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判中共崩盤時間 華爾街投資人萬字報告引關注

在中美經貿關系持續緊張的背景下,壹份來自華爾街資深投資人的戰略報告近日引發全球關注。這份報告以詳盡的數據和分析,預測中國在與美國的經濟脫鉤博弈中將陷入無解困境,並直指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已達臨界點。


報告作者,壹位曾在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任職的投資人,在離職後花費10年時間深入研究中國經濟。他在報告中大膽斷言,北京無法贏得這場脫鉤戰爭,並推算出潛在崩盤時間表。時評人“公子沈”詳盡解讀了這份報告的核心觀點。

長達數萬字的報告《中美經濟脫鉤的戰略分析:從2017年到2045年》旨在為投資者提供洞見。作者強調,中美脫鉤並非“是否發生”的問題,而是“何時徹底發生”的必然趨勢。這場博弈是非對稱的:美國作為全球經濟霸主,擁有更多主動權和手段,而中國則深陷結構性泥潭,無法承受全面分手的沖擊。

報告直指,中國正面臨壹個“叁元悖論”般的困境:保住匯率穩定、拯救銀行體系、維持社會穩定。叁者中,中國政府最多只能兼顧兩項,甚至可能壹項都難以維系。這壹結論基於對中國房地產泡沫、金融體系脆弱性和對外依賴的深入剖析。

中國經濟的核心困境:房地產泡沫引爆5-10萬億美元損失

報告的核心論點之壹,是中國經濟存在的嚴重結構性問題,特別是房地產市場的潛在崩盤。作者計算,中國房地產體系中積累的虧損高達5至10萬億美元,這壹規模遠超中國銀行體系的總股東權益(約3萬億美元)。這意味著,壹旦泡沫全面破裂,整個金融體系將面臨資不抵債的災難性局面。為延緩危機爆發,中國政府每年需投入超過11萬億美元,通過會計手段掩蓋壞賬。這筆巨額資金相當於中國壹整年的國防開支加上研發預算,幾乎全部用於“補窟窿”,嚴重擠壓了經濟增長的空間。

房地產危機並非突發事件,而是中國過去25年增長模式的必然結果。報告描述了中國獨特的經濟循環:地方政府賣地、開發商蓋樓、銀行放貸、房價上漲、中產階層購房,再循環往復。這壹模式在巔峰時期貢獻了地方財政的30%-50%、GDP的近30%,並占居民家庭財富的70%以上。然而,2020年習近平推出的“叁道紅線”政策(限制房企杠杆比例)本意是軟著陸,卻意外引爆危機。2021年底,恒大集團率先暴雷,隨後碧桂園等巨頭接連倒下,上百城市出現停貸潮,購房者拒付期房貸款。房地產銷售量從高峰期暴跌40%-50%,市場至今無回暖跡象。



中國人民銀行(Getty Images)

作者警告,如果這些壞賬全面攤銷,中國銀行體系淨資本將轉為負2萬億美元。政府當前的應對策略是“拖延戰術”:銀行不按市值重估資產、展期貸款、降低儲戶利息,試圖用時間換空間。同時,希望通過出口對沖內需崩塌,但這壹路徑已行不通。美國、歐盟、加拿大、印度等國紛紛加征關稅,如美國對電動車征收100%關稅,歐盟啟動反補貼調查。報告指出,中國制造業和出口引擎正在熄火,而每年11萬億美元的掩蓋成本已接近經濟物理極限。


更深層的問題在於,中國共產黨的統治合法性高度依賴經濟繁榮。不同於民主國家,中國不靠法治或自治,而是靠持續增長讓人民“更富裕”。壹旦經濟停滯,政權將失去敘事基礎。作者將中國與日本“失落20年”對比:日本有民主制度、富裕基礎、美國安全保障和社會穩定,中國肆者皆缺,無法承受長期停滯,只能繼續粉飾太平,導致內耗加劇。

非對稱博弈:中國深度依賴美國 美國相對獨立

報告強調,中美脫鉤是長期非對稱對抗,美國掌握主動,中國“輸不起”。作者列出中國對美國的柒大依賴清單,揭示中國深陷美國主導的全球體系,無法輕易跳出“伍指山”。

首先,金融依賴:中國持有約2.5萬億美元美國資產(包括1.2萬億美元國債、1.1-1.3萬億美元股票、2000-3000億美元公司債),看似籌碼,實為人質。美國可隨時凍結、貶值或印鈔贖回(如疫情期間18個月印4萬億美元)。中國拋售美債只會自損更大,引發人民幣貶值和銀行擠兌。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已經有 3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壹頁12下壹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華爾街傳奇預言:股市即將"狂飆到泡沫頂" 關稅退款大交易,華爾街和個人投資者正在下注
    貨幣決策會議將登場 華爾街:Fed 本周將放雙鴿 決戰時刻將至!華爾街賭川普輸 連他也參與
    金價壹夜暴漲1288元,華爾街做空黃金失敗? 美債迎大漲行情 2關鍵華爾街不計成本做多
    目瞪口呆!美軍計劃打包資產去華爾街融資 特朗普釋放緩和對華關稅立場信號 華爾街股市受益  (1條評論)
    美股要垮?華爾街大多頭:4利多助標普500漲到年底 甲骨文預期AI基建毛利率可達35%,緩解華爾街擔憂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
    評論1 _ANONYMOUS [不.秋.晉.禮] 2025-10-28 09:16
    who is the writer?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