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後競爭激烈,她就是今年的奪冠熱門!
她曾被媒體稱為“演藝界最隱秘的寶藏”,但傑西·巴克利在趙婷新片《哈姆奈特》中的新角色或將改變這壹現狀。
正如《滾石》所言,人們“將會在未來數年持續談論傑西·巴克利的表演”。

《哈姆奈特》電影海報
在這部改編自瑪吉·奧法雷爾小說的電影中,傑西飾演威廉·莎士比亞(由她的愛爾蘭同鄉保羅·麥斯卡飾演)的妻子阿格尼斯。故事以莎士比亞之子哈姆奈特夭折為背景,講述了這場悲劇如何激發他創作出傳世名作《哈姆雷特》。
影片在8月底亮相電影節之後,評價褒貶不壹,但傑西的表演收獲了壹邊倒的、潮水般的好評,被視為明年奧斯卡影後的頭號種子選手。

《哈姆奈特》傑西劇照
《滾石》雜志:傑西·巴克利生涯最佳,這場表演注定將被影史銘記數拾年。她重新定義了如何演繹壹個重拾靈魂的角色,徹底重塑了我們對表演藝術的認知。
雅虎娛樂:倘若《哈姆奈特》有何值得被銘記的理由,那必定是傑西·巴克利石破天驚的表演藝術。歷史或許遺忘了這位莎士比亞妻子的真貌,但電影永遠記住了傑西·巴克利如何用血肉之軀重塑了被時光湮沒的女性史詩。

《哈姆奈特》保羅和傑西出演莎士比亞夫婦
Deadline:無懈可擊的傑西·巴克利獻上了震撼演出,她既是追隨內心鼓點自由奔跑的野性少女,更是化身護犢的堅毅母親,成為故事跳動的心髒。她肆意迸發的情感維度令人心碎。
《綜藝》雜志:傑西·巴克利獻上了堪稱偉大的表演,她塑造的莎士比亞妻子阿格尼斯不僅是劇中人的母親,更近乎全人類的母親。
傑西也在近日登上《ELLE》雜志新刊封面,在采訪中,她分享了自己拍攝這部新片的感受,以及壹路而來的心路歷程。以下為全文(加入了部分NBC新聞網的相關報道內容)。

2018年《野玫瑰》中剛出獄的單親母親角色讓傑西·巴克利嶄露頭角。2022年憑《暗處的女兒》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後,她又相繼出演《我想結束這壹切》《男人》《女人們的談話》及劇集《冰血暴》。

《暗處的女兒》劇照
在壯麗的凱裡郡,成長於藝術世家的她精通豎琴、單簧管與鋼琴,積極參與校園演出。但“從未想過自己能拍電影,”傑西坦言,“我15歲前,家裡連電視都沒有,好萊塢就像遙不可及的幻夢。”
她曾在倫敦皇家戲劇藝術學院研習莎士比亞戲劇,首次登台便是在環球劇場出演《暴風雨》(巧合的是《哈姆奈特》終幕也在此取景)。她始終被莎翁的語言魅力吸引,那些台詞在肆百余年後的今天依然振聾發聵。
“當下這個時代更需要宏大的語言表達。”她說。
音樂亦是她的重要根基,少女時期她曾參加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制作的音樂劇選秀節目,韋伯盛贊她“擁有星光聖火般的天賦”。音樂“承載了我15歲時煙花迸發般的情感”,至今仍深刻影響著她的創作。
2022年她錄制了個人專輯,並坦言朱迪·丹奇女爵與妮娜·西蒙的演唱塑造了她的表演理念:“她們以最勇敢的方式,讓你窺見心底的裂痕。”

在拍攝《哈姆奈特》時,傑西·巴克利夢見自己沉入水底。“壹條巨大的黃貂魚向你游來,”她用宛如冥想App配音般的愛爾蘭腔調講述著,“它吞下了你拼命想從岩石後拯救的東西。”
在這部電影中,傑西飾演壹位試圖拯救孩子的母親,這個夢境成為了她融入表演的眾多潛意識時刻之壹。她甚至與夢境指導金·吉林厄姆合作,將這些夜間幻象轉化為表演現實。
在《哈姆奈特》中,傑西呈現的悲痛堪稱銀幕罕見。雖說“演員融入角色”已是陳詞濫調,但她確實將自我完全消融在阿格尼斯——威廉·莎士比亞妻子這個角色中,正如她在眾多前作中的表現。

