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两种无人战斗机相继完成首飞...
美国空军两种无人战斗机近日相继完成首飞,美国媒体宣传它们“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完成了从概念到试飞的转变”,是“前所未有的开发速度”。根据五角大楼的规划,未来将由无人战斗机与F-22、F-35和F-47等隐形有人战斗机协同作战,希望“继续维持空中优势”。不过也有美国报告认为,相关项目只能作为辅助,而无法取代有人战机。
两年内完成“从全新设计到首飞”
美国“动力”网站“战区”频道3日称,美国安杜里尔公司的YFQ-44A无人战斗机原型机近日已完成首飞。它是美国空军协同作战飞机(CCA)项目第一阶段(增量1)正在研发的两款无人战斗机之一。另一款CCA是通用原子公司的YFQ-42A,已于今年8月完成首飞。根据美国空军的设想,它们未来将演化为能够配合有人驾驶战斗机执行各种任务的无人僚机。
美国《空军和太空军》杂志称,在宣布YFQ-44A首飞的新闻稿中,美国空军并未透露它的具体飞行任务、飞行时长或最终目的地等细节。该新闻稿提到,“这标志着CCA项目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目前已有两款新型无人战斗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从概念到试飞的转变。此次飞行测试拓展了该项目在飞行性能、自主行为和任务系统集成方面的知识储备。通过并行推进多个设计方案,美国空军正在获得更广泛的见解,并不断完善无人飞机在未来任务环境中与有人驾驶的第五代和第六代平台协同作战的能力。”
安杜里尔公司在其新闻稿中强调,此次飞行是半自主的——这意味着“没有操作员操控飞机”。报道称,“YFQ-44A的设计初衷并非遥控飞行器,我们也绝不会以遥控方式操控它——从首飞至今,始终如此。我们所有的滑行和飞行测试都已并将继续采用半自主模式。这是一个全新的空中力量时代:不再有操作员在幕后操控飞机。我们的飞机正以惊人的技术精度引领这一新范式:它能够自主执行任务计划,独立于人为指令管理飞行控制和油门调整,只需按下按钮即可返航着陆,所有这一切都在操作员的密切关注下完成,但操作员并不直接参与其中。”
美国《防务新闻》称,安杜里尔公司强调YFQ-44A的半自主首飞方案,与同样参与CCA项目的通用原子公司有所不同。通用原子公司的YFQ-42A于8月27日首飞,由地面站操控。通用原子公司表示,他们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地面控制站进行飞行测试,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并尽快开始收集数据。
从基本性能上看,YFQ-44A长约6米,翼展约5米,最大起飞质量约2268公斤,最大续航能力约1300公里,无论是尺寸、挂载还是续航能力,都远低于常规战斗机。但安杜里尔公司对其代表的未来空战能力寄予厚望,该公司在声明中表示,“它的任务不仅是飞行,CCA的设计目标是赢得高端空战,这正是我们为YFQ-44A开发的软件的初衷。它能够以作战所需的速度处理海量数据,自主识别目标并指挥作战,从而提升联合作战团队的杀伤力、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这套软件还能跟踪和管理维护整机的健康状况,简化后勤保障流程,确保其始终处于可飞行状态。简而言之,YFQ-44A的自主性使其不仅是一架飞行器,更是一架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的战机。”
未来无人僚机可能还将进化
《防务新闻》称,美国空军计划打造一支至少由1000架人工智能驱动的CCA无人战斗机组成的机队,与F-22、F-35和第六代F-47等有人驾驶飞机协同作战。由于飞行员和先进战机的数量有限,美国空军将CCA视为一种高效的“力量倍增器”,并希望它们能够执行包括打击、侦察和电子战在内的各种任务。
报道称,美国空军于2024年4月选定安杜里尔公司和通用原子公司负责生产CCA第一阶段的两种原型机,它们均于2025年5月开始进行地面测试。美国空军具体会采购多少架尚不完全清楚。美国空军官员此前曾表示,第一阶段可能会订购100-150架无人机,但究竟是采购YFQ-42A、YFQ-44A中的某一个,还是两者混合采购,也还有待观察。
“动力”网站“战区”频道透露,在完成初步的基本操控性能测试后,这两款CCA预计将进入作战测试阶段,包括导弹发射测试。尽管美国空军宣称它们将用于配合传统战斗机执行空战任务,但有分析认为,相比常规战斗机,已经亮相的这两种无人机在性能上存在很大差距,其尺寸远小于载人战斗机,隐形设计也很粗糙,内部弹舱、续航能力等其他核心指标也远远无法满足空战要求,因此它们可能并非美国空军未来会大批量采购的型号,而只是探索半自主作战无人僚机的技术验证机。美国空军官员此前透露,第一阶段CCA无人机的价格将控制在F-35战斗机的1/4到1/3,即2050万到2750万美元之间。
