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聞] 政壇菜鳥曼達尼當選紐約市長 壹堆挑戰正等著他
美國紐約(专题)州眾議院議員、年僅34歲的民主黨人曼達尼,4日贏得紐約市長選舉前全國知名度並不高。選情白熱化讓他終於躍上全美新聞版面,勝選後橫掃視聽。他去年參選時籍籍無名,苦無資金,在黨內未獲支持,然而這正是讓他囊括多數選票的主因,美國左派多年來遍尋不著的類型人物終於出現了:年輕有魅力、善用社群媒體、精准掌握議題。英國廣播公司5日分析,經過4日徹夜狂喜後,曼德尼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日後還有很多道難關得克服。
本次紐約市長選舉,曼達尼(Zohran Mamdani)與民主黨初選失利後脫黨以獨立候選人參選的政壇老將前州長古莫(Andrew Cuomo)、代表共和黨籍參選的老牌奇人斯裡瓦(Curtis Sliwa)不同,他沒有黨機器力挺,人脈不厚實,在黨內不屬於傳統建制派更缺乏支持,因為他是出身總部位於紐約的小黨「工人家庭黨」(Working Families Party),在老州長古莫參選的態勢之下完全不被看好,甚至遭評並非貨真價實的民主黨人。
曼達尼利用社群媒體全力宣傳,起初重點並非尋求傳統選民支持,而是用滑稽趣味的短片吸引目光。曼達尼的種族背景在充滿各色民族的紐約市容易引起共鳴,他是出生於非洲的穆斯林,雙親是印度(专题)人,娶了敘利亞裔女子為妻。他對各種政治謾罵與斗爭從不怯戰,以身為左派自豪,政見主打食衣住行民生與經濟,例如免費托兒、擴大公共交通服務、對移民(专题)友善、凍漲房租等等。
曼達尼發表勝選演說。
曼達尼身為黨內進步派,精准掌握勞工與上班族最關心的核心經濟議題,這也是民主黨近年逐漸疏遠的重要戰場,他成功吸引了因為民主黨建制派與社會嚴重脫節而倍感失望的選民。他不願舍棄左派立場,批評人士認為這樣的候選人在美國多數地區難以勝選,見獵心喜的共和黨人把他打成極左派代表。他的選戰漸獲媒體關注,報導規模甚至超越市長選舉。4日勝選後,他成了「1892年以來最年輕的紐約市長」,成敗都將受到密切關注。
紐約市也有過左派市長。民主黨籍的白思豪(Bill de Blasio)12年前同樣主打解決經濟與社會不平等的議題勝選,備受期待,卻因市長權力有限難以施政,做了8年褒貶不壹,民意支持度很低。曼達尼上任後第壹道鐵板是同為民主黨人的紐約州長侯可(Kathy Hochul),她放話不會為他的競選支票所需資金提供奧援。民主黨內大老選前並未替他撐腰,例如聯邦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曼達尼選後務必尋求支持。
就算獲得充裕施政經費,曼達尼競選期間常批評嘲諷紐約的商業菁英與企業大老板,這些都是把曼哈頓打造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大咖,選後他可能必須與這些商業利益集團妥協以利施政。選前曼達尼抨擊以色列(专题)在加薩戰爭的行為,還揚言若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進入紐約市就以戰爭罪犯為名予以逮捕,這張政治支票恐成重大考驗。
曼達尼日後每壹道失誤均會受到放大檢視,經濟指標、犯罪統計數據都將成為攻擊他的利器。共和黨籍總統川普與紐約淵源深厚,給曼達尼穿小鞋易如反掌。
