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科大首席科學家被打假,其團隊博士曾無奈退學
公開資料顯示,郭偉今年49歲,名下共關聯有9家公司,其中1家已注銷,4家已吊銷,剩余4家仍處於存續狀態。此外,他從2021年開始,多次因與個人的民事糾紛及銀行的借貸問題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被限制高消費等。
其中,上海叁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還於2022年-2025年先後4次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奉賢區稅務局認定其為“稅收異常非正常戶”。
11月19日,界面新聞致電郭偉的兩個手機號,均已停機。聯系其身邊熟識的人,對方聽到來意後立即掛斷電話。隨後,記者發短信詢問對方“郭偉高中學歷”是否屬實,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應。
“郭教授”
郭偉涉嫌偽造的多重身份被公眾所知,最初是源於幾張在網絡平台流傳的聊天截圖。裡面提到郭偉“是騙子”,只有“高中學歷”,還提到被他騙走的國家資產可能涉及上千萬。
林楚記得,郭偉曾向他提起過那些經費,“不是600多萬就是800多萬,總之是大幾百萬。”直到現在,林楚都習慣稱他為“郭教授”。他說,郭偉喜歡被學生這麼叫。而他在入學的第壹天就被告知,“要禮貌”,“要尊重導師”。
界面新聞查詢發現,郭偉近來多次被媒體宣傳報道。其中,《中華英才》雜志於5月發布了關於他的長報道,稱他為“科技領軍人物”。7月,鳳凰網還刊發了郭偉獲得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消息。之前的2月,他還被中國網采訪報道。
在這些報道中,郭偉是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大人才工程A類創新人才,國家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國際納米材料領域知名專家,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國洪堡青年學者,美國金屬及材料學會/美國傑出科學家,德國國家科學院(歐洲知名材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及首席獨立研究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Nano50 Awards獲得者。
界面新聞梳理發現,公開資料中,郭偉1994年以685分的成績成為陝西省高考狀元,之後入讀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專業。他在海外23年。1998年本科畢業後,郭偉即被公派留學到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研究納米材料,兩年後,又去到日本九州大學讀博。2006年-2023年,郭偉加入德國國家科學院先進材料及納米科技學院,還擔任德國叁壹集團歐洲公司總工程師。
經核查,陝西省1994年的高考理科狀元名為楚懷湘,其考入的學校為清華大學,與江科大的郭偉無關聯。此外,郭偉還稱自己本科期間為周惠久院士的學生。但據壹位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的人透露,周院士於1999年(90歲)去世,80多歲時已不可能再帶學生。
至於郭偉所說的叁壹集團歐洲公司總工程師身份,界面新聞聯系上了他的壹位前同事賀先生。賀先生表示,郭偉在拾多年前入職過他們公司,“身份好像是工程師,算是領導,技術經理崗位。”
但賀先生所在的公司位於湖南長沙,並非德國。他還記得,郭偉當時入職差不多3個月便離了職,“好像聽說是出國了,去了哪裡不知道。”他對此次“郭偉事件”感到錯愕,“我們叁壹集團都是要求很高學歷的人才能進,他不至於是高中學歷吧?”
關於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身份,界面新聞此前報道,院士證書花高價即可獲得,且該工程院也並非學術機構,而是所謂的民間學術組織。
公開資料顯示,郭偉曾發表SCI論文170余篇,其提出的“孿晶界密度與強度非線性關聯”理論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被國際同行稱為“郭氏模型”。但Nature Materials官網查無此人。
郭偉曾經的博士生林楚提到,他對導師深切產生懷疑,即源於壹篇論文。讓林楚感到詫異的是,那篇文章中有壹張作者郭偉的彩色照片,“很明顯不是郭教授”。也是那時起,他更加堅定自己此前的壹些猜測。
界面新聞找出了林楚所說的那篇文獻,發現發布該文獻的期刊為《Chem Soc Rev》(譯為《化學學會評論》),發表於2017年,作者共有4人。其中那位名叫郭偉的作者,位列第叁,為中國科學院物理化學技術研究院壹位教授。其與江科大的郭偉,確實不是同壹個人。
林楚向界面新聞坦言,他對郭偉的懷疑,始於入學後的第贰個月。在現在的他眼裡,“郭教授就是典型的騙子加神棍”。
