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 壹個中國90後,在鬧熊災的日本當全職獵人

最近這段時間,日本爆發熊災,根據日本環境省公布的數據,2025年4月至9月,熊出沒事件達20792起,為過去5年最多,已有13人死亡,創下歷史最嚴重紀錄。跟往年不同的是,不僅山林及周邊地帶,連城市邊緣,壹些住宅區裡都有了熊的身影。
為了控制熊災,減少熊的數量,日本各地政府發了懸賞令,給出獎金,邀請獵人來獵熊。大家這才發現,原來在高度現代化的日本,還保留有獵人這麼傳統的職業。
道壹就是日本大阪獵友會的壹名職業獵人,是個90後,還是個中國人。他本來是來日本留學,想學動畫,陰差陽錯地幹起了扛著獵槍在山裡摸爬滾打的工作。在日本做獵人,本來就很奇特了,更離奇的是,壹個中國年輕人在日本做獵人。
從留學生到日本全職獵人,道壹的人生有種荒謬的隨性。在熊災的大背景下,他看到了自然與城市、動物保護和民眾安全的矛盾,日本獵人行業的人才流失,疫情和經濟變化帶來的綿長影響。而他自己的經歷,正像是國內年輕人向往的那樣,“人生是曠野”。
熊災的必然性
就是這麼回事,最近的熊災確實很猖獗。
比如你想去北海道玩,壹個看起來很正常的路上,有可能遇到熊。你在公路上開著車,突然看到壹個標牌,上面日文你看不懂,但能看見上面畫了個熊。要是仔細觀察,那個牌子如果很老舊的話,說明附近壹直有熊出沒,如果很新,就是熊最近才出現的。這幾個月,日本各地都出現了壹些新的牌子。

▲?日本秋田縣秋田市,千秋公園張貼著熊出沒的警示,並限制游客進入。圖 / 視覺中國
大家不敢出門了,送孩子上學,必須得開車。超市和便利店的自動門,也不敢用了,不然真成“熊家食堂”了。還有些城市邊緣的地方,大家晚上不敢開燈,就怕真的像傳說似的,熊敲門。
外國游客也給嚇怕了,北海道的冬天,本來是滑雪旺季,現在雪場的人少了很多。也有壹點好處——熊掌和熊肉便宜了,50塊錢人民幣就能買壹個北海道產的熊肉罐頭。
人跟熊全面開戰。為了控制熊災,各地政府會給壹點獵熊補貼,邀請我們獵人去狩獵。
在日本,獵人是個專業工種,有點像沒有權力的公務員,有編制,需要加入工會,叫“獵友會”。聽著挺像興趣組織,其實很專業。獵人的存在,就是負責防止動物過量繁殖,維持物種數量的。有規定,不能趕盡殺絕,有數量配額,比如說壹個人打200頭熊就不能打了。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 延伸閱讀 | 更多... |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