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有权的文科生轻踹张雪峰一脚

张雪峰在经历了短暂的“禁闭”后复播,深得炒作大法的他,引用“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这句话,来“夸赞”文科。以张氏的精明而言,为什么偏偏使用容易引起歧义的八个字,是不是他在表面赞文科时,想的其实是需要被改造的“牛鬼蛇神”?
