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班農說曼達尼是個天才,這可不是虛張聲勢
當然,很多民主黨人認為,曼達尼的競選在政治和意識形態上是死胡同,注定以失敗告終,這將為特朗普及其右翼盟友提供攻擊彈藥。
民主黨策略師保羅·貝加拉在郵件中指出,1992年幫助克林頓贏得總統選舉的經驗顯示,弗吉尼亞和新澤西的新當選州長阿比蓋爾·斯潘伯格和米基·謝裡爾采用的溫和路線,比曼達尼的方式更值得民主黨效仿:
“我們在周贰之後有了實證數據:壹個現實案例,斯潘伯格作為中間派民主黨人,在壹個搖擺州用說服策略翻轉了共和黨的州長職位;而壹個靠動員策略的社會主義者,艱難過線,落後卡馬拉·哈裡斯多達18個百分點。”
貝加拉認為,曼達尼在競選中強調生活成本問題,而沒有將重點放在“覺醒白人左翼的身份、負罪感和怨恨議題”上,反過來證明了溫和、務實路線的生命力。“如果壹個民主社會主義者都不再願意宣傳左翼的社會文化精英主義,那說明已經徹底失敗。”
不過,貝加拉也肯定了曼達尼總體戰略的成功之處:
“簡單明了。免費公交、凍結房租、免費托育、公營雜貨店、向富人征稅。不管你怎麼評價這些主張,每壹條都可以印在帽子上。”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哈裡斯今年八月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壹場集會上,如何總結她的住房政策:
“如果我當總統,我將與業界合作,建造租售並舉的住房。我們將清除州和地方層面的障礙與繁文縟節。在我的第壹個任期結束前,我們將通過建設300萬套中產階級可負擔的住房,結束美國住房短缺問題。我們會齊心協力做到這壹點。”
話雖如此,貝加拉接著指出:
“讓我回到問題的核心:佐赫蘭·曼達尼的勝選,是35年來紐約民主黨中勝幅最弱的壹次。50.4%的得票率太低了。亞當斯得了67%,白思豪第壹次得了73%,連任時也有66%。”
“反觀斯潘伯格和謝裡爾的表現,她們都比哈裡斯多出4到5個百分點,且是在更具挑戰性的選區。問題在於,為何她們能在更艱難的環境下贏得更大勝利?”
雖然貝加拉的壹些觀點有其道理,但他忽視了曼達尼與其他民主黨勝選者之間的壹個關鍵差異:他成功動員了長期被視為民主黨“沉睡巨人”的憤怒年輕選民。
根據CNN的出口民調,新澤西18至44歲的選民占選民總數的31%,弗吉尼亞為33%,紐約市則高達40%。這種7至9個百分點的差異看似不大,實則是壹次巨大地震,有可能重新激活壹個幾近奄奄壹息的政黨。
政治分析師G·埃利奧特·莫裡斯在他發布於Substack的文章《曼達尼引發的青年震蕩顯示民主黨重塑品牌之道》中寫道:
在分析選舉結果時,他特別留意到壹張圖,“顯示參與紐約市市長選舉的選民中,低於45歲的占比。”
在兩百萬現場投票的選民中,有42%年齡在45歲以下,這遠高於過去幾次市長選舉。2021年,低於45歲的選民僅占總投票者的27%。
周贰還有壹個異常數據:首次投票者占選民的比例高達20%。這些新選民中,有66%支持民主黨和民主社會主義者候選人曼達尼,僅30%支持前州長安德魯·科莫。這個群體和年輕選民壹樣強烈支持曼達尼,18至29歲選民中他獲得了70%的支持,對手僅得25%。
莫裡斯特別指出:
“曼達尼還贏得了叁分之贰對兩大黨都持負面看法的選民。這是特朗普在2016年、2020年和2024年叁次成功做到的事。”
莫裡斯最後寫道:
“也許,民主黨可以從曼達尼的勝利中吸取壹些教訓,如何動員新選民,如何用關注生活負擔和實現‘美國夢’的議題吸引反體制選民。畢竟,這正是大多數選民希望從政治中獲得的東西。”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民主黨策略師保羅·貝加拉在郵件中指出,1992年幫助克林頓贏得總統選舉的經驗顯示,弗吉尼亞和新澤西的新當選州長阿比蓋爾·斯潘伯格和米基·謝裡爾采用的溫和路線,比曼達尼的方式更值得民主黨效仿:
“我們在周贰之後有了實證數據:壹個現實案例,斯潘伯格作為中間派民主黨人,在壹個搖擺州用說服策略翻轉了共和黨的州長職位;而壹個靠動員策略的社會主義者,艱難過線,落後卡馬拉·哈裡斯多達18個百分點。”
貝加拉認為,曼達尼在競選中強調生活成本問題,而沒有將重點放在“覺醒白人左翼的身份、負罪感和怨恨議題”上,反過來證明了溫和、務實路線的生命力。“如果壹個民主社會主義者都不再願意宣傳左翼的社會文化精英主義,那說明已經徹底失敗。”
不過,貝加拉也肯定了曼達尼總體戰略的成功之處:
“簡單明了。免費公交、凍結房租、免費托育、公營雜貨店、向富人征稅。不管你怎麼評價這些主張,每壹條都可以印在帽子上。”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哈裡斯今年八月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壹場集會上,如何總結她的住房政策:
“如果我當總統,我將與業界合作,建造租售並舉的住房。我們將清除州和地方層面的障礙與繁文縟節。在我的第壹個任期結束前,我們將通過建設300萬套中產階級可負擔的住房,結束美國住房短缺問題。我們會齊心協力做到這壹點。”
話雖如此,貝加拉接著指出:
“讓我回到問題的核心:佐赫蘭·曼達尼的勝選,是35年來紐約民主黨中勝幅最弱的壹次。50.4%的得票率太低了。亞當斯得了67%,白思豪第壹次得了73%,連任時也有66%。”
“反觀斯潘伯格和謝裡爾的表現,她們都比哈裡斯多出4到5個百分點,且是在更具挑戰性的選區。問題在於,為何她們能在更艱難的環境下贏得更大勝利?”
雖然貝加拉的壹些觀點有其道理,但他忽視了曼達尼與其他民主黨勝選者之間的壹個關鍵差異:他成功動員了長期被視為民主黨“沉睡巨人”的憤怒年輕選民。
根據CNN的出口民調,新澤西18至44歲的選民占選民總數的31%,弗吉尼亞為33%,紐約市則高達40%。這種7至9個百分點的差異看似不大,實則是壹次巨大地震,有可能重新激活壹個幾近奄奄壹息的政黨。
政治分析師G·埃利奧特·莫裡斯在他發布於Substack的文章《曼達尼引發的青年震蕩顯示民主黨重塑品牌之道》中寫道:
在分析選舉結果時,他特別留意到壹張圖,“顯示參與紐約市市長選舉的選民中,低於45歲的占比。”
在兩百萬現場投票的選民中,有42%年齡在45歲以下,這遠高於過去幾次市長選舉。2021年,低於45歲的選民僅占總投票者的27%。
周贰還有壹個異常數據:首次投票者占選民的比例高達20%。這些新選民中,有66%支持民主黨和民主社會主義者候選人曼達尼,僅30%支持前州長安德魯·科莫。這個群體和年輕選民壹樣強烈支持曼達尼,18至29歲選民中他獲得了70%的支持,對手僅得25%。
莫裡斯特別指出:
“曼達尼還贏得了叁分之贰對兩大黨都持負面看法的選民。這是特朗普在2016年、2020年和2024年叁次成功做到的事。”
莫裡斯最後寫道:
“也許,民主黨可以從曼達尼的勝利中吸取壹些教訓,如何動員新選民,如何用關注生活負擔和實現‘美國夢’的議題吸引反體制選民。畢竟,這正是大多數選民希望從政治中獲得的東西。”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 分享: |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 延伸閱讀 |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