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 中美元首会晤协议细节陆续出炉 是否"休战"在望?

经过数月竞斗和多轮贸易谈判后,中美两大强国在元首会晤中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双方均对会晤中达成的共识表示满意,白宫称为美国人民带来了“历史性胜利”,中方则表示磋商“取得积极成果”。


然而,随着更多协议细节出炉,外界越来越清楚,两大强国到底是“休战”在望,还是正开启新一轮较量。

“对等让步”下的暂时平衡

根据中美双方分别发布的声明,本次会晤在经贸议题上达成了一系列成果。 整体来看,这些成果主要建立在“互惠交换”的基础上,即双方在特定领域做出对等的“让步”。

中国满足了部分核心关切:美国同意将与芬太尼相关的20%关税减半; 暂缓实施针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升级管制,为期一年——该计划原本扩大了受制裁中企名单,限制其获得美国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可用于提升军事能力的技术; 美方暂停实施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条款调查,同样为期一年。

美方也得到了一些想要的,包括中方同意暂停对稀土相关产品与技术的升级管控,为期一年; 中国将加强合作,打击芬太尼及其前体化学品流入美国; 中国承诺在今年最后两个月至少采购1200万吨美国大豆,并在未来三年每年购买至少2500万吨; 中方暂停对美国农产品征收的部分报复性关税。

总体而言,双方的“让步”相对均衡。 中国商务部在新闻稿中特别以“美方做了什么,中方做了什么”的对应结构呈现成果,显示谈判的“对等性”。 而白宫的声明中,多次出现“中方取消反制措施”的表述,强调美方在谈判中的收获。

分析人士认为,双方都深知,全面脱钩或激烈对抗的代价,是任何一方都难以承受的。

美国克里斯多福纽波特大学(Christopher Newport University)政治学副教授孙太一对BBC中文表示:“中美之间已经进入一种新的被迫共生状态。 双方都明白,如果完全脱钩或者全面对抗,成本会高得无法承受。 ”

他指出,无论是芯片、稀土、关税、汇率、农产品采购还是港口费用等问题,双方在反复试探与调整中,逐步形成了一种“脆弱的平衡”。

华府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MF)印太计划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则形容此次结果为“温和的协定”。 她认为,双方撤回了过去两个月中相互采取的针锋相对的措施,意味着贸易关系大致回到9月之前的状态,“标志着贸易战中的一次脆弱停火”。

“脆弱”的共识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为什么以“脆弱”形容本次的共识? 可以从中美双方的表述上了解一二。

双方公布的成果清单虽看似呼应,但在具体表述上存在差异,显示各自对协定内容的解读并不完全一致。

在备受关注的稀土管制方面,尽管中方宣布将暂停实施10月9日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措施,为期一年,但声明同时指出,“将研究细化具体方案”。 这意味着升级管控的执行只是延后,并未真正取消。

同样地,对于美方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虽然白宫表示将暂停实施一年,但并不意味着放弃实施,或对具体细节保留解释空间。

孙太一指出:“表面上看双方都退让了一步,但这是基于对对方报复可信性的反应,而不是双方已经放弃手中的牌。 ”

另一个关键点是“一般许可”的发放。 白宫称,中国将允许稀土、镓、铵、锑和石墨等出口,受益对象为美国最终使用者及其全球供应商。 中方官方声明则未提及该内容。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中美博弈:从稀土大战看"有效知识" 德语媒体:暂时停火的中美制度之争
    特朗普:中美可以通过合作变得更加强大 中美"停战" 欧盟率先成牺牲品、局外人
    习特会未谈台湾:不谈本身即信号 中美技术性喘息 中美关键矿产大战,这一地区缘何至关重要?
    中美贸易战"停火"1年 美方幕后推手曾在中港生活6年 《人民日报》披露中美元首釜山会晤详情
    中美防长会谈 董军促反台独 美强调印太力量平衡 胡锡进:中美谈判结果震撼了世界 最恐惧的是.....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