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達尼火力全開 炮轟民主黨 左翼能笑到最後嗎?
美國民主黨在 11 月 4 日的地方選舉大獲全勝。最引人注目的結果發生在紐約市:34 歲的南亞裔穆斯林、民主社會主義者曼達尼(Zohran Mamdani)以壓倒性勝利當選市長。在勝選之夜的演說中,曼達尼最引人注目的批評卻是將炮火對准自家民主黨領導層,痛批他們“軟弱無力”。《政客》與《國會山報》皆指出,這番言論標志著民主黨選民發出的強烈訊號:他們已經厭倦了前總統拜登(Joe Biden)懷舊的“回歸常態”政治,選擇擁抱顛覆與激進。
然而,這樣的立場持續引發民主黨建制派的焦慮,他們擔心曼達尼的極左標簽恐會拖垮黨在全國搖擺州的選情。這場由左翼“激進派”對上“中間派”的路線之爭,為民主黨的未來形象、對抗川普的策略,打上最大的問號。
曼達尼的崛起,象征“拜登主義”的終結
《政客》(Politico)分析,民主黨在本次地方選舉的大獲全勝,表面是對川普政府政策的反彈,實則也是對前總統拜登(Joe Biden)政治路線的否定。尤其是34歲的南亞裔穆斯林、民主社會主義者曼達尼(Zohran Mamdani)贏得紐約市長大位,更是直接被視為“拜登主義”(Bidenism)的終結。
早在 6 月的初選,曼達尼就已輕松擊敗聲名顯赫的前州長葛謨(Andrew Cuomo,又譯郭謨、古莫),即使面對外部團體和億萬富翁的瘋狂阻撓,曼達尼仍以超過 50% 的得票率獲勝,領先葛謨 9%;共和黨候選人斯利瓦(Curtis Sliwa)則以 7% 遙遙落後。此外,超過 200 萬紐約市民參與投票,也創下幾拾年來最高紀錄。曼達尼的勝選證明,厭倦了溫和路線的民主黨人,已不再留戀恢復被破壞的規范,而是轉向顛覆性、更激進的政治解方。
《國會山報》引用幾項民調顯示,民主黨選民對自家政黨的不滿程度,高於共和黨選民對共和黨的不滿程度。《政客》指出,過去拾年來,民主黨都在沈浸在滿足、自我安慰的口號中,聲稱“美國已經很偉大了,而川普站在歷史錯誤的壹邊”。2019 年拜登競選總統時,將川普第壹任期定位為“歷史上的反常時刻”,並承諾要讓華府恢復“川普之前的常態”。
《政客》稱,然而拜登的政治願景相當陳腐懷舊,他想成為新的羅斯福、並嘲諷川普是對美國開國元勳喬治華盛頓的侮辱。在選舉策略方面,拜登沉浸在“身份政治”中,將選民依照種族、性別和性取向等類別劃分,並派出對應身份的代表人物來與之對話——這些作為都忽略了選民最關心的生活成本飆升,最終導致選舉慘敗、讓川普重返白宮。

曼達尼火力全開,痛批民主黨領導“軟弱無力”
《國會山報》(The Hill)稱,曼達尼的勝選標志著從默默無聞到驚人崛起的頂峰,為左翼帶來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勝利,卻也加劇了民主黨內部本已激烈的斗爭。
曼達尼在勝選之夜的演說中,不僅稱川普為“獨裁者”,更將矛頭直接指向民主黨的舊有領導層和中間派。他猛烈抨擊他們是“企業至上”(corporatist)且“軟弱無力”(feeble)的,並表示他的市長任期將建立在“大膽的願景”之上,而非“壹堆因為我們過於膽怯而不敢嘗試的借口”。曼達尼直言不諱地指出:“傳統束縛了我們。我們壹直在謹慎的祭壇上低頭,並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太多工薪階層在我們的黨內找不到自己的身影,我們當中太多人轉向右翼尋求他們為何被拋下的答案。”
有鑒於此,曼達尼的政見充滿激進的改革、甚至“共產”色彩,政策核心是“可負擔性”:包括承諾提供伍歲以下嬰兒免費托兒、免費巴士、穩定租金公寓與租金凍漲等,並透過提高企業稅和富人所得稅來為這些福利買單。此外,在國際議題上,親巴勒斯坦的曼達尼更公開將以色列在加薩的行動定調為“種族滅絕”,並表示他上任後,如果納坦雅胡踏入紐約市土地,他將遵照國際刑事法院的通緝令,極力逮捕這位滿手血腥的以色列總理。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壹下您的意見吧