《哈姆奈特》保羅和傑西出演莎士比亞夫婦
無論是瑪吉·吉倫哈爾《暗處的女兒》中掙扎的母親,《朱迪》中朱迪·加蘭的制片助理,還是《野玫瑰》裡懷抱夢想的鄉村歌手,觀眾總是直到片尾字幕出現才驚覺竟是傑西本人。
即便此刻,坐在她位於英國諾福克郡自稱的“老房子”裡,頂著壹頭凌亂的深棕色短發,她的模樣仍與我想象的截然不同。這既因她擁有令人過目難忘的面容,更源於她全身心忘我的投入——讓你忘記這只是在表演。
“我的使命是變得更有人性,”她坦言,“如果敢這麼說的話,是成為更完整的人。”在《哈姆奈特》中,她的表演充滿火山般噴薄而出的肢體張力:趙婷安排傑西與搭檔保羅·麥斯卡參加密宗工作坊,用她的話說,是為了建立彼此間的“動能信任”。

《哈姆奈特》最觸動人心之處,在於展現悲痛如何讓至親漸行漸遠。威廉與阿格尼斯面對悲劇的反應南轅北轍,又不得不尋回彼此。
“悲傷與愛從來不是單壹色彩,”傑西闡釋,“其中夾雜憤怒,遍布玻璃碎片。它是愛,是壹切。故事幫助我們釋放那些無處安放的情緒。”
拍攝震撼終場前,“我完全不知將去往何方。而這種迷失本就是過程的壹部分。我記得當時想:或許,迷失正是人性深處最真實的模樣。若能呈現這份真實,便已足夠。”
她說,“人性的本質,就是在徹底破碎的瞬間仍試圖找回自我。生而為人,本就是壹團亂麻。”

傑西正與瑪吉·吉倫哈爾再度合作《新娘!》,這部重構的《科學怪人》將背景置於1930年代的芝加哥。她將與克裡斯蒂安·貝爾演繹科學怪人和他的新娘,傑西稱瑪吉的導演風格“如同朋克搖滾,初次閱讀劇本就像觸電般震撼”。
對於瑪吉評價她“如同野生動物”,傑西欣然接受:“我體內確實奔湧著旺盛的生命力!”
如今銀幕上鮮活的生命力,源於她少年時代初到倫敦的黑暗經歷:“那時我罹患抑郁症,對生活充滿渴望卻無處安放,最終內心崩塌。”通過心理治療與歌唱藝術,她逐步走出陰霾:“歌唱在某種意義上拯救了我,那時的生命力遠不如現在這般蓬勃。”
在這個新版的科學怪人故事中,傑西說,過往版本中的新娘常是失語的,而瑪吉賦予了她更多自主性。她表示電影最終叩問的是:我們究竟將自我的哪些部分鎖進了閣樓?

《新娘!》劇照
這個問題不僅是傑西通過角色探索的命題,也正延伸至她多元的敘事實踐中。她正在英國籌建實驗戲劇團體。
“過去曾有伍斯特劇團那樣的共同體,甚至老迪士尼的創作室,人們以社群方式協作尋找新語言。而今壹切都太過規避風險。
當年拉斯·馮·提爾與溫特伯格發起道格瑪95運動,通過自我設限開創全新電影語言,現在輪到我們尋找新范式了——這就是我的使命。”

【關於與女性導演合作】
這並非刻意選擇,始終是作品本身吸引我。但女性導演獨特的表達方式確實深刻改變了我。每當閱讀她們送來的劇本,我總能遇見希望在自己生命中結識的靈魂。
那些詰問、挑釁、角色塑造——對完整生命力的理解,對女性復雜光譜的把握——早已種在她們的影像裡。從趙婷的《無依之地》到薩拉·波莉的《女人們的談話》,都是飽滿的創作。
我想持續與女性導演合作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們渴望講述完整的故事。

保羅、趙婷和傑西
【關於與保羅·麥斯卡的對手戲】
我無比欣賞這位演員。從首次試戲就火花肆濺——試戲就是為了確認化學反應對吧?要是失敗我大概是全世界唯壹和保羅·麥斯卡擦不出火花的女性了!”
作為朋友,我們知道彼此能接住對方的壹切情緒,我們也確實做到了。這比我合作過的任何男演員都更完整地呈現了這種關系。

