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的中小學生 正成為孤獨的壹代 交不到朋友了




“你終於醒了,現在是2008年壹個普通的午後……”

伴隨著平靜悠長的鋼琴曲,蟬鳴像白噪音壹樣在耳邊催眠。泛黃的電扇吱呀轉動,木頭櫃子散發出陣陣樟腦丸味,電視上正播放著《虹貓藍兔柒俠傳》,《西游記》重播到精彩的叁打白骨精。鏤空的樓面、透亮的藍色玻璃、陽光灑滿小區花園的小路,帶有獨特兒時記憶的元素,共同構成了人們追憶童年的“中式夢核”。

除了標志性的建築和裝修,現在已經是辦公室牛馬(比如我)的回憶中,還少不了壹起玩畫片貼紙悠悠球的“狐朋狗友”:小學時和烏泱泱壹群玩伴瘋跑“抓人”的日子、中學時約著同學在校門口喝奶茶的日子,或是放學後東拉西扯吐槽語文老師的小蜜蜂聲音太大刺啦響,和大家勾肩搭背談天說地的日子,都是社交的啟蒙。

這些最平常不過的日常,在當下或許已經悄然改變了。社交平台上,年輕父母發帖說自己孩子找不到玩伴,提問小區的小孩都去哪了?也不乏中學生流露交不到朋友的心聲。

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並不是個例。清華大學智能幸福實驗室的追蹤顯示,“社交無能力”,越來越成為中小學生的現狀[1]。孤獨,似乎是當下壹個群體的感受。

中小學生真的交不到朋友了嗎?他們的友誼模式,已經變成什麼樣了?

孤獨感,入侵中小學生

美劇《風騷律師》裡,從底層掙扎打拼,用盡全力希望獲得認可的主角吉米背靠灰色調的牆壁點燃壹支煙,光影從他的身體切過,留下冷冽沉重的調子;范偉在《漫長的季節》中飾演失去至親的中年男人王響,他獨自斟酒吃飯,昏黃的燈光映照出頭發的壹片花白。

成年人的世界裡,責任、理想、不甘、現實交織融合,意外頻頻發生,矛盾接踵而至,讓孤獨成為常態。人們似乎也在“長大”中逐漸習慣了獨自面對生活的種種不如意。但這種消極的情緒體驗和精神上的空虛[2],近些年來已經越來越表現出低齡化的趨勢。


經合組織(OECD)發布的研究報告《生活狀況如何?》指出,2018-2022年間,16-24歲人群的孤獨感增幅最大[3]。大眾印象中被視作天真單純、無憂無慮的代表,通常被認為不太容易感到孤獨,缺乏社交聯系可能性較小的青年群體,反倒出現最顯著的退化,對人際的不滿情緒日益增加[3]。



記憶中的中小學生日常本該是在戶外成群結隊、無拘無束地玩耍;可如今,社交問題卻讓不少孩子缺少了這份面對面的松弛感 / 圖蟲創意

事實上早在2018年,孤獨感的上升在學生群體中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以15歲為節點分析,經合組織國家中有15%的學生在學校感受到“強烈”的孤獨[4],國際評估項目也曾收集75個國家超過50萬名學生的數據,感到孤獨的比例更高(17.9%)[5]。從2003年算起,15年間經合組織國家報告的學生孤獨感平均上升8%-15%不等[4]。無人支持的感受,甚至還蔓延到了小學生群體中[2]。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壹頁12345下壹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讓中小學生午休"躺睡",居然出了國家標准? 沈陽將舉行紀念蘇軍"不朽軍團"游行 中小學生也參加
    排查這些中小學生,中國多地緊急通知... 壹年331起!韓中小學生性騷擾老師,韓媒:冰山壹角
    中國的中小學生,開始流行搜集成年人的"垃圾" 土匪突襲 300名中小學生被綁架 上百名女性被綁
    滿嘴黃腔的中小學生 只因為沒人教 中小學生被圈養 廁所時間都快沒了
    中小學生參觀打工人花費268元壹天 中小學生的官場 中國牢固的官本位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