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試射洲際導彈,回應俄近期頻頻"核亮劍"?
在俄羅斯頻頻“核亮劍”後,美國試射了壹枚“民兵-3”洲際導彈。
據央視新聞報道,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11月5日從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試射壹枚未攜帶彈頭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公告稱,本次試射旨在評估“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系統的可靠性、作戰准備水平等。
近期,俄羅斯接連公開“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以及新型核潛艇“哈巴羅夫斯克”號出塢等新型核武裝備的發展動態。北約和歐洲在10月也分別舉行了核演習。在這種背景下,美國試射“民兵-3”洲際導彈的舉動引發了外界的關注。
“末日飛機”指揮核導彈發射
據美國空軍發布的公告,操作人員通過E-6B軍機上的機載發射控制系統啟動本次試射,導彈再入飛行器飛行約4200英裡(約合6759公裡)後至馬紹爾群島的壹處美軍試驗場。
“民兵-3”是美國第壹種裝備分導式多彈頭的洲際導彈,導彈從1970年開始裝備美國空軍,1975年完成550枚的部署任務,1978年11月結束生產,導彈最大射程達13000公裡。
該導彈是美國“叁位壹體”核打擊體系的陸基組成部分。根據《原子科學家公報》最新信息,美國空軍目前擁有400枚“民兵-3”洲際導彈,其中約 200枚導彈采用分導式多彈頭載具,約200枚采用單彈頭,陸基核力量總共部署了約800枚核彈頭。
這是美國今年第叁次試射“民兵-3”導彈。在今年2月19日和5月21日,美國空軍也進行了“民兵-3”導彈試射,試射均未攜帶核彈頭,目標均是太平洋中部馬紹爾群島誇賈林環礁附近目標。
為了驗證“民兵-3”導彈的可靠性和陸基核力量的戰備能力,美國空軍每年都會進行3-5次左右的“民兵-3”洲際導彈試射。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和平與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高勝向澎湃新聞表示,美國目前正在研制替代“民兵-3”導彈的新壹代洲際導彈“哨兵”。“在此過渡期內要確保核武庫的可靠性就成為美軍優先事項,‘民兵-3’已經服役了40余年,這次試射可以安撫國內和盟友對美國核武器老化的擔憂,依然能有效進行核威懾。”張高勝說。
值得壹提的是,這次試射的指揮由核指揮機E-6B實施。張高勝向澎湃新聞介紹說,與今年前兩次試射依賴地面指揮有所不同,這次試射依靠空中核指揮機,凸顯美軍在核力量指揮鏈生存能力上進行強化測試,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核指揮機又被稱為“末日飛機”。目前,美軍擁有16架E-6B“水星”核指揮機,其兼具戰略通信中繼和空中指揮控制能力,可確保核戰爭環境下美國國家指揮機構與核潛艇、轟炸機、導彈部隊間的通信暢通。
為了增強核指揮控制系統的可靠性,美國空軍和海軍正在推進裝備新型核指揮機的計劃。
美國空軍和航空航天企業內華達山脈公司已開始對空軍的下壹代“末日飛機”進行飛行測試。內華達山脈公司9月4日發布新聞稿稱,E-4C“可生存機載作戰中心”(SAOC)飛機的飛行測試正在俄亥俄州代頓市的航空創新和技術中心進行。
美國空軍在2024年授予內華達山脈公司價值130億美元的合約,以制造5架E-4C飛機,用於替換由4架老舊的E-4B“守夜者”飛機組成的“末日飛機”機隊。預計該公司將在2026年7月前完成這項工作。這些飛機將由波音747-8飛機大幅度改裝而成。
今年8月,美國海軍機載戰略指揮、控制和通信計劃辦公室宣布,新壹代“末日飛機”的正式名稱為:E-130J“鳳凰II”。E-130J“鳳凰II”由洛克希德·馬丁的C-130J“超級大力神”運輸機改裝而來,配備了多種指揮控制和通信設備,包括基於超長拖曳天線的甚低頻通信系統,用於核戰環境中的通信、指揮與控制。
美洲際導彈試射緊隨俄頻頻“核亮劍”
此次試射“民兵-3”導彈的時間緊隨俄羅斯近期頻頻“核亮劍”,引發外界的關注和討論。
據央視新聞11月6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11月4日在克裡姆林宮為 “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和 “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的研發人員授勳,稱這兩款武器裝備“能夠確保未來數拾年乃至整個21世紀的安全和戰略平衡”。據悉,不久前俄羅斯剛完成這兩款武器的測試。
普京表示,“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射程“超過世界上所有已知導彈系統”,打擊精度高且“西方沒有防御這種武器的手段”;而“波塞冬”無人潛航器可高速航行、潛水深度達千米,速度“比所有現代水面艦艇快得多”。他強調,受益於此,俄羅斯將在國防工業和許多民用領域取得突破,如相關新技術可以應用在小規模核能利用、北極地區發電廠建設、深空和近空探索等領域。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據央視新聞報道,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11月5日從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試射壹枚未攜帶彈頭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公告稱,本次試射旨在評估“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系統的可靠性、作戰准備水平等。
