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靠国资兜底 最终 万科只成全了一个人

靠国资开局,又靠国资兜底,始终奉行市场化运作的万科最终没能靠自己走出一条花路。
01巨轮撞冰山
如果望远镜没有被锁在柜子里,泰坦尼克上的了望员或许可以更早地发现冰山,那悲剧还会发生吗?
答案是:会。
事后来看,造成泰坦尼克沉没的原因里,“未能及时发现冰山”只是其中之一,天气、暗冰、对周围船只发出的危险信号置若罔闻,水密舱设计的漏洞,船体结构的失效、大副错误的指令等等,都是造成泰坦尼克沉没的直接原因。
而万科的经历更像是给这个答案加了一道确定的砝码:郁亮算是行业最早看见冰山的人,但依然无法阻止万科这艘巨轮撞上冰山。
根据万科集团三季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万科的有息负债合计为3629.3 亿元,但集团持有的货币资金为 656.8 亿元,偿债缺口巨大。
更迫在眉睫的是,2025年全年,万科到期的境内外公开债规模超过360亿元,截至目前,万科已经偿还了288.9亿元,算下来,最后两个月里,万科仍有大约超71亿的债务需要偿还。
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尽管财报显示万科的资产负债率为 73.5%,较上年末下降 0.1 个百分点,但万科的净负债率在第三季度攀升至98.8%,对比上半年上升了8.42个百分点。
相比负债率,净负债率更能体现一个公司的健康程度,因为它与负债规模和货币资金直接相关,数据上升往往意味着现金的下降速度远高于负债的下降速度,集团的现金流吃紧,净资产面临挑战。
事实也确实如此。前三季度,万科持有的货币资金为656.8亿元,较2024年年末净流出224.86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03.88亿元,同比减少28.05%。
当水池里的水不断减少时,便意味着“出水量”大于“进水量”,也就是说,万科的造血能力无法覆盖失血速度,急需外部输血。
幸运的是,比起它的老对手们,万科确实有一个外挂血包——深圳地铁集团(下称“深铁”)。
事实上,万科始终没有暴雷,原因并不在于自身的偿债能力有多强,只是因为有人托底。
就在万科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同日,集团发布公告,“深铁集团拟向公司提供不超过22亿元借款”。这已经是今年深铁向万科提供的第12次借款了,累计金额已达291.3亿元,超过了深铁一年半的营收。以至于有人调侃:“在深圳每坐一次地铁,都是在给万科续命。”

而以上这些,仅仅是表内负债。
上个月,随着万科原总裁祝九胜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一个“影子万科”——博商资管被抓到台前。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