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華府智庫獻策:川普應聯手北京 嚇阻台灣獨立
當全球目光都緊盯著即將在韓國登場的“川習會”,《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28日刊出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研究員沃海默(Stephen Wertheim)的〈走向台灣休戰〉(Toward a Taiwan Truce)壹文,為川普政府擘劃壹幅“大交易”的藍圖。沃海默試圖以精巧的外交保證,換取美中台從戰爭懸崖邊暫時後退壹步。
由於川普的“解放日關稅”跟“美中貿易戰/科技戰”對全球經濟沖擊甚大,各界聚焦“川習會”大多把注意力放在稀土、大豆、半導體等貿易問題上。不過《華爾街日報》在27日的社論〈習近平給川普壹場台灣考驗〉(Xi Gives Trump a Taiwan Test)中提醒世人,習近平這次見川普恐怕同樣重視台灣問題,並且呼吁川普不可在台獨問題上對北京讓步,否則將會損害台灣的士氣、讓台灣人覺得自衛徒勞無功,而北京正是希望台北這麼想。
《華爾街日報》對魯比歐(Marco Rubio)所說的“美國不會背棄台灣”相當贊許,但也擔憂“當川普與習近平同處壹室,任何事都可能發生”,因此高聲疾呼“從地緣政治到核心價值觀,台灣符合美國利益的各個層面,它是構成美國安全防線、抵御北京野心的太平洋第壹島鏈的壹部分”,要求川普應當“拒絕習近平出賣台灣的要求,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不過沃海默某程度來說比《華爾街日報》走得更遠,他不只是希望川普不要“反對台獨”,更要跟習近平壹起從懸崖邊緣退後壹步。
今年川普重返白宮後,沃海默曾與美國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軍事分析主任卡瓦納(Jennifer Kavanagh)在《外交事務》發表〈台灣情結:美國戰略不該寄托在壹場無法獲勝的戰爭〉(The Taiwan Fixation: American Strategy Shouldn’t Hinge on an Unwinnable War),呼吁華府不要把台灣當成是亞洲戰略的核心、不要過度高估台灣的重要性,更要為台灣的可能淪陷預作布局,盡可能降低中國統壹台灣對美國的沖擊,這篇文章也被認為是“棄台論調”的代表作。
沃海默跟卡瓦納主張,美國不該延續原來的極端親台路線,美國總統不該承受“為台北而戰”的巨大壓力,因為這麼做的代價令人畏懼、相關的政治算計更會讓美國陷入壹場“打不贏的戰爭”。這回川普即將在韓國與習近平直接見面,沃海默再次發表長文,建議川習兩人30日會晤時“應當采取果斷行動,降低因為台灣問題爆發戰爭的風險”,他認為當前台海的緊張局勢,並非單壹方面的責任,而是美中台共同作用下的結果,形成了壹個不斷加劇的“緊張螺旋”(spiraling tensions)。

失控的緊張螺旋:叁方賽局下的戰爭陰影
沃海默首先將矛頭指向“最危險的壹方”——中國。在習近平治下,北京對台灣的壓力是全方位的,涵蓋軍事、經濟、外交與資訊戰。模擬封鎖台灣的大規模軍演、常態化穿越海峽中線的機艦侵擾,都讓外界擔憂北京是否會在2027年對台灣發動入侵或封鎖。然而沃海默也並非完全附和“中國威脅論”,他認為盡管目前仍不清楚北京是否已下定侵台決心,但可以肯定的是,壹旦北京認定台灣正走向法理獨立,或將與中國大陸永久分離,那麼動武的可能性將會急劇升高。因此如何避免讓北京得出這樣的結論,是華府與台北的重大利益所在。
接著沃海默將焦點轉向華府與台北,批評美台雙方近年都削弱了旨在避免沖突的“長期保證”。過去伍年,華府削弱了其“壹中政策”的某些面向——在該政策下,華府承認北京政府是中國的唯壹合法代表,並且“認識到”但不挑戰北京所謂“只有壹個中國,台灣是其中壹部分”的立場。