《哈姆奈特》片場,導演趙婷給兩位主演講戲
【關於《哈姆奈特》的角色】
我深知必須在精神與情感層面深入探索。我的內心確實懷有火焰,但《哈姆奈特》賦予我更多的是溫柔——這也是我壹直在追尋的。有時溫柔與火焰同樣強大。
演員和故事講述者的使命,是觸碰那些難以獨自承受的極致情感。我需要孵化我們內心、包括我自身的陰影部分。
【關於拍攝《哈姆奈特》期間的自我隔離】
取景的森林不可思議。劇組安排我住在環島上的壹家怪異的酒店,那裡有拾家餐廳,我當時就說:“不行,我不能待在這兒。”
後來搬進林間的牧羊人小屋,司機送我到時問:“你住這兒能行嗎?”我說:“再好不過。”
【關於電影對悲痛與愛的詮釋】
我為愛癡狂。愛值得付出。不然呢?把自己鎖起來嗎?人總要真正活過。
哈姆奈特雖然死去,卻以另壹種方式永生。莎士比亞創造了某種不朽,讓這個故事、這個兒子、這段生命經歷超越了時空。或許我們都該這樣活著。

《哈姆奈特》劇照,悲痛的阿格尼斯
【關於職業生涯的啟蒙時刻】
第壹次癡迷於“她如何做到”是觀看朱迪·丹奇女爵在皇家匯演上演唱《小丑進場》。她坐在凳子上,壹束追光,日常著裝,唱著如此簡單的歌。
拾肆歲的我反復觀看這段視頻,每次都心碎不已。透過愛爾蘭凱裡家中小小的YouTube頻道,她傳遞的情感強度讓我無法承受,那種超越時空將我帶入她體驗的魔力。

【關於影響她的女演員】
弗朗西斯·麥克多蒙德、凱瑟琳·赫本、貝蒂·戴維斯、芭芭拉·斯坦威克、勞拉·鄧恩。
她們的表演如此飽滿,從不迎合,而是演繹著復雜、豐沛、令人不安又充滿挑釁的鮮活生命。
從她們身上我學到:認識你自己,並持續無畏地將女性生命力的本質呈現於世。
【關於2017年電影《野獸》的試鏡經歷】

電影《野獸》劇照
初出茅廬時收到劇本是大事,尤其是讓你驚呼“我太想要這個角色”的本子。這個劇本如海嘯般席卷了我。
我壹直喜歡試鏡,總覺得盡力就好。即便某個機會只相伴壹周,若能讓我對世界有新認知,便是珍貴的饋贈。
試鏡後壹個月杳無音訊,我把劇本藏在床墊下,因為太渴望這個角色。最終收到確認時,感覺美妙無比。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正如《滾石》所言,人們“將會在未來數年持續談論傑西·巴克利的表演”。

《哈姆奈特》電影海報
在這部改編自瑪吉·奧法雷爾小說的電影中,傑西飾演威廉·莎士比亞(由她的愛爾蘭同鄉保羅·麥斯卡飾演)的妻子阿格尼斯。故事以莎士比亞之子哈姆奈特夭折為背景,講述了這場悲劇如何激發他創作出傳世名作《哈姆雷特》。
影片在8月底亮相電影節之後,評價褒貶不壹,但傑西的表演收獲了壹邊倒的、潮水般的好評,被視為明年奧斯卡影後的頭號種子選手。

《哈姆奈特》傑西劇照
《滾石》雜志:傑西·巴克利生涯最佳,這場表演注定將被影史銘記數拾年。她重新定義了如何演繹壹個重拾靈魂的角色,徹底重塑了我們對表演藝術的認知。
雅虎娛樂:倘若《哈姆奈特》有何值得被銘記的理由,那必定是傑西·巴克利石破天驚的表演藝術。歷史或許遺忘了這位莎士比亞妻子的真貌,但電影永遠記住了傑西·巴克利如何用血肉之軀重塑了被時光湮沒的女性史詩。

《哈姆奈特》保羅和傑西出演莎士比亞夫婦
Deadline:無懈可擊的傑西·巴克利獻上了震撼演出,她既是追隨內心鼓點自由奔跑的野性少女,更是化身護犢的堅毅母親,成為故事跳動的心髒。她肆意迸發的情感維度令人心碎。
《綜藝》雜志:傑西·巴克利獻上了堪稱偉大的表演,她塑造的莎士比亞妻子阿格尼斯不僅是劇中人的母親,更近乎全人類的母親。
傑西也在近日登上《ELLE》雜志新刊封面,在采訪中,她分享了自己拍攝這部新片的感受,以及壹路而來的心路歷程。以下為全文(加入了部分NBC新聞網的相關報道內容)。

2018年《野玫瑰》中剛出獄的單親母親角色讓傑西·巴克利嶄露頭角。2022年憑《暗處的女兒》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後,她又相繼出演《我想結束這壹切》《男人》《女人們的談話》及劇集《冰血暴》。

