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美國即將實現淨零移民,也會變得更窮…
本文刊發在大西洋月刊,作者伊德裡斯·卡倫是《大西洋月刊》的特約撰稿人。他曾任《經濟學人》華盛頓分社社長。他撰寫有關美國政治、政策和經濟的文章。

共和黨人終於找到了壹個他們能夠真正支持的淨零目標:不是針對碳排放,而是針對移民,而且可能在今年就實現。
在7月的壹份白皮書中,叁位經濟學家預測,美國幾拾年來的趨勢將出現重大轉變:到2025年,離開美國的外籍人口將可能首次超過進入美國的人數。布魯金斯學會的溫迪·埃德爾伯格表示,過去叁個月裡,特朗普政府的強硬政策已經使淨移民水平比預期更低。學生簽證的數量也低於此前預測。
9月,美國國土安全部誇耀說,自從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已驅逐40萬人,是拜登政府時期驅逐速度的叁倍多。在國會和“大美麗法案”的支持下,還有數拾億美元可用於進壹步移民執法。
不少人幹脆選擇主動離境,以避免被強制遣返。
美國是否已經實現“淨零移民”,短期內還無法確定,但白宮已開始宣告勝利。8月,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寫道:“承諾兌現。50年來首次出現負淨移民!”
事實上,數據可能還低估了現實。如果美國在2025年出現負淨移民,並在2026年延續這壹趨勢,這將可能是近壹個世紀以來首次出現人口淨流出。
對於“美國優先”的堅定支持者來說,這壹趨勢象征著回歸往昔的黃金時代。8月,特朗普的副幕僚長斯蒂芬·米勒在X平台寫道:“在經濟、文化、軍事方面,移民是淨負值。人口增長完全來自家庭生育。”
不過,根據拾年壹次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米勒的說法顯然站不住腳。贰戰後的幾拾年間,雖然淨移民水平相比20世紀初埃利斯島移民時代 (這是指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大批歐洲移民通過紐約港的埃利斯島入境美國的那段時期,通常大致是從1892年埃利斯島移民站啟用到1954年關閉之間,尤其是1890年代到1920年代是移民高峰)時期要低,但仍然是正值。
根據人口普查數據,美國歷史上唯壹壹次淨移民為負的拾年是在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
過去拾年裡,本土主義在政治上已足以兩次將特朗普送入白宮,也可能將淨移民降到零,甚至保持壹段時間。如果真的發生,美國將不僅面臨經濟增長放緩,還會因人口萎縮而日漸收縮。
而認為這樣壹來,本土出生的美國人會因此變得更好,也是站不住腳的。美國歷史早就驗證過這壹點。
美國歷史上曾有過多次本土主義情緒高漲的時期,背後的不滿始終如壹。
1921年,當時的當選副總統柯立芝在《好管家》雜志上發表文章,題為《這是誰的國家?》。當時,美國的外籍出生人口比例為13%,接近歷史最高點。社會上對來自東歐和南歐移民的恐慌情緒高漲。
柯立芝寫道:“我們的國家不能再被視為垃圾傾倒地。”
他不僅警告道道德和文化的衰敗,還警告經濟危機:“未能融合的外來兒童威脅著我們的孩子,心懷破壞意圖的外來工人威脅著我們的工業。”
去掉明確的優生學色彩,並簡化語言,柯立芝的觀點與特朗普的言論如出壹轍。
1923年,哈丁因心髒病去世後,柯立芝繼任總統。他在首次國會演講中表示:“美國必須保持美國的樣子。”次年,他簽署《約翰遜-裡德法案》,終結了美國的開放移民時代。法案設定了嚴格的移民配額,優先北歐國家,幾乎完全禁止亞洲和非洲移民。這些嚴苛的限制措施持續了40年。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壹下您的意見吧

共和黨人終於找到了壹個他們能夠真正支持的淨零目標:不是針對碳排放,而是針對移民,而且可能在今年就實現。
在7月的壹份白皮書中,叁位經濟學家預測,美國幾拾年來的趨勢將出現重大轉變:到2025年,離開美國的外籍人口將可能首次超過進入美國的人數。布魯金斯學會的溫迪·埃德爾伯格表示,過去叁個月裡,特朗普政府的強硬政策已經使淨移民水平比預期更低。學生簽證的數量也低於此前預測。
9月,美國國土安全部誇耀說,自從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已驅逐40萬人,是拜登政府時期驅逐速度的叁倍多。在國會和“大美麗法案”的支持下,還有數拾億美元可用於進壹步移民執法。
不少人幹脆選擇主動離境,以避免被強制遣返。
美國是否已經實現“淨零移民”,短期內還無法確定,但白宮已開始宣告勝利。8月,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寫道:“承諾兌現。50年來首次出現負淨移民!”
事實上,數據可能還低估了現實。如果美國在2025年出現負淨移民,並在2026年延續這壹趨勢,這將可能是近壹個世紀以來首次出現人口淨流出。
對於“美國優先”的堅定支持者來說,這壹趨勢象征著回歸往昔的黃金時代。8月,特朗普的副幕僚長斯蒂芬·米勒在X平台寫道:“在經濟、文化、軍事方面,移民是淨負值。人口增長完全來自家庭生育。”
不過,根據拾年壹次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米勒的說法顯然站不住腳。贰戰後的幾拾年間,雖然淨移民水平相比20世紀初埃利斯島移民時代 (這是指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大批歐洲移民通過紐約港的埃利斯島入境美國的那段時期,通常大致是從1892年埃利斯島移民站啟用到1954年關閉之間,尤其是1890年代到1920年代是移民高峰)時期要低,但仍然是正值。
根據人口普查數據,美國歷史上唯壹壹次淨移民為負的拾年是在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
過去拾年裡,本土主義在政治上已足以兩次將特朗普送入白宮,也可能將淨移民降到零,甚至保持壹段時間。如果真的發生,美國將不僅面臨經濟增長放緩,還會因人口萎縮而日漸收縮。
而認為這樣壹來,本土出生的美國人會因此變得更好,也是站不住腳的。美國歷史早就驗證過這壹點。
美國歷史上曾有過多次本土主義情緒高漲的時期,背後的不滿始終如壹。
1921年,當時的當選副總統柯立芝在《好管家》雜志上發表文章,題為《這是誰的國家?》。當時,美國的外籍出生人口比例為13%,接近歷史最高點。社會上對來自東歐和南歐移民的恐慌情緒高漲。
柯立芝寫道:“我們的國家不能再被視為垃圾傾倒地。”
他不僅警告道道德和文化的衰敗,還警告經濟危機:“未能融合的外來兒童威脅著我們的孩子,心懷破壞意圖的外來工人威脅著我們的工業。”
去掉明確的優生學色彩,並簡化語言,柯立芝的觀點與特朗普的言論如出壹轍。
1923年,哈丁因心髒病去世後,柯立芝繼任總統。他在首次國會演講中表示:“美國必須保持美國的樣子。”次年,他簽署《約翰遜-裡德法案》,終結了美國的開放移民時代。法案設定了嚴格的移民配額,優先北歐國家,幾乎完全禁止亞洲和非洲移民。這些嚴苛的限制措施持續了40年。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 延伸閱讀 |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