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日真的開戰,會發生什麼?(圖

最近圍繞台灣海峽的風向,明顯變得不壹樣了,有點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中日關系的緊張程度,也是改開後肆拾多年時間裡僅見的。


日本換了個女首相之後,很多事情都突然直白起來。她上來之後,很快就把安倍曾經說過的那句“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說得更徹底,更直接。

安倍生前也說過這話,但那時更像試探。如今高市早苗把它當成國家戰略的宣示,從避免卷入台海到必須卷入的戰略轉向。

過去幾拾年,日本壹直很克制。但最近幾年,日本外交發生了明顯變化。日本重新武裝,重新定位自衛隊,重新走向“正常國家”,這不是偶然,而是長期累積的焦慮被觸發。

日本對台灣的態度實際上比美國更焦慮。因為台灣壹旦有事,日本的海上生命線就可能被切斷。日本 90% 以上的能源靠進口,而這些運輸線全部從東海、南海、巴士海峽穿過。所以日本必須卷入台灣問題。

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日本突然這麼搞,中國不能不憤怒。這些天,中方媒體開始出現極少見的強硬措辭,頂級央媒連續抨擊高市早苗。甚至有外交體系人員親自下場發表“砍頭論”。這些跡象湊在壹起,再鈍感的人,也會意識到中日關系正往壹個危險的方向滑。

就在這樣的氣氛下,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穿著中山裝,准確說叫伍肆青年服,去會見了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長。要知道,中山裝在改革開放後的外交場合幾乎絕跡,中國外交體系在過去肆拾年裡已經徹底西式化,從服裝到動作都是現代國家禮儀體系的壹部分,中山裝只在紀念場合、國家儀式裡出現。可這壹次,它出現在雙邊工作會談中,還配著壹個手插褲兜的站姿。



這不是個人喜好。在外交體系裡,官員穿什麼,永遠不是個人選擇,而是機構表達。

中山裝的象征意義,很多人其實並不了解。它並不是所謂“中華傳統服飾”,而是現代中國政治的產物,是革命者的衣服。正因為如此,中山裝的外交使用在改革開放後壹直被嚴格控制。鄧以後,外交官普遍穿西裝,中山裝在談判桌邊出現,是極少見的。

所以當它突然出現在對日會談中時,就顯得大不尋常。想想各種版本的陳真,穿的是什麼衣服?就是這種。



過去幾拾年,中日關系雖然起伏不斷,但總體有個穩定框架:經濟互補、區域合作、各取所需。可現在,這些基礎正在快速消失。日本在重新武裝西南諸島,部署中程導彈,升級沖繩基地,重新建立戰時指揮體系。日本媒體每天討論的,不是是否介入台海,而是如何介入、介入到什麼程度。

很多媒體沒有如實報道高市早苗在日本國內的支持率。前幾天,高市早苗內閣的支持率高達69%。在壹項針對約8800名大學生和高中生的調查中,高市早苗的支持率甚至達到了93.5%。

在這種背景下,討論台海問題除了傳統的美國,必須還要加多壹個日本。

很多人喜歡把俄烏戰爭當成模板,試圖用陸戰的邏輯理解海峽兩岸。但台海不是烏克蘭,它是壹種完全不同的地緣結構。

有人說“叁天拿下台北”“壹周解決戰斗”,但只要對台灣海峽真正了解壹點,就知道那只能存在於想象裡。

俄烏是陸地戰場,坦克可以直接開過去。而台海是海空戰場,是全人類最復雜、最昂貴、最難操作的作戰形式之壹。台灣海峽平均寬180公裡,黑潮洋流終年流速每秒壹米,季風季節浪高叁米以上。登陸艇在這種海況裡就是玩具。更何況,即便憑運氣渡海成功,你面對的不是平原,而是壹條從北到南的中央山脈,是幾拾年構建的堅固堡壘,是縱深極長、機動火力密布的西海岸城市。

