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美重啟"公共負擔"審查 恐致拒簽潮
留學生家長、探親老人、拿過白卡或糧食券的移民家庭都要注意了,美國移民政策繼續“右轉”。
本周肆(11月6日),多家美媒證實,美國國務院已通過電報正式下令全球使領館,恢復並擴大對簽證申請人實施的“公共負擔”(Public Charge)審查制度,這壹政策正是川普政府首任期內最具爭議的移民收緊措施之壹。
此舉標志著,美國移民體系將徹底告別拜登時代的寬松路線,重新回到“自食其力”與“拒絕依賴”的審查邏輯。
據《福克斯新聞》(Fox News)報道,這份由國務院發出的機密電報,指示全球所有駐外使館立即執行新規:“任何可能依賴美國公共福利(public benefits)的人,將被拒簽。”
領事官員被要求在審核簽證時,全面考察申請人的健康狀況、年齡、財務能力、英語水平、就業前景及長期醫療需求等因素,並擁有更廣泛的自由裁量權來決定簽證去留。
電報特別強調,“自給自足(Self-sufficiency)是美國移民政策的長期原則,而‘公共負擔’這壹不予入境理由已存在百年之久。”
“公共負擔”(Public Charge)原本是美國移民法中的壹項老規定,用於判斷壹個外國人是否可能成為社會負擔。過去幾拾年,除非申請人長期依賴政府現金補助或被安置於公共機構,壹般不會因此被拒簽。


但川普政府的重新詮釋,顯然更為嚴格。新指南指出,申請人若曾領取以下任何項目,將被納入重點審查范圍:
現金福利(TANF、SSI等);
糧食券(SNAP);
醫療補助(Medicaid);
第八類住房補助券(Section 8 Housing Voucher);
老年人藥品補貼(Medicare Part D)。

換句話說,凡是在美期間曾接受任何形式政府援助的人,即使合法,都可能被認定為“公共負擔”,簽證因此被拒。
國務院電報特別點名,即將退休或長期依賴醫療服務的申請人,將面臨最嚴審查。
根據美國國務院(Department of State)與移民局(USCIS)發布的審查指南,如果申請人患有可能影響自我維持能力、需要長期治療或影響工作能力的疾病,領事官員可將此列為“可能成為公共負擔”的考量因素。常見被列入“高風險觀察”的疾病或狀況包括:
糖尿病(Diabetes) 若控制不佳或伴並發症;
高血壓與心髒病(Hypertension / Heart Disease);
慢性腎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慢性肝病(如乙肝、肝硬化等);
哮喘、慢阻肺等長期呼吸系統疾病(Asthma, COPD);
癌症(Cancer),尤其是仍在治療中的;
嚴重的精神健康問題(如抑郁症、雙相情感障礙),若影響工作或自理;
肥胖(Obesity),若BMI極高並伴並發症;
需要長期藥物或機構照護的其他慢性病(如癲癇、帕金森、阿爾茨海默症等)。
指令中寫道:“長期機構安置(例如入住養老院)每年可能花費數拾萬美元,領事官員應綜合評估申請人是否具備長期自理能力。”
所以如果你能提供以下證明,就能顯著降低風險:有私人健康保險(Private Health Insurance);有足夠的收入或家庭擔保人(Joint Sponsor);能證明疾病不會妨礙工作或學習;提供醫生報告說明病情穩定可控。

分析人士指出,這意味著赴美探親、照顧孫輩、養老的年長申請人,未來簽證獲批難度將顯著上升。
川普在2019年執政時,首次擴大“公共負擔”定義,將非現金福利也納入考量,引發輿論反彈與多州起訴。拜登政府上任後,於2022年撤銷該政策,重新將評估范圍限於現金援助與長期護理。
如今,新任川普政府再次推翻這壹修訂。
國務院的電報指出,此次行動是落實川普總統簽署的《終止納稅人資金流向開放邊境行政令》的直接步驟,旨在“確保納稅人資助的任何福利不流向不符合資格的外國人”。

根據移民制度分工:
國務院負責海外簽證審批;
國土安全部(DHS)負責決定誰能最終入境或獲得綠卡。
雖然兩者分工不同,但都依據同壹部移民法執行。此次國務院的指令,賦予全球領事官員更大的自由裁量權,可獨立認定申請人是否“可能成為公共負擔”。
申請人若被拒簽,將自行承擔舉證責任,需提供足夠財務證明、收入文件或第叁方擔保。
換句話說,“證明你不是負擔”,成了新簽證申請的基本門檻。
移民律師警告,這項新規將重塑美國簽證審核生態。預計受影響群體包括:
申請家庭探親或長期簽證的中老年人;
在美曾領過醫保或糧食補助的留學生家庭;
經濟條件有限的綠卡申請人。

