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被盗的中国文物 可以回家了?揭开被盗文物的面纱
如美国的史密森尼学会那样,一些文物的“占有国”以及国内的学术机构、博物馆等,已经开始主动积极展示善意。他们会彻查国内的文物来源,或者宣布一些国家层面的返还计划。比如2017年,法国总统马克龙就曾宣布,将在五年内返还在殖民时代被法国占有的非洲文物。此外,德国的博物馆也非常重视文物的溯源工作。2021年底,曾有七家德国博物馆联合推出“追踪义和团文物”溯源项目,并与故宫博物院开展合作,帮助中国追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流失的文物。
除此之外,文物流失国自身的积极行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就是这样一个积极的行动方。202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专题)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与流失文物追索相关的“第八十一条”,其中第二款规定:国家对于因被盗、非法出境等流失境外的文物,保留收回的权利,且该权利不受时效限制。这为中国追索国际法管辖之外的非法流失文物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样在2024年,中国联合18个文物原属国发布了《关于保护和返还殖民背景下流失或通过其他非正义、非道德方式获取之文物的青岛建议书》,尝试探索解决文物返还问题的新方案。这些都是中国在法律层面对追索流失文物所做的探索。
除此之外,王云霞还提到,韩国作为文物流失国采取的一些办法,也值得其他国家借鉴。这些年,韩国政府一直在组织力量对韩国流散在世界各地的文物来源进行甄别,并尽力追索因殖民统治或战争被掠夺的韩国文物。如果通过法律或者谈判协商的形式不能追索成功,他们也会选择替代性的方式,去保护本国流落在海外的文物。比如,他们会与文物所在国的博物馆合作,更好地修缮、展示韩国文物,并与对方共享文物数据化的成果。
法律与协商都不能解决的正义问题,在善意的期待之下,或许仍有解决的机会。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的“被盗文物虚拟博物馆”,也是一个善意的开始。或许某一天,在多年前那个秋夜里消失的“青铜罗汉”,可以从虚拟的网页中走出,回到属于它们的故乡,重新安详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推荐:
意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