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KK園區"表面掃蕩"?實際上是"黑市再就業"

緬甸軍方10月下旬大掃蕩對惡名昭彰的KK園區,展現政府強力打詐的態度,希望藉此扭轉國際形象。據外媒援引多名知情人士及專家說法報道,這次掃蕩的結果實際上只是讓這些詐騙犯流入黑市,進行收編後重新尋求“再就業”的機會,編入其他詐騙基地。
報道指,許多在KK園區工作的人是遭詐騙集團誘拐進去的,但也有壹些人是為了高薪而主動加入。10月下旬,緬甸軍方大舉掃蕩KK園,逾1,500人因而逃到泰國境內。但仍有不少人選擇留低,繼續在黑市尋找新工作機會。
有逃離KK園區後在緬甸邊境的另壹詐騙園區自願工作的人表示,幾百名從KK園逃走的人到了這個新園區,原因是這裡月薪高達1,400美元。他說:“部份人會被黑心老板帶走,有些則會被好的公司雇用。這壹切要看運氣。”
另壹名在鄰近園區工作的中國籍男子透露:“每晚都聽到爆炸聲,但只是做個樣子,並非緬甸當局真心采取取締行動。”

緬甸軍方10月25日使用炸藥,炸毀克倫邦妙瓦底市KK園區內的建築,現場爆出火花和巨響;涉事園區至少有2,000名外籍人員逃往泰國,其中亦有部分疑似涉詐人員試圖通過緊鄰KK園區、位於緬泰邊界的莫伊河(Moei River),游到對岸的泰國以逃命。(Thai PBS)
非營利組織“打擊跨國組織犯罪全球倡議”(Global Initiative Against 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的資深專家Jason Tower指出:“許多員工被其他詐騙集團收編,他們可能單純將此視為工作。”這種“再就業”現象,暴露了單點掃蕩的局限性。
有專家估計,KK園之前約有2萬員工,其中絕大多數是中國公民,逃往泰國可能不到總數的10%。
此外,當地武裝組織在清剿行動後立即趁機賺錢,將逃走的詐騙園的員工轉賣給其他詐騙園區,每人最高可賣得7萬美元。
有專家警告,詐騙集團展現出驚人的適應能力。如果不能從源頭切斷經濟誘因和人口販運鏈,單靠軍事行動難以根治問題。隨著詐騙人力向周邊國家流動,區域聯合執法正面臨更嚴峻考驗。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 延伸閱讀 |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