但從川普第壹任期末段開始,美方取消美台官方交往限制、派遣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訪台,創下數拾年來最高層級的內閣官員訪問紀錄。這些舉動在他看來,都削弱了美國在《美中叁公報》做出的“與台灣維持非官方關系”的承諾。即便拜登政府上台後,以較寬松的形式恢復了過去的交往准則,但造成的傷害已經浮現。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由於川普的“解放日關稅”跟“美中貿易戰/科技戰”對全球經濟沖擊甚大,各界聚焦“川習會”大多把注意力放在稀土、大豆、半導體等貿易問題上。不過《華爾街日報》在27日的社論〈習近平給川普壹場台灣考驗〉(Xi Gives Trump a Taiwan Test)中提醒世人,習近平這次見川普恐怕同樣重視台灣問題,並且呼吁川普不可在台獨問題上對北京讓步,否則將會損害台灣的士氣、讓台灣人覺得自衛徒勞無功,而北京正是希望台北這麼想。
《華爾街日報》對魯比歐(Marco Rubio)所說的“美國不會背棄台灣”相當贊許,但也擔憂“當川普與習近平同處壹室,任何事都可能發生”,因此高聲疾呼“從地緣政治到核心價值觀,台灣符合美國利益的各個層面,它是構成美國安全防線、抵御北京野心的太平洋第壹島鏈的壹部分”,要求川普應當“拒絕習近平出賣台灣的要求,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不過沃海默某程度來說比《華爾街日報》走得更遠,他不只是希望川普不要“反對台獨”,更要跟習近平壹起從懸崖邊緣退後壹步。
今年川普重返白宮後,沃海默曾與美國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軍事分析主任卡瓦納(Jennifer Kavanagh)在《外交事務》發表〈台灣情結:美國戰略不該寄托在壹場無法獲勝的戰爭〉(The Taiwan Fixation: American Strategy Shouldn’t Hinge on an Unwinnable War),呼吁華府不要把台灣當成是亞洲戰略的核心、不要過度高估台灣的重要性,更要為台灣的可能淪陷預作布局,盡可能降低中國統壹台灣對美國的沖擊,這篇文章也被認為是“棄台論調”的代表作。
沃海默跟卡瓦納主張,美國不該延續原來的極端親台路線,美國總統不該承受“為台北而戰”的巨大壓力,因為這麼做的代價令人畏懼、相關的政治算計更會讓美國陷入壹場“打不贏的戰爭”。這回川普即將在韓國與習近平直接見面,沃海默再次發表長文,建議川習兩人30日會晤時“應當采取果斷行動,降低因為台灣問題爆發戰爭的風險”,他認為當前台海的緊張局勢,並非單壹方面的責任,而是美中台共同作用下的結果,形成了壹個不斷加劇的“緊張螺旋”(spiraling tensions)。

失控的緊張螺旋:叁方賽局下的戰爭陰影
沃海默首先將矛頭指向“最危險的壹方”——中國。在習近平治下,北京對台灣的壓力是全方位的,涵蓋軍事、經濟、外交與資訊戰。模擬封鎖台灣的大規模軍演、常態化穿越海峽中線的機艦侵擾,都讓外界擔憂北京是否會在2027年對台灣發動入侵或封鎖。然而沃海默也並非完全附和“中國威脅論”,他認為盡管目前仍不清楚北京是否已下定侵台決心,但可以肯定的是,壹旦北京認定台灣正走向法理獨立,或將與中國大陸永久分離,那麼動武的可能性將會急劇升高。因此如何避免讓北京得出這樣的結論,是華府與台北的重大利益所在。
接著沃海默將焦點轉向華府與台北,批評美台雙方近年都削弱了旨在避免沖突的“長期保證”。過去伍年,華府削弱了其“壹中政策”的某些面向——在該政策下,華府承認北京政府是中國的唯壹合法代表,並且“認識到”但不挑戰北京所謂“只有壹個中國,台灣是其中壹部分”的立場。
但從川普第壹任期末段開始,美方取消美台官方交往限制、派遣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訪台,創下數拾年來最高層級的內閣官員訪問紀錄。這些舉動在他看來,都削弱了美國在《美中叁公報》做出的“與台灣維持非官方關系”的承諾。即便拜登政府上台後,以較寬松的形式恢復了過去的交往准則,但造成的傷害已經浮現。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 延伸閱讀 | 更多... |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