《暗處的女兒》劇照
在壯麗的凱裡郡,成長於藝術世家的她精通豎琴、單簧管與鋼琴,積極參與校園演出。但“從未想過自己能拍電影,”傑西坦言,“我15歲前,家裡連電視都沒有,好萊塢就像遙不可及的幻夢。”
她曾在倫敦皇家戲劇藝術學院研習莎士比亞戲劇,首次登台便是在環球劇場出演《暴風雨》(巧合的是《哈姆奈特》終幕也在此取景)。她始終被莎翁的語言魅力吸引,那些台詞在肆百余年後的今天依然振聾發聵。
“當下這個時代更需要宏大的語言表達。”她說。
音樂亦是她的重要根基,少女時期她曾參加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制作的音樂劇選秀節目,韋伯盛贊她“擁有星光聖火般的天賦”。音樂“承載了我15歲時煙花迸發般的情感”,至今仍深刻影響著她的創作。
2022年她錄制了個人專輯,並坦言朱迪·丹奇女爵與妮娜·西蒙的演唱塑造了她的表演理念:“她們以最勇敢的方式,讓你窺見心底的裂痕。”

在拍攝《哈姆奈特》時,傑西·巴克利夢見自己沉入水底。“壹條巨大的黃貂魚向你游來,”她用宛如冥想App配音般的愛爾蘭腔調講述著,“它吞下了你拼命想從岩石後拯救的東西。”
在這部電影中,傑西飾演壹位試圖拯救孩子的母親,這個夢境成為了她融入表演的眾多潛意識時刻之壹。她甚至與夢境指導金·吉林厄姆合作,將這些夜間幻象轉化為表演現實。
在《哈姆奈特》中,傑西呈現的悲痛堪稱銀幕罕見。雖說“演員融入角色”已是陳詞濫調,但她確實將自我完全消融在阿格尼斯——威廉·莎士比亞妻子這個角色中,正如她在眾多前作中的表現。

《哈姆奈特》保羅和傑西出演莎士比亞夫婦
無論是瑪吉·吉倫哈爾《暗處的女兒》中掙扎的母親,《朱迪》中朱迪·加蘭的制片助理,還是《野玫瑰》裡懷抱夢想的鄉村歌手,觀眾總是直到片尾字幕出現才驚覺竟是傑西本人。
即便此刻,坐在她位於英國諾福克郡自稱的“老房子”裡,頂著壹頭凌亂的深棕色短發,她的模樣仍與我想象的截然不同。這既因她擁有令人過目難忘的面容,更源於她全身心忘我的投入——讓你忘記這只是在表演。
“我的使命是變得更有人性,”她坦言,“如果敢這麼說的話,是成為更完整的人。”在《哈姆奈特》中,她的表演充滿火山般噴薄而出的肢體張力:趙婷安排傑西與搭檔保羅·麥斯卡參加密宗工作坊,用她的話說,是為了建立彼此間的“動能信任”。

《哈姆奈特》最觸動人心之處,在於展現悲痛如何讓至親漸行漸遠。威廉與阿格尼斯面對悲劇的反應南轅北轍,又不得不尋回彼此。
“悲傷與愛從來不是單壹色彩,”傑西闡釋,“其中夾雜憤怒,遍布玻璃碎片。它是愛,是壹切。故事幫助我們釋放那些無處安放的情緒。”
拍攝震撼終場前,“我完全不知將去往何方。而這種迷失本就是過程的壹部分。我記得當時想:或許,迷失正是人性深處最真實的模樣。若能呈現這份真實,便已足夠。”
她說,“人性的本質,就是在徹底破碎的瞬間仍試圖找回自我。生而為人,本就是壹團亂麻。”

傑西正與瑪吉·吉倫哈爾再度合作《新娘!》,這部重構的《科學怪人》將背景置於1930年代的芝加哥。她將與克裡斯蒂安·貝爾演繹科學怪人和他的新娘,傑西稱瑪吉的導演風格“如同朋克搖滾,初次閱讀劇本就像觸電般震撼”。
對於瑪吉評價她“如同野生動物”,傑西欣然接受:“我體內確實奔湧著旺盛的生命力!”
如今銀幕上鮮活的生命力,源於她少年時代初到倫敦的黑暗經歷:“那時我罹患抑郁症,對生活充滿渴望卻無處安放,最終內心崩塌。”通過心理治療與歌唱藝術,她逐步走出陰霾:“歌唱在某種意義上拯救了我,那時的生命力遠不如現在這般蓬勃。”
在這個新版的科學怪人故事中,傑西說,過往版本中的新娘常是失語的,而瑪吉賦予了她更多自主性。她表示電影最終叩問的是:我們究竟將自我的哪些部分鎖進了閣樓?

