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假抗日真自保 北京的"假恶斗"遭全面反噬

按:一个政权的危机,必然以挑敌为征兆。中共治国有三大法门:假、恶、斗。


假:靠谎言维持叙事;恶:以恐吓与邪恶打压作为治理;斗:永远需要找一个敌人来维系内部的控制。

只有懂这三点,才看得懂中共最近对日本突然展开的“战狼攻势”,以及旅游警告、航班取消、文化封杀等一系列激烈反应。在这方面中国人经历太多次了,清醒的人不再会被其带动。

中共这样做并不是基于国家利益、也不是地缘战略的必然,而是当一个极权政权面临内部崩裂前兆时,它必然需要制造外敌,将民意压力导向外部。今天我们看到的对日撕咬,只是中共内部危机的又一个投影。

内部危机四起 中共再度启动“外部转移”操作

中国国内现在正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复杂、最深层的危机:经济增长停滞,三驾马车全熄火;地方政府财政濒临破产;4000万青年失业、无工可做;房地产暴雷,烂尾楼遍地;中产阶级财富蒸发,社会信心崩塌;私营企业外逃,投资意愿崩落;人口快速负增长;官僚系统躺平消极……。

这种全域性危机,任何正常政府都必须改革、必须承担责任,反思自己的不足好改善。但中共不是正常政府。它的铁律是:我永远没有错,只有别人能错。

当内部问题过大、党已无力解决,唯一出路就是把矛盾引到外部。而日本,一直是中共“最常用的外部替罪羊”。

原因很简单:日本地理近、历史包袱重,中共最容易操控仇日情绪;日本文明发达,对中国人有吸引力,中共害怕比较;日本与台湾安全绑定,中共对日越恨越深;日本是美国盟友,天然方便中共操作民族主义;日方理性克制,对北京报复有限,中共认为“欺负得起”。

因此,每当中国内部问题恶化,战狼就被放出来咬日本。这不是外交,而是宣传。

高市早苗一句话 戳破了中共最痛的命门

11月7日,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询时明确表态:若台海爆发武力冲突,日本将视为“威胁日本生存”,并可能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句话意味着:一旦中共武统台湾,日本将可能出兵干预。这几乎是对中共霸权战略意图最直接的否定。

中国多年来靠“武统恫吓”威胁台湾,又靠“台湾是中国内政”欺骗国内百姓,但日本清楚宣示:你武统,不仅不是内政,更牵动区域安全,日本有权采取行动。

这让北京非常难堪,因为:川普喊要“炸北京”,习近平不敢吭声,与川普面谈时,习不敢提台湾,对美国不敢硬,对内部危机无法解决,只能对日本“发狠”以示强硬。

于是,中共立即启动宣传机器,指控日本“挑衅”、“威胁中国”,并祭出旅游禁令、文化封锁等手段。

旅游警告取消航班 中共在自杀式编导“恐日剧”

11月14日深夜,中共外交部突然发布旅游警示:呼吁中国人“暂时避免前往日本”,


宣称“中国公民在日本面临重大风险”,但事实上,日本安全记录全球前列,犯罪率极低,反而是在中国生活的日本人,才多次遭随机砍杀。

这正是中共的“假”:用谎言制造恐惧,以便操弄民意。

不过这一招,并没有让日本就犯,因此北京做得更绝,继续要挟:逼迫国有航空公司取消日本航班,超过49万张机票被退几乎是“硬性断旅游”,北京以为自己这样就能“重创日本观光业”,让东京向北京低头。

结果出现了戏剧性反效果:高市早苗支持率不跌反升,突破70%。日本民众反而更团结、更支持政府硬起来面对中共。

这就是中共“恶”的反噬:习近平以为自己在制裁日本,实际是在替日本政治领导人加分。

北京不敢重演2012反日浪潮 因为民众可能反向暴动

2012年,钓鱼岛事件时,中共煽动“反日游行”,结果群众砸日本车、砸百货公司、打穿日系商店玻璃,甚至砸自己同胞的日系车,结果那些砸车的粉红被拘留,如今那些粉红还看不清形势吗?

那一年中共的举动,的确令外资吓到撤离,中国也损失巨大。如今北京不敢再这样做了。因为2025年的中国社会,随时可能因小事爆发大规模示威:经济差、物价高、年轻人失业;父母挣扎还房贷;地方政府拖欠工资,民众苦不堪言。此时若中共鼓动“反日游行”,很可能会瞬间演变成: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北京施压日本升高,美方传递川普明确信息 中国公司曾收购CIA保险供应商 北京海外大并购引担忧
    北京狠批日本之际,美国再烧一把猛火  (1条评论) 北京施压!日本不向人民币"下跪"
    日争取高市、李强G20见面 北京重申"不见" 特朗普让北京知道,中国已可以与美国平起平坐
    放心,中日打不起来 北京只想要个"台阶"  (1条评论) 北京又到了启动民族主义"提款机"了
    CPB挖角名单曝光后 不难想象北京下一步 真相原来如此,我们竟被北京骗了!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