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急劇攀升 中國金融系統正逼近臨界點

官方數據顯示,商業銀行淨息差終於止跌企穩在 1.42% ——但這個看似平穩的數字背後,卻藏著壹座正在悄悄裂開的火山。不良貸款余額已攀升至 3.5萬億元,不良率 1.52%,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銀行全部惡化。
壹句話:中國銀行業正同時面對 “賺錢越來越難、壞賬越來越多” 的雙重困境,這種結構性壓力正在快速積累,隨時可能引爆系統性風險。
壹、息差不降了,但這是“假穩”
淨息差(NIM)是銀行的命根子。1.42%的息差,已經接近中國銀行體系的生存底線。
利息收入繼續下滑,
存款利率難以大幅下降,
貸款利率被政策壓到不能再低。
銀行的利潤空間已經被壓縮到“骨頭嵌進肉裡”的程度。
但更糟糕的是,另壹頭的資產質量正在變壞。
不良貸款余額:3.5萬億
關注類貸款占比上升至2.20%
撥備覆蓋率下降至207%
對銀行來說,最怕利差不夠大、壞賬卻越來越多——這意味著壹個殘酷現實:
現在的息差,已經無法覆蓋壞賬風險。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直言:“銀行所有經營都處在高度風險狀態。”
贰、貸款利率“貼地飛行”,銀行正在給經濟輸血,卻自己貧血
2025年10月:
企業貸款利率:3.1%
個人房貸利率:3.1%
而銀行真正的經營成本(資金成本+信用成本+管理成本)也基本在3%左右。
意思是:
銀行發出的很多貸款幾乎不賺錢,有的甚至在虧錢。
興業研究測算:
房貸利率曾降到 3.09%,已經出現“倒掛”
2025年9月的貸款利率也幾乎貼著成本線運行
銀行成了被迫“虧錢輸血”的系統性角色。
這也是為什麼各地出現“銀行取錢審查嚴格”“存款突然變理財”“取大額現金要寫申請報告”等情況——
現金流緊張已經是行業共識。
叁、真正的炸彈:房地產+地方債+中小銀行叁條雷鏈纏在壹起
中國銀行業風險來自叁條鏈條,而這叁條鏈條此刻已經互相咬住,形成“金融死亡叁角”:
1、房地產鏈:幾乎所有銀行都躺槍
過去拾年,房地產是銀行的最大敞口。
現在房價下跌、開發商暴雷,銀行的抵押物價值和貸款安全統統受到沖擊。
房企錢沒了,房子賣不掉,銀行壞賬成倍增長。
2、地方債鏈:隱形債務規模驚人
官方承認的隱性債務:14萬億
專家測算:50—60萬億
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崩塌(尤其是賣地收入),導致融資平台大量債務無法償還。
最可怕的是:
平台債的大部分債券,被地方銀行、中小銀行和國有銀行買走。
平台壹倒,銀行全倒。
3、中小銀行危機:最薄弱的壹環
資金來源弱、資產風險高、業務結構集中、受地方財政拖累最嚴重。
合並?重組?並表?
專家壹針見血: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 延伸閱讀 |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