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靠國資兜底 最終 萬科只成全了壹個人

靠國資開局,又靠國資兜底,始終奉行市場化運作的萬科最終沒能靠自己走出壹條花路。
01巨輪撞冰山
如果望遠鏡沒有被鎖在櫃子裡,泰坦尼克上的了望員或許可以更早地發現冰山,那悲劇還會發生嗎?
答案是:會。
事後來看,造成泰坦尼克沉沒的原因裡,“未能及時發現冰山”只是其中之壹,天氣、暗冰、對周圍船只發出的危險信號置若罔聞,水密艙設計的漏洞,船體結構的失效、大副錯誤的指令等等,都是造成泰坦尼克沉沒的直接原因。
而萬科的經歷更像是給這個答案加了壹道確定的砝碼:郁亮算是行業最早看見冰山的人,但依然無法阻止萬科這艘巨輪撞上冰山。
根據萬科集團叁季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萬科的有息負債合計為3629.3 億元,但集團持有的貨幣資金為 656.8 億元,償債缺口巨大。
更迫在眉睫的是,2025年全年,萬科到期的境內外公開債規模超過360億元,截至目前,萬科已經償還了288.9億元,算下來,最後兩個月裡,萬科仍有大約超71億的債務需要償還。
壹個值得關注的數據是,盡管財報顯示萬科的資產負債率為 73.5%,較上年末下降 0.1 個百分點,但萬科的淨負債率在第叁季度攀升至98.8%,對比上半年上升了8.42個百分點。
相比負債率,淨負債率更能體現壹個公司的健康程度,因為它與負債規模和貨幣資金直接相關,數據上升往往意味著現金的下降速度遠高於負債的下降速度,集團的現金流吃緊,淨資產面臨挑戰。
事實也確實如此。前叁季度,萬科持有的貨幣資金為656.8億元,較2024年年末淨流出224.86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603.88億元,同比減少28.05%。
當水池裡的水不斷減少時,便意味著“出水量”大於“進水量”,也就是說,萬科的造血能力無法覆蓋失血速度,急需外部輸血。
幸運的是,比起它的老對手們,萬科確實有壹個外掛血包——深圳地鐵集團(下稱“深鐵”)。
事實上,萬科始終沒有暴雷,原因並不在於自身的償債能力有多強,只是因為有人托底。
就在萬科發布第叁季度財報同日,集團發布公告,“深鐵集團擬向公司提供不超過22億元借款”。這已經是今年深鐵向萬科提供的第12次借款了,累計金額已達291.3億元,超過了深鐵壹年半的營收。以至於有人調侃:“在深圳每坐壹次地鐵,都是在給萬科續命。”

而以上這些,僅僅是表內負債。
上個月,隨著萬科原總裁祝九勝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壹個“影子萬科”——博商資管被抓到台前。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 延伸閱讀 |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