然而,這樣的立場持續引發民主黨建制派的焦慮,他們擔心曼達尼的極左標簽恐會拖垮黨在全國搖擺州的選情。這場由左翼“激進派”對上“中間派”的路線之爭,為民主黨的未來形象、對抗川普的策略,打上最大的問號。
曼達尼的崛起,象征“拜登主義”的終結
《政客》(Politico)分析,民主黨在本次地方選舉的大獲全勝,表面是對川普政府政策的反彈,實則也是對前總統拜登(Joe Biden)政治路線的否定。尤其是34歲的南亞裔穆斯林、民主社會主義者曼達尼(Zohran Mamdani)贏得紐約市長大位,更是直接被視為“拜登主義”(Bidenism)的終結。
早在 6 月的初選,曼達尼就已輕松擊敗聲名顯赫的前州長葛謨(Andrew Cuomo,又譯郭謨、古莫),即使面對外部團體和億萬富翁的瘋狂阻撓,曼達尼仍以超過 50% 的得票率獲勝,領先葛謨 9%;共和黨候選人斯利瓦(Curtis Sliwa)則以 7% 遙遙落後。此外,超過 200 萬紐約市民參與投票,也創下幾拾年來最高紀錄。曼達尼的勝選證明,厭倦了溫和路線的民主黨人,已不再留戀恢復被破壞的規范,而是轉向顛覆性、更激進的政治解方。
《國會山報》引用幾項民調顯示,民主黨選民對自家政黨的不滿程度,高於共和黨選民對共和黨的不滿程度。《政客》指出,過去拾年來,民主黨都在沈浸在滿足、自我安慰的口號中,聲稱“美國已經很偉大了,而川普站在歷史錯誤的壹邊”。2019 年拜登競選總統時,將川普第壹任期定位為“歷史上的反常時刻”,並承諾要讓華府恢復“川普之前的常態”。
《政客》稱,然而拜登的政治願景相當陳腐懷舊,他想成為新的羅斯福、並嘲諷川普是對美國開國元勳喬治華盛頓的侮辱。在選舉策略方面,拜登沉浸在“身份政治”中,將選民依照種族、性別和性取向等類別劃分,並派出對應身份的代表人物來與之對話——這些作為都忽略了選民最關心的生活成本飆升,最終導致選舉慘敗、讓川普重返白宮。

曼達尼火力全開,痛批民主黨領導“軟弱無力”
《國會山報》(The Hill)稱,曼達尼的勝選標志著從默默無聞到驚人崛起的頂峰,為左翼帶來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勝利,卻也加劇了民主黨內部本已激烈的斗爭。
曼達尼在勝選之夜的演說中,不僅稱川普為“獨裁者”,更將矛頭直接指向民主黨的舊有領導層和中間派。他猛烈抨擊他們是“企業至上”(corporatist)且“軟弱無力”(feeble)的,並表示他的市長任期將建立在“大膽的願景”之上,而非“壹堆因為我們過於膽怯而不敢嘗試的借口”。曼達尼直言不諱地指出:“傳統束縛了我們。我們壹直在謹慎的祭壇上低頭,並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太多工薪階層在我們的黨內找不到自己的身影,我們當中太多人轉向右翼尋求他們為何被拋下的答案。”
有鑒於此,曼達尼的政見充滿激進的改革、甚至“共產”色彩,政策核心是“可負擔性”:包括承諾提供伍歲以下嬰兒免費托兒、免費巴士、穩定租金公寓與租金凍漲等,並透過提高企業稅和富人所得稅來為這些福利買單。此外,在國際議題上,親巴勒斯坦的曼達尼更公開將以色列在加薩的行動定調為“種族滅絕”,並表示他上任後,如果納坦雅胡踏入紐約市土地,他將遵照國際刑事法院的通緝令,極力逮捕這位滿手血腥的以色列總理。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 延伸閱讀 |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