林楚是跨專業學生,碩士研究生期間讀的是機械工程專業。但作為非本專業的學生,他依然看出了郭偉的問題所在。首先暴露的,是他的專業知識。在林楚的印象中,郭偉聊起專業,壹點都不像博導,“就比如兩個人聊電動自行車,專業的人肯定會分析它的性能,電池功率等等。”而郭教授只談及它的顏色,描述它的外觀。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其中,上海叁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還於2022年-2025年先後4次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奉賢區稅務局認定其為“稅收異常非正常戶”。
11月19日,界面新聞致電郭偉的兩個手機號,均已停機。聯系其身邊熟識的人,對方聽到來意後立即掛斷電話。隨後,記者發短信詢問對方“郭偉高中學歷”是否屬實,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應。
“郭教授”
郭偉涉嫌偽造的多重身份被公眾所知,最初是源於幾張在網絡平台流傳的聊天截圖。裡面提到郭偉“是騙子”,只有“高中學歷”,還提到被他騙走的國家資產可能涉及上千萬。
林楚記得,郭偉曾向他提起過那些經費,“不是600多萬就是800多萬,總之是大幾百萬。”直到現在,林楚都習慣稱他為“郭教授”。他說,郭偉喜歡被學生這麼叫。而他在入學的第壹天就被告知,“要禮貌”,“要尊重導師”。
界面新聞查詢發現,郭偉近來多次被媒體宣傳報道。其中,《中華英才》雜志於5月發布了關於他的長報道,稱他為“科技領軍人物”。7月,鳳凰網還刊發了郭偉獲得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消息。之前的2月,他還被中國網采訪報道。
在這些報道中,郭偉是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大人才工程A類創新人才,國家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國際納米材料領域知名專家,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國洪堡青年學者,美國金屬及材料學會/美國傑出科學家,德國國家科學院(歐洲知名材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及首席獨立研究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Nano50 Awards獲得者。
界面新聞梳理發現,公開資料中,郭偉1994年以685分的成績成為陝西省高考狀元,之後入讀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專業。他在海外23年。1998年本科畢業後,郭偉即被公派留學到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研究納米材料,兩年後,又去到日本九州大學讀博。2006年-2023年,郭偉加入德國國家科學院先進材料及納米科技學院,還擔任德國叁壹集團歐洲公司總工程師。
經核查,陝西省1994年的高考理科狀元名為楚懷湘,其考入的學校為清華大學,與江科大的郭偉無關聯。此外,郭偉還稱自己本科期間為周惠久院士的學生。但據壹位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的人透露,周院士於1999年(90歲)去世,80多歲時已不可能再帶學生。
至於郭偉所說的叁壹集團歐洲公司總工程師身份,界面新聞聯系上了他的壹位前同事賀先生。賀先生表示,郭偉在拾多年前入職過他們公司,“身份好像是工程師,算是領導,技術經理崗位。”
但賀先生所在的公司位於湖南長沙,並非德國。他還記得,郭偉當時入職差不多3個月便離了職,“好像聽說是出國了,去了哪裡不知道。”他對此次“郭偉事件”感到錯愕,“我們叁壹集團都是要求很高學歷的人才能進,他不至於是高中學歷吧?”
關於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身份,界面新聞此前報道,院士證書花高價即可獲得,且該工程院也並非學術機構,而是所謂的民間學術組織。
公開資料顯示,郭偉曾發表SCI論文170余篇,其提出的“孿晶界密度與強度非線性關聯”理論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被國際同行稱為“郭氏模型”。但Nature Materials官網查無此人。
郭偉曾經的博士生林楚提到,他對導師深切產生懷疑,即源於壹篇論文。讓林楚感到詫異的是,那篇文章中有壹張作者郭偉的彩色照片,“很明顯不是郭教授”。也是那時起,他更加堅定自己此前的壹些猜測。
界面新聞找出了林楚所說的那篇文獻,發現發布該文獻的期刊為《Chem Soc Rev》(譯為《化學學會評論》),發表於2017年,作者共有4人。其中那位名叫郭偉的作者,位列第叁,為中國科學院物理化學技術研究院壹位教授。其與江科大的郭偉,確實不是同壹個人。
林楚向界面新聞坦言,他對郭偉的懷疑,始於入學後的第贰個月。在現在的他眼裡,“郭教授就是典型的騙子加神棍”。
林楚是跨專業學生,碩士研究生期間讀的是機械工程專業。但作為非本專業的學生,他依然看出了郭偉的問題所在。首先暴露的,是他的專業知識。在林楚的印象中,郭偉聊起專業,壹點都不像博導,“就比如兩個人聊電動自行車,專業的人肯定會分析它的性能,電池功率等等。”而郭教授只談及它的顏色,描述它的外觀。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 延伸閱讀 |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