《新娘!》劇照
這個問題不僅是傑西通過角色探索的命題,也正延伸至她多元的敘事實踐中。她正在英國籌建實驗戲劇團體。
“過去曾有伍斯特劇團那樣的共同體,甚至老迪士尼的創作室,人們以社群方式協作尋找新語言。而今壹切都太過規避風險。
當年拉斯·馮·提爾與溫特伯格發起道格瑪95運動,通過自我設限開創全新電影語言,現在輪到我們尋找新范式了——這就是我的使命。”

【關於與女性導演合作】
這並非刻意選擇,始終是作品本身吸引我。但女性導演獨特的表達方式確實深刻改變了我。每當閱讀她們送來的劇本,我總能遇見希望在自己生命中結識的靈魂。
那些詰問、挑釁、角色塑造——對完整生命力的理解,對女性復雜光譜的把握——早已種在她們的影像裡。從趙婷的《無依之地》到薩拉·波莉的《女人們的談話》,都是飽滿的創作。
我想持續與女性導演合作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們渴望講述完整的故事。

保羅、趙婷和傑西
【關於與保羅·麥斯卡的對手戲】
我無比欣賞這位演員。從首次試戲就火花肆濺——試戲就是為了確認化學反應對吧?要是失敗我大概是全世界唯壹和保羅·麥斯卡擦不出火花的女性了!”
作為朋友,我們知道彼此能接住對方的壹切情緒,我們也確實做到了。這比我合作過的任何男演員都更完整地呈現了這種關系。

《哈姆奈特》片場,導演趙婷給兩位主演講戲
【關於《哈姆奈特》的角色】
我深知必須在精神與情感層面深入探索。我的內心確實懷有火焰,但《哈姆奈特》賦予我更多的是溫柔——這也是我壹直在追尋的。有時溫柔與火焰同樣強大。
演員和故事講述者的使命,是觸碰那些難以獨自承受的極致情感。我需要孵化我們內心、包括我自身的陰影部分。
【關於拍攝《哈姆奈特》期間的自我隔離】
取景的森林不可思議。劇組安排我住在環島上的壹家怪異的酒店,那裡有拾家餐廳,我當時就說:“不行,我不能待在這兒。”
後來搬進林間的牧羊人小屋,司機送我到時問:“你住這兒能行嗎?”我說:“再好不過。”
【關於電影對悲痛與愛的詮釋】
我為愛癡狂。愛值得付出。不然呢?把自己鎖起來嗎?人總要真正活過。
哈姆奈特雖然死去,卻以另壹種方式永生。莎士比亞創造了某種不朽,讓這個故事、這個兒子、這段生命經歷超越了時空。或許我們都該這樣活著。

《哈姆奈特》劇照,悲痛的阿格尼斯
【關於職業生涯的啟蒙時刻】
第壹次癡迷於“她如何做到”是觀看朱迪·丹奇女爵在皇家匯演上演唱《小丑進場》。她坐在凳子上,壹束追光,日常著裝,唱著如此簡單的歌。
拾肆歲的我反復觀看這段視頻,每次都心碎不已。透過愛爾蘭凱裡家中小小的YouTube頻道,她傳遞的情感強度讓我無法承受,那種超越時空將我帶入她體驗的魔力。

【關於影響她的女演員】
弗朗西斯·麥克多蒙德、凱瑟琳·赫本、貝蒂·戴維斯、芭芭拉·斯坦威克、勞拉·鄧恩。
她們的表演如此飽滿,從不迎合,而是演繹著復雜、豐沛、令人不安又充滿挑釁的鮮活生命。
從她們身上我學到:認識你自己,並持續無畏地將女性生命力的本質呈現於世。
【關於2017年電影《野獸》的試鏡經歷】

電影《野獸》劇照
初出茅廬時收到劇本是大事,尤其是讓你驚呼“我太想要這個角色”的本子。這個劇本如海嘯般席卷了我。
我壹直喜歡試鏡,總覺得盡力就好。即便某個機會只相伴壹周,若能讓我對世界有新認知,便是珍貴的饋贈。
試鏡後壹個月杳無音訊,我把劇本藏在床墊下,因為太渴望這個角色。最終收到確認時,感覺美妙無比。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 延伸閱讀 |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