报道提到,CCA的第二阶段竞标预计将于2026年启动,除了安杜里尔公司和通用原子公司之外,其他美国制造商也将参与其中。“预计第二阶段提交的设计方案将与第一阶段的方案有显着不同,其任务能力更丰富,成本也更高。”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两年内完成“从全新设计到首飞”
美国“动力”网站“战区”频道3日称,美国安杜里尔公司的YFQ-44A无人战斗机原型机近日已完成首飞。它是美国空军协同作战飞机(CCA)项目第一阶段(增量1)正在研发的两款无人战斗机之一。另一款CCA是通用原子公司的YFQ-42A,已于今年8月完成首飞。根据美国空军的设想,它们未来将演化为能够配合有人驾驶战斗机执行各种任务的无人僚机。
美国《空军和太空军》杂志称,在宣布YFQ-44A首飞的新闻稿中,美国空军并未透露它的具体飞行任务、飞行时长或最终目的地等细节。该新闻稿提到,“这标志着CCA项目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目前已有两款新型无人战斗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从概念到试飞的转变。此次飞行测试拓展了该项目在飞行性能、自主行为和任务系统集成方面的知识储备。通过并行推进多个设计方案,美国空军正在获得更广泛的见解,并不断完善无人飞机在未来任务环境中与有人驾驶的第五代和第六代平台协同作战的能力。”
安杜里尔公司在其新闻稿中强调,此次飞行是半自主的——这意味着“没有操作员操控飞机”。报道称,“YFQ-44A的设计初衷并非遥控飞行器,我们也绝不会以遥控方式操控它——从首飞至今,始终如此。我们所有的滑行和飞行测试都已并将继续采用半自主模式。这是一个全新的空中力量时代:不再有操作员在幕后操控飞机。我们的飞机正以惊人的技术精度引领这一新范式:它能够自主执行任务计划,独立于人为指令管理飞行控制和油门调整,只需按下按钮即可返航着陆,所有这一切都在操作员的密切关注下完成,但操作员并不直接参与其中。”
美国《防务新闻》称,安杜里尔公司强调YFQ-44A的半自主首飞方案,与同样参与CCA项目的通用原子公司有所不同。通用原子公司的YFQ-42A于8月27日首飞,由地面站操控。通用原子公司表示,他们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地面控制站进行飞行测试,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并尽快开始收集数据。
从基本性能上看,YFQ-44A长约6米,翼展约5米,最大起飞质量约2268公斤,最大续航能力约1300公里,无论是尺寸、挂载还是续航能力,都远低于常规战斗机。但安杜里尔公司对其代表的未来空战能力寄予厚望,该公司在声明中表示,“它的任务不仅是飞行,CCA的设计目标是赢得高端空战,这正是我们为YFQ-44A开发的软件的初衷。它能够以作战所需的速度处理海量数据,自主识别目标并指挥作战,从而提升联合作战团队的杀伤力、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这套软件还能跟踪和管理维护整机的健康状况,简化后勤保障流程,确保其始终处于可飞行状态。简而言之,YFQ-44A的自主性使其不仅是一架飞行器,更是一架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的战机。”
未来无人僚机可能还将进化
《防务新闻》称,美国空军计划打造一支至少由1000架人工智能驱动的CCA无人战斗机组成的机队,与F-22、F-35和第六代F-47等有人驾驶飞机协同作战。由于飞行员和先进战机的数量有限,美国空军将CCA视为一种高效的“力量倍增器”,并希望它们能够执行包括打击、侦察和电子战在内的各种任务。
报道称,美国空军于2024年4月选定安杜里尔公司和通用原子公司负责生产CCA第一阶段的两种原型机,它们均于2025年5月开始进行地面测试。美国空军具体会采购多少架尚不完全清楚。美国空军官员此前曾表示,第一阶段可能会订购100-150架无人机,但究竟是采购YFQ-42A、YFQ-44A中的某一个,还是两者混合采购,也还有待观察。
“动力”网站“战区”频道透露,在完成初步的基本操控性能测试后,这两款CCA预计将进入作战测试阶段,包括导弹发射测试。尽管美国空军宣称它们将用于配合传统战斗机执行空战任务,但有分析认为,相比常规战斗机,已经亮相的这两种无人机在性能上存在很大差距,其尺寸远小于载人战斗机,隐形设计也很粗糙,内部弹舱、续航能力等其他核心指标也远远无法满足空战要求,因此它们可能并非美国空军未来会大批量采购的型号,而只是探索半自主作战无人僚机的技术验证机。美国空军官员此前透露,第一阶段CCA无人机的价格将控制在F-35战斗机的1/4到1/3,即2050万到2750万美元之间。
报道提到,CCA的第二阶段竞标预计将于2026年启动,除了安杜里尔公司和通用原子公司之外,其他美国制造商也将参与其中。“预计第二阶段提交的设计方案将与第一阶段的方案有显着不同,其任务能力更丰富,成本也更高。”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