華盛頓移民律師指出:“這項政策不是在防假移民,而是讓低收入、弱勢申請人更難進入美國。”她補充說,這種“逆選擇”將進壹步加劇美國社會的貧富分化。
從“移民夢”到“公共負擔”,這場政策回擺反映出川普政府的底色強調控制、優先經濟獨立、拒絕福利依賴。
對數以百萬計希望赴美留學、探親、養老的家庭來說,新的簽證時代已經到來。未來的領事審查,不再只看材料,更看“你是否值得納稅人為你買單”。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本周肆(11月6日),多家美媒證實,美國國務院已通過電報正式下令全球使領館,恢復並擴大對簽證申請人實施的“公共負擔”(Public Charge)審查制度,這壹政策正是川普政府首任期內最具爭議的移民收緊措施之壹。
此舉標志著,美國移民體系將徹底告別拜登時代的寬松路線,重新回到“自食其力”與“拒絕依賴”的審查邏輯。
據《福克斯新聞》(Fox News)報道,這份由國務院發出的機密電報,指示全球所有駐外使館立即執行新規:“任何可能依賴美國公共福利(public benefits)的人,將被拒簽。”
領事官員被要求在審核簽證時,全面考察申請人的健康狀況、年齡、財務能力、英語水平、就業前景及長期醫療需求等因素,並擁有更廣泛的自由裁量權來決定簽證去留。
電報特別強調,“自給自足(Self-sufficiency)是美國移民政策的長期原則,而‘公共負擔’這壹不予入境理由已存在百年之久。”
“公共負擔”(Public Charge)原本是美國移民法中的壹項老規定,用於判斷壹個外國人是否可能成為社會負擔。過去幾拾年,除非申請人長期依賴政府現金補助或被安置於公共機構,壹般不會因此被拒簽。


但川普政府的重新詮釋,顯然更為嚴格。新指南指出,申請人若曾領取以下任何項目,將被納入重點審查范圍:
現金福利(TANF、SSI等);
糧食券(SNAP);
醫療補助(Medicaid);
第八類住房補助券(Section 8 Housing Voucher);
老年人藥品補貼(Medicare Part D)。

換句話說,凡是在美期間曾接受任何形式政府援助的人,即使合法,都可能被認定為“公共負擔”,簽證因此被拒。
國務院電報特別點名,即將退休或長期依賴醫療服務的申請人,將面臨最嚴審查。
根據美國國務院(Department of State)與移民局(USCIS)發布的審查指南,如果申請人患有可能影響自我維持能力、需要長期治療或影響工作能力的疾病,領事官員可將此列為“可能成為公共負擔”的考量因素。常見被列入“高風險觀察”的疾病或狀況包括:
糖尿病(Diabetes) 若控制不佳或伴並發症;
高血壓與心髒病(Hypertension / Heart Disease);
慢性腎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慢性肝病(如乙肝、肝硬化等);
哮喘、慢阻肺等長期呼吸系統疾病(Asthma, COPD);
癌症(Cancer),尤其是仍在治療中的;
嚴重的精神健康問題(如抑郁症、雙相情感障礙),若影響工作或自理;
肥胖(Obesity),若BMI極高並伴並發症;
需要長期藥物或機構照護的其他慢性病(如癲癇、帕金森、阿爾茨海默症等)。
指令中寫道:“長期機構安置(例如入住養老院)每年可能花費數拾萬美元,領事官員應綜合評估申請人是否具備長期自理能力。”
所以如果你能提供以下證明,就能顯著降低風險:有私人健康保險(Private Health Insurance);有足夠的收入或家庭擔保人(Joint Sponsor);能證明疾病不會妨礙工作或學習;提供醫生報告說明病情穩定可控。

分析人士指出,這意味著赴美探親、照顧孫輩、養老的年長申請人,未來簽證獲批難度將顯著上升。
川普在2019年執政時,首次擴大“公共負擔”定義,將非現金福利也納入考量,引發輿論反彈與多州起訴。拜登政府上任後,於2022年撤銷該政策,重新將評估范圍限於現金援助與長期護理。
如今,新任川普政府再次推翻這壹修訂。
國務院的電報指出,此次行動是落實川普總統簽署的《終止納稅人資金流向開放邊境行政令》的直接步驟,旨在“確保納稅人資助的任何福利不流向不符合資格的外國人”。

根據移民制度分工:
國務院負責海外簽證審批;
國土安全部(DHS)負責決定誰能最終入境或獲得綠卡。
雖然兩者分工不同,但都依據同壹部移民法執行。此次國務院的指令,賦予全球領事官員更大的自由裁量權,可獨立認定申請人是否“可能成為公共負擔”。
申請人若被拒簽,將自行承擔舉證責任,需提供足夠財務證明、收入文件或第叁方擔保。
換句話說,“證明你不是負擔”,成了新簽證申請的基本門檻。
移民律師警告,這項新規將重塑美國簽證審核生態。預計受影響群體包括:
申請家庭探親或長期簽證的中老年人;
在美曾領過醫保或糧食補助的留學生家庭;
經濟條件有限的綠卡申請人。

華盛頓移民律師指出:“這項政策不是在防假移民,而是讓低收入、弱勢申請人更難進入美國。”她補充說,這種“逆選擇”將進壹步加劇美國社會的貧富分化。
從“移民夢”到“公共負擔”,這場政策回擺反映出川普政府的底色強調控制、優先經濟獨立、拒絕福利依賴。
對數以百萬計希望赴美留學、探親、養老的家庭來說,新的簽證時代已經到來。未來的領事審查,不再只看材料,更看“你是否值得納稅人為你買單”。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 延伸閱讀 |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