這些都是上任之後的挑戰。眼前還有壹道關卡:身為全美人口第壹大城的准市長,全美多數民眾根本不曉得他是何許人也。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最近民調顯示,46%的美國人「完全不關心」紐約市長選舉。對於曼達尼與美國左派而言,這是挑戰也是機會。從川普到市井小民,美國保守派把他描繪成威脅美國社會的人物,選前川普還放話要切斷聯邦政府對紐約市的經費支援,他若當選將對MAGA、美國優先、美東第壹大城的造成毀滅打擊。明年1月就任後,曼達尼有機會從零開始累積政治聲譽,若川普真對他開炮,反而能讓曼達尼博得更多政治聲亮與做大活動平台。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本次紐約市長選舉,曼達尼(Zohran Mamdani)與民主黨初選失利後脫黨以獨立候選人參選的政壇老將前州長古莫(Andrew Cuomo)、代表共和黨籍參選的老牌奇人斯裡瓦(Curtis Sliwa)不同,他沒有黨機器力挺,人脈不厚實,在黨內不屬於傳統建制派更缺乏支持,因為他是出身總部位於紐約的小黨「工人家庭黨」(Working Families Party),在老州長古莫參選的態勢之下完全不被看好,甚至遭評並非貨真價實的民主黨人。
曼達尼利用社群媒體全力宣傳,起初重點並非尋求傳統選民支持,而是用滑稽趣味的短片吸引目光。曼達尼的種族背景在充滿各色民族的紐約市容易引起共鳴,他是出生於非洲的穆斯林,雙親是印度(专题)人,娶了敘利亞裔女子為妻。他對各種政治謾罵與斗爭從不怯戰,以身為左派自豪,政見主打食衣住行民生與經濟,例如免費托兒、擴大公共交通服務、對移民(专题)友善、凍漲房租等等。
曼達尼發表勝選演說。
曼達尼身為黨內進步派,精准掌握勞工與上班族最關心的核心經濟議題,這也是民主黨近年逐漸疏遠的重要戰場,他成功吸引了因為民主黨建制派與社會嚴重脫節而倍感失望的選民。他不願舍棄左派立場,批評人士認為這樣的候選人在美國多數地區難以勝選,見獵心喜的共和黨人把他打成極左派代表。他的選戰漸獲媒體關注,報導規模甚至超越市長選舉。4日勝選後,他成了「1892年以來最年輕的紐約市長」,成敗都將受到密切關注。
紐約市也有過左派市長。民主黨籍的白思豪(Bill de Blasio)12年前同樣主打解決經濟與社會不平等的議題勝選,備受期待,卻因市長權力有限難以施政,做了8年褒貶不壹,民意支持度很低。曼達尼上任後第壹道鐵板是同為民主黨人的紐約州長侯可(Kathy Hochul),她放話不會為他的競選支票所需資金提供奧援。民主黨內大老選前並未替他撐腰,例如聯邦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曼達尼選後務必尋求支持。
就算獲得充裕施政經費,曼達尼競選期間常批評嘲諷紐約的商業菁英與企業大老板,這些都是把曼哈頓打造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大咖,選後他可能必須與這些商業利益集團妥協以利施政。選前曼達尼抨擊以色列(专题)在加薩戰爭的行為,還揚言若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進入紐約市就以戰爭罪犯為名予以逮捕,這張政治支票恐成重大考驗。
曼達尼日後每壹道失誤均會受到放大檢視,經濟指標、犯罪統計數據都將成為攻擊他的利器。共和黨籍總統川普與紐約淵源深厚,給曼達尼穿小鞋易如反掌。
這些都是上任之後的挑戰。眼前還有壹道關卡:身為全美人口第壹大城的准市長,全美多數民眾根本不曉得他是何許人也。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最近民調顯示,46%的美國人「完全不關心」紐約市長選舉。對於曼達尼與美國左派而言,這是挑戰也是機會。從川普到市井小民,美國保守派把他描繪成威脅美國社會的人物,選前川普還放話要切斷聯邦政府對紐約市的經費支援,他若當選將對MAGA、美國優先、美東第壹大城的造成毀滅打擊。明年1月就任後,曼達尼有機會從零開始累積政治聲譽,若川普真對他開炮,反而能讓曼達尼博得更多政治聲亮與做大活動平台。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 分享: |
| 注: |
| 延伸閱讀 | 更多... |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