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間天翻地覆,習不敢動用這把"雙刃劍"
近期中日雙方因日相高市早苗針對“台灣有事”情形表態,對立情勢陡然升高,北京連連出手,利用各種手段以及外交舉措,傳達高度不滿態度,迄今未見和緩跡象,分析人士則認為,有鑒於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陷入低谷,領導人習近平為首的執政當局若煽動反日情緒,恐將觸發民眾長期對經濟以及執政者的高度不滿,從而出現反政府浪潮,猶如壹把雙面刃,因此北京應不會放任民間情緒無克制升溫。
長期觀察北京政局的日經亞洲(Nikkei Asia)撰稿人中澤克贰,透過專文對中日之間新壹波緊張情勢進行分析,指出兩國之間的關系,自本月開始急遽惡化,雖然習近平在10月31日於韓國慶州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期間,與甫就任日本首相的高市早苗會晤,釋放緩解關系的訊號,但高市在7日列席國會接受質詢時,就發表引發爭議的言論。
在高市接受國會質詢後6天,中國外交部於13日召見日本駐中大使金杉憲治,就此事表達抗議,北京方面對高市的批評力道也隨之增加,且中國外交部在事後發表的聲明,更指出其副外長孫衛東是“奉指示”召見金杉,被外界看作是壹項“極為不尋常”的發展,認為該指令恐怕來自中共政治局委員,甚或是更高層級。
中方激烈反應恐來自最高層指示
中澤克贰認為,若外界的推測與事實相符,孫衛東所接受的指令極可能來自中國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以及具有中共政治局委員身分的外長王毅。
且在孫衛東召見金杉憲治之後,中國官方接連出手,其外交部在14日以安全顧慮為由,敦促中國公民不要前往日本,且在2天之後輪到教育部呼吁中國公民謹慎考慮赴日留學的計劃。此外,部分大型中國旅行社也開始停售日本旅游產品,日本動漫與電影在中國上映的計劃叫停,各類交流活動紛紛取消或延期,北京則在19日通知東京當局,全面暫停日本水產的進口。
該專文指出,北京當局在過往經常透過煽動民間反日情緒,針對其所認為有問題的日方行為進行回應,在2012年9月,時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試圖將釣魚台列嶼國有化,引發北京大規模反日示威,抗議人士高舉布條,要求將日本收歸為中國的壹個省,該浪潮嗣後蔓延至中國其他地區,致使部分日本商店以及工廠遭到破壞。

習近平(右)與高市早苗在APEC峰會期間會面,釋出關系緩解的信息後不久,中日關系隨即面臨新壹波沖突,未來雙方需要多少時間降溫,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美聯社)
北京過往習於操弄民意將民間反日情緒視為武器
中澤克贰認為,在13年前的大環境之下,北京當局控制示威的規模相對容易,因為中國政府就是其幕後推手,且聚集在北京日本使館前的群眾之中,有部分來自鄰近農村的人士便是被動員而來,不僅享有接駁服務,甚至能夠領到出席費。在激烈爭端造成關系的嚴重裂痕影響下,中日之間有長達2年半並未舉行任何高峰會,直到2014年11月,安倍才與習近平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會峰會期間碰面。
由於中國在2010年正式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贰大經濟體,且陸續舉辦了2008年的北京奧運、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覽會,走進全球舞台的中心,開啟了發展的黃金年代,因此大幅提高了北京的自信,然而在習近平於2012年上台之後,迄今13年之間,中國境內未再爆發大規模的反日示威,似乎凸顯出這段期間中國經濟與社會已有所變化。
民眾對經濟社會現況不滿操弄民粹恐造成反噬
將時間拉回1919年,在第壹次世界大戰落幕之後,中國學生以及各界人士普遍對於巴黎和會的安排高度不滿,激發了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伍肆運動”,反對帝國主義以及反日的聲浪短期內席卷全國,矛頭指向當時執政的北洋政府,導致多位被視為親日派的官員遭到免職,凸顯出煽動民間情緒,雖能使政府獲取對外采取強硬立場的能量,但同時也可能造成反噬。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長期觀察北京政局的日經亞洲(Nikkei Asia)撰稿人中澤克贰,透過專文對中日之間新壹波緊張情勢進行分析,指出兩國之間的關系,自本月開始急遽惡化,雖然習近平在10月31日於韓國慶州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期間,與甫就任日本首相的高市早苗會晤,釋放緩解關系的訊號,但高市在7日列席國會接受質詢時,就發表引發爭議的言論。
在高市接受國會質詢後6天,中國外交部於13日召見日本駐中大使金杉憲治,就此事表達抗議,北京方面對高市的批評力道也隨之增加,且中國外交部在事後發表的聲明,更指出其副外長孫衛東是“奉指示”召見金杉,被外界看作是壹項“極為不尋常”的發展,認為該指令恐怕來自中共政治局委員,甚或是更高層級。
中方激烈反應恐來自最高層指示
中澤克贰認為,若外界的推測與事實相符,孫衛東所接受的指令極可能來自中國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以及具有中共政治局委員身分的外長王毅。
且在孫衛東召見金杉憲治之後,中國官方接連出手,其外交部在14日以安全顧慮為由,敦促中國公民不要前往日本,且在2天之後輪到教育部呼吁中國公民謹慎考慮赴日留學的計劃。此外,部分大型中國旅行社也開始停售日本旅游產品,日本動漫與電影在中國上映的計劃叫停,各類交流活動紛紛取消或延期,北京則在19日通知東京當局,全面暫停日本水產的進口。
該專文指出,北京當局在過往經常透過煽動民間反日情緒,針對其所認為有問題的日方行為進行回應,在2012年9月,時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試圖將釣魚台列嶼國有化,引發北京大規模反日示威,抗議人士高舉布條,要求將日本收歸為中國的壹個省,該浪潮嗣後蔓延至中國其他地區,致使部分日本商店以及工廠遭到破壞。

習近平(右)與高市早苗在APEC峰會期間會面,釋出關系緩解的信息後不久,中日關系隨即面臨新壹波沖突,未來雙方需要多少時間降溫,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美聯社)
北京過往習於操弄民意將民間反日情緒視為武器
中澤克贰認為,在13年前的大環境之下,北京當局控制示威的規模相對容易,因為中國政府就是其幕後推手,且聚集在北京日本使館前的群眾之中,有部分來自鄰近農村的人士便是被動員而來,不僅享有接駁服務,甚至能夠領到出席費。在激烈爭端造成關系的嚴重裂痕影響下,中日之間有長達2年半並未舉行任何高峰會,直到2014年11月,安倍才與習近平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會峰會期間碰面。
由於中國在2010年正式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贰大經濟體,且陸續舉辦了2008年的北京奧運、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覽會,走進全球舞台的中心,開啟了發展的黃金年代,因此大幅提高了北京的自信,然而在習近平於2012年上台之後,迄今13年之間,中國境內未再爆發大規模的反日示威,似乎凸顯出這段期間中國經濟與社會已有所變化。
民眾對經濟社會現況不滿操弄民粹恐造成反噬
將時間拉回1919年,在第壹次世界大戰落幕之後,中國學生以及各界人士普遍對於巴黎和會的安排高度不滿,激發了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伍肆運動”,反對帝國主義以及反日的聲浪短期內席卷全國,矛頭指向當時執政的北洋政府,導致多位被視為親日派的官員遭到免職,凸顯出煽動民間情緒,雖能使政府獲取對外采取強硬立場的能量,但同時也可能造成反噬。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 延伸閱讀 |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