國家利益為中心分別管理韓日、韓中關系;在維持韓美日合作的同時,避免不必要的對華刺激,從而穩健推進實用外交。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 延伸閱讀 | 更多... |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