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劫案两名嫌疑人被捕!可能是"内鬼"所为

▲目前案发区域“阿波罗长廊”仍处于封闭状态。


很多人被电影误导,总以为博物馆安保系统神之又神,其实绝非如此。西方博物馆以私营居多,主要依靠社会资助,只有少部分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许多博物馆尽管名气大、藏品精,但经费紧张,承担展馆和藏品的日常维护就已捉襟见肘,用在安保系统上的钱少之又少,甚至安保人员都靠志愿者。卢浮宫在过去十年里就削减了190个安全和监控岗位,在访客逐渐增长的情况下,管理者却习惯拿安保部门作为人力资源的“优化”对象。

欧洲以老建筑为主,大量博物馆都是旧时宫殿或贵族宅邸,存在天然防御短板,外立面的阳台、通风井等都是窃贼喜欢的入侵通道。所以多年来,许多藏品的失窃过程简直可以用儿戏来形容。2020年4月,价值600万欧元的凡·高名画《春日花园》在荷兰被盗,监控镜头显示盗贼深夜来到博物馆,直接用铁锤打烂展馆的两扇玻璃门,然后径直进入取走《春日花园》,过程简单粗暴。

专家认为,卢浮宫历史上最严重的三次被盗(1911年的《蒙娜丽莎》,1998年的《塞夫勒的道路》和日前珍宝劫案),实际上对应了博物馆防盗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从依赖人力看守到电子监控普及,再到如今的动态安防系统,但讽刺的是,技术升级似乎总是落后于犯罪手段。




除了博物馆自身的安保漏洞之外,全球文物犯罪的增长和买方市场的庞大也提高了窃贼的“技战术水平”。在地下市场收购文物的玩家越“高端”,盗窃、走私和非法交易的犯罪链条越完整成熟,能够给专业犯罪团伙提供的支持就越大。可以说,在犯罪面前,博物馆系统这个现代文明的重要符号,实际上是极其脆弱的。

当然,未来并非没有希望。意大利就宣布将推出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网络安全技术的新型文物盗窃预防和监控系统,这有可能缓解人力不足的问题。荷兰国立博物馆试用纳米级RFID芯片后,盗窃率也急速下降。代表着文明记忆的文物,终究需要现代文明的科技成果扞卫。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被盗7亿国宝 卢浮宫上演法国版"疯狂的石头" 卢浮宫失窃案最新进展:第三名嫌疑人被捕
    截至目前,卢浮宫抢劫案共有7名嫌疑人被捕 法国检方称卢浮宫抢劫案出现重大进展....
    卢浮宫失窃案:两盗贼将被起诉 被盗珠宝尚无踪影 卢浮宫安保成笑话:DEI把西方文明带入自毁深渊
    卢浮宫抢劫案续:嫌疑人被捕,失窃珠宝仍未被追回 震惊世界 卢浮宫珠宝盗窃嫌犯被捕
    卢浮宫珠宝劫案出现进展!2窃嫌25日晚间落网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