近期,俄羅斯接連公開“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以及新型核潛艇“哈巴羅夫斯克”號出塢等新型核武裝備的發展動態。北約和歐洲在10月也分別舉行了核演習。在這種背景下,美國試射“民兵-3”洲際導彈的舉動引發了外界的關注。
“末日飛機”指揮核導彈發射
據美國空軍發布的公告,操作人員通過E-6B軍機上的機載發射控制系統啟動本次試射,導彈再入飛行器飛行約4200英裡(約合6759公裡)後至馬紹爾群島的壹處美軍試驗場。
“民兵-3”是美國第壹種裝備分導式多彈頭的洲際導彈,導彈從1970年開始裝備美國空軍,1975年完成550枚的部署任務,1978年11月結束生產,導彈最大射程達13000公裡。
該導彈是美國“叁位壹體”核打擊體系的陸基組成部分。根據《原子科學家公報》最新信息,美國空軍目前擁有400枚“民兵-3”洲際導彈,其中約 200枚導彈采用分導式多彈頭載具,約200枚采用單彈頭,陸基核力量總共部署了約800枚核彈頭。
這是美國今年第叁次試射“民兵-3”導彈。在今年2月19日和5月21日,美國空軍也進行了“民兵-3”導彈試射,試射均未攜帶核彈頭,目標均是太平洋中部馬紹爾群島誇賈林環礁附近目標。
為了驗證“民兵-3”導彈的可靠性和陸基核力量的戰備能力,美國空軍每年都會進行3-5次左右的“民兵-3”洲際導彈試射。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和平與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高勝向澎湃新聞表示,美國目前正在研制替代“民兵-3”導彈的新壹代洲際導彈“哨兵”。“在此過渡期內要確保核武庫的可靠性就成為美軍優先事項,‘民兵-3’已經服役了40余年,這次試射可以安撫國內和盟友對美國核武器老化的擔憂,依然能有效進行核威懾。”張高勝說。
值得壹提的是,這次試射的指揮由核指揮機E-6B實施。張高勝向澎湃新聞介紹說,與今年前兩次試射依賴地面指揮有所不同,這次試射依靠空中核指揮機,凸顯美軍在核力量指揮鏈生存能力上進行強化測試,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核指揮機又被稱為“末日飛機”。目前,美軍擁有16架E-6B“水星”核指揮機,其兼具戰略通信中繼和空中指揮控制能力,可確保核戰爭環境下美國國家指揮機構與核潛艇、轟炸機、導彈部隊間的通信暢通。
為了增強核指揮控制系統的可靠性,美國空軍和海軍正在推進裝備新型核指揮機的計劃。
美國空軍和航空航天企業內華達山脈公司已開始對空軍的下壹代“末日飛機”進行飛行測試。內華達山脈公司9月4日發布新聞稿稱,E-4C“可生存機載作戰中心”(SAOC)飛機的飛行測試正在俄亥俄州代頓市的航空創新和技術中心進行。
美國空軍在2024年授予內華達山脈公司價值130億美元的合約,以制造5架E-4C飛機,用於替換由4架老舊的E-4B“守夜者”飛機組成的“末日飛機”機隊。預計該公司將在2026年7月前完成這項工作。這些飛機將由波音747-8飛機大幅度改裝而成。
今年8月,美國海軍機載戰略指揮、控制和通信計劃辦公室宣布,新壹代“末日飛機”的正式名稱為:E-130J“鳳凰II”。E-130J“鳳凰II”由洛克希德·馬丁的C-130J“超級大力神”運輸機改裝而來,配備了多種指揮控制和通信設備,包括基於超長拖曳天線的甚低頻通信系統,用於核戰環境中的通信、指揮與控制。
美洲際導彈試射緊隨俄頻頻“核亮劍”
此次試射“民兵-3”導彈的時間緊隨俄羅斯近期頻頻“核亮劍”,引發外界的關注和討論。
據央視新聞11月6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11月4日在克裡姆林宮為 “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和 “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的研發人員授勳,稱這兩款武器裝備“能夠確保未來數拾年乃至整個21世紀的安全和戰略平衡”。據悉,不久前俄羅斯剛完成這兩款武器的測試。
普京表示,“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射程“超過世界上所有已知導彈系統”,打擊精度高且“西方沒有防御這種武器的手段”;而“波塞冬”無人潛航器可高速航行、潛水深度達千米,速度“比所有現代水面艦艇快得多”。他強調,受益於此,俄羅斯將在國防工業和許多民用領域取得突破,如相關新技術可以應用在小規模核能利用、北極地區發電廠建設、深空和近空探索等領域。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 分享: |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 延伸閱讀 |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