戰爭不是意志游戲,它是噸位游戲、補給游戲。俄軍鐵路被炸還能走小路,台海沒有小路,補給全靠船。美日台的情報鏈幾乎實時互通,壹艘補給艦離開東海,坐標就會同步到沖繩和關島。補給線斷72小時,前線就會缺油斷彈,登陸的部隊屆時就變成了孤軍。

美國肯定會介入。川普是喜歡交易,但是他也公開說過,如果大陸攻台,他就會轟炸北京。川普有時會誇大其詞,但是美國在西太部署的壹切都是實打實的:F-35 機群、加賀號航母、伯克級驅逐艦、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美國想介入台海,不需要航母戰斗群,靠第壹島鏈的陸基火力就能封鎖海峽。



這還沒考慮日本的介入。

高市早苗領導下的日本政府毫不掩飾地把台灣問題納入日本國家戰略。自衛隊在與那國島、石垣島部署反艦導彈,整個東海被納入射程。日本沒有核武器,但常規武力在全球排得上前幾。更重要的是,日本對中國的研究比中國對日本深入得多,而中國社會依然習慣性地看低日本。

說到這裡,很多人會自然而然地想到這樣壹個問題,中國和日本打起來,結果會怎樣?打不打得過,怎麼打?

先說結論:這場仗只要真打起來,就已經沒有誰打得過的問題了,只有誰先把自己拖進深淵,誰後壹點掉下去而已。贏的是美國,輸的是整個東亞。

軍事層面,如果中日開戰,那壹定不是叁拾年代那種“中日戰爭2.0”,而是贰拾壹世紀版的海空大戰,比俄烏戰爭要慘烈N倍。這是世界前叁強之間的戰爭。在這場戰爭裡,不會有成建制陸軍在東北平原對沖,最有可能的,是導彈互射、海空消耗戰和電磁空間、網絡空間的對抗壹起上。日本根本不需要把自衛隊大規模開到大陸來,它只要守住本土,聯合美軍在第壹島鏈上做壹件事:阻斷中國的海上交通線。中國也沒有必要去搶灘本州島,只要戰火壹開,整個日本列島就會被納入火力覆蓋范圍,各種中遠程導彈、反艦武器、無人機群都會參與進來。

從兵力和兵源來看,中國肯定占優勢,人口基數和軍隊規模在那裡擺著;從地理上看,日本所有主要城市和港口都在狹長的海岸線附近,確實是暴露在火力之下的。但戰爭不是比人口,也不是拼誰的導彈射程更遠。日本背後有美軍的核保護傘和整個同盟體系,自衛隊這幾拾年也在拼命建設,常規武器水平在全球排到前列,海空軍尤其強。真把它逼急了,它就會把“專守防衛”肆個字往後扔,換上“先制反擊”的戰術教科書。日本人有這樣的傳統,珍珠港就是先例。

更危險的是,壹旦中日開戰,美國幾乎不可能袖手旁觀,日本是它最親密的盟國,沒有之壹。美日在軍事上是壹體化結構,日本是美軍的前沿基地,美軍在沖繩、橫須賀、叁澤的部署,就是為了這種情況准備的。壹旦中日爆發軍事沖突,美軍的介入不是可能,而是幾乎確定。哪怕美國不打頭陣,它也可以用各種方式介入:情報共享、空中預警、遠程打擊、海上封鎖、經濟制裁。

美國介入後,也意味著這場戰爭不會僅僅停在東海,會沿著第壹島鏈向外擴散,帶動整個印太地區進入戰時節奏。韓國會動,澳大利亞會動,菲律賓會動,全球供應鏈會隨之崩潰。

壹個結論,中美如果交戰,那壹定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慘烈的戰爭。




經濟層面,中日壹打,整個東亞產業鏈先崩壹大半。日韓的芯片、汽車、精密零部件,中國的電子、機械、化工、造船,全線受傷。全球產業鏈這拾幾年好不容易搭出來的協同,壹夜之間全部變成廢紙。東亞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零件庫,這裡壹旦失火,通脹、失業、金融危機會沿著海底光纜和航運線路擴散到全世界。對中國來說,最直接的就是能源和貿易通道被切斷。

社會層面也壹樣。日本國內有87萬華人,中國這邊有成千上萬企業跟日本有業務往來,還有無數普通人靠著日本產的車、家電、零件在生活。壹旦開戰,所有這些紐帶瞬間斷掉,留學生、移民、跨國婚姻、合資企業全都變成高風險群體。仇恨情緒會被政治動員放大,歷史記憶會被重新調出來反復播放。上壹代人好不容易建立的壹點點彼此理解,可能壹夜回到叁拾年代的心態。

至於怎麼打,純從軍棋推演的角度看,解放軍要想在常規層面壓倒自衛隊和美軍聯合作戰,難度遠遠大於單純的台海問題。陸軍優勢在這種海空戰場上很難完全發揮出來,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海軍遠洋能力、空軍遠程打擊能力、反導系統、預警體系、太空和網絡戰能力。

中國在常規力量上有巨大優勢,但日本在海空戰力、遠程火力、預警系統、反艦網絡方面,有深厚積累。海戰沒有人口優勢,只有火控與補給。日本海自的實力被外界低估太久,它是全球最現代化的海軍之壹,除核動力外幾乎沒有短板。

2018年時日本海上自衛隊其驅逐艦、護衛艦等主戰艦艇的數量和作戰能力已經超過了俄羅斯英國海軍,僅次於美國海軍,位居世界第贰,其反潛能力居世界第贰,掃雷作戰能力居世界第壹位。



中國可以壓制日本,但代價會極其慘烈。這是壹場高度復雜的現代戰爭,不是“人多膽子大”“若有戰召必回”能解決的問題。任何壹方只要有環節出現重大錯誤,就可能在很短時間內遭遇難以挽回的戰略挫敗。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日開戰根本不是敢不敢的問題,而是值不值得的問題,更是能否輸得起的問題。日本輸不起,中國更輸不起。中日之間歷史的恩怨再深,現實也會逼著雙方必須在戰爭邊緣學會刹車。

除了軍事層面,還有壹個被很多人低估的巨大變量:台灣的半導體產業。

台灣不是普通地區,它是全球先進芯片的心髒。台灣的重要性是烏克蘭根本無法比擬的。目前,全世界柒納米以下芯片的全球產能有九成在台灣。美軍武器、蘋果手機、英偉達顯卡、汽車控制系統,都離不開台灣工廠的產線。打台灣,不需要焦土作戰,哪怕只是區域停電、交通癱瘓,全球供應鏈都會瞬間停擺。而且中國自己每年也進口4000億美元的芯片,可以說,動台灣,就是自宮。

再把視野放大,中國的經濟結構與俄羅斯完全不同。俄羅斯能硬扛制裁,因為它的經濟結構本來就封閉。中國不行,中國的貿易額占 GDP 的叁分之壹以上,70% 石油靠進口,80% 鐵礦石靠進口,幾乎所有先進制造業依賴全球供應鏈。台海壹旦開戰,第壹天不會先看到戰況,先看到的是金融市場的地震:匯率跳水,外資撤離,出口停擺,能源價格飆升……

那些大喊口號的鍵盤俠,是不需要為自己言論負責的人。真正承擔代價的是普通家庭,是房貸,是失業,是物價,是生活,是壹整代年輕人的未來。

台灣問題確實不可能無限拖下去。統壹必須實現,只是方式要極度謹慎。和平統壹是首選,武力從來不是常規手段,而是被逼到牆角時的最後選項。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延伸閱讀
    誰去日本誰就是賣國賊 中國人發生巨大變化 早稻田教授警告 和中國開戰 日本必敗
    花78萬元讀非全日制博士,圖什麼? 中日沖突火花肆濺 極可能進壹步惡化
    什麼時候開始,無償加班成了愛國標配? 瘋了吧!《哪吒2》憑什麼"傲慢"金雞獎?
    中日風暴 黨媒壹篇文章 被全網罵翻刪文 德國展會發生集體食物中毒涉事餐廳"永久關店"
    零!零!還是零!黃仁勳直言:這真的很遺憾! 愛潑斯坦檔案藏了什麼?從反對到簽字 特朗普被反噬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