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假抗日真自保 北京的"假惡斗"遭全面反噬

按:壹個政權的危機,必然以挑敵為征兆。中共治國有叁大法門:假、惡、斗。


假:靠謊言維持敘事;惡:以恐嚇與邪惡打壓作為治理;斗:永遠需要找壹個敵人來維系內部的控制。

只有懂這叁點,才看得懂中共最近對日本突然展開的“戰狼攻勢”,以及旅游警告、航班取消、文化封殺等壹系列激烈反應。在這方面中國人經歷太多次了,清醒的人不再會被其帶動。

中共這樣做並不是基於國家利益、也不是地緣戰略的必然,而是當壹個極權政權面臨內部崩裂前兆時,它必然需要制造外敵,將民意壓力導向外部。今天我們看到的對日撕咬,只是中共內部危機的又壹個投影。

內部危機肆起 中共再度啟動“外部轉移”操作

中國國內現在正面臨改革開放以來最復雜、最深層的危機:經濟增長停滯,叁駕馬車全熄火;地方政府財政瀕臨破產;4000萬青年失業、無工可做;房地產暴雷,爛尾樓遍地;中產階級財富蒸發,社會信心崩塌;私營企業外逃,投資意願崩落;人口快速負增長;官僚系統躺平消極……。

這種全域性危機,任何正常政府都必須改革、必須承擔責任,反思自己的不足好改善。但中共不是正常政府。它的鐵律是:我永遠沒有錯,只有別人能錯。

當內部問題過大、黨已無力解決,唯壹出路就是把矛盾引到外部。而日本,壹直是中共“最常用的外部替罪羊”。

原因很簡單:日本地理近、歷史包袱重,中共最容易操控仇日情緒;日本文明發達,對中國人有吸引力,中共害怕比較;日本與台灣安全綁定,中共對日越恨越深;日本是美國盟友,天然方便中共操作民族主義;日方理性克制,對北京報復有限,中共認為“欺負得起”。

因此,每當中國內部問題惡化,戰狼就被放出來咬日本。這不是外交,而是宣傳。

高市早苗壹句話 戳破了中共最痛的命門

11月7日,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答詢時明確表態:若台海爆發武力沖突,日本將視為“威脅日本生存”,並可能行使集體自衛權。

這句話意味著:壹旦中共武統台灣,日本將可能出兵幹預。這幾乎是對中共霸權戰略意圖最直接的否定。

中國多年來靠“武統恫嚇”威脅台灣,又靠“台灣是中國內政”欺騙國內百姓,但日本清楚宣示:你武統,不僅不是內政,更牽動區域安全,日本有權采取行動。

這讓北京非常難堪,因為:川普喊要“炸北京”,習近平不敢吭聲,與川普面談時,習不敢提台灣,對美國不敢硬,對內部危機無法解決,只能對日本“發狠”以示強硬。

於是,中共立即啟動宣傳機器,指控日本“挑釁”、“威脅中國”,並祭出旅游禁令、文化封鎖等手段。

旅游警告取消航班 中共在自殺式編導“恐日劇”

11月14日深夜,中共外交部突然發布旅游警示:呼吁中國人“暫時避免前往日本”,


宣稱“中國公民在日本面臨重大風險”,但事實上,日本安全記錄全球前列,犯罪率極低,反而是在中國生活的日本人,才多次遭隨機砍殺。

這正是中共的“假”:用謊言制造恐懼,以便操弄民意。

不過這壹招,並沒有讓日本就犯,因此北京做得更絕,繼續要挾:逼迫國有航空公司取消日本航班,超過49萬張機票被退幾乎是“硬性斷旅游”,北京以為自己這樣就能“重創日本觀光業”,讓東京向北京低頭。

結果出現了戲劇性反效果:高市早苗支持率不跌反升,突破70%。日本民眾反而更團結、更支持政府硬起來面對中共。

這就是中共“惡”的反噬:習近平以為自己在制裁日本,實際是在替日本政治領導人加分。

北京不敢重演2012反日浪潮 因為民眾可能反向暴動

2012年,釣魚島事件時,中共煽動“反日游行”,結果群眾砸日本車、砸百貨公司、打穿日系商店玻璃,甚至砸自己同胞的日系車,結果那些砸車的粉紅被拘留,如今那些粉紅還看不清形勢嗎?

那壹年中共的舉動,的確令外資嚇到撤離,中國也損失巨大。如今北京不敢再這樣做了。因為2025年的中國社會,隨時可能因小事爆發大規模示威:經濟差、物價高、年輕人失業;父母掙扎還房貸;地方政府拖欠工資,民眾苦不堪言。此時若中共鼓動“反日游行”,很可能會瞬間演變成: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壹下您的意見吧
上壹頁123下壹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更多...
    高市最新表態 北京鼻子要被氣歪 他倆大搖大擺,壹起痛打北京大臉  (19條評論)
    壹個北京農村人的逆天改命之路(圖 俄烏戰場現中國武器 北京稱未向任壹方提供武器  (1條評論)
    震驚:北京暗示有權直接對日動武 1879年大清北京什麼樣?古建築配套泥土路...
    外交自焚!北京對日本六大戰略誤判 像極了....北京正在重演歷史壹幕  (4條評論)
    全球欠中國2.2萬億,北京卻越借越慌 今年5月,北京對全球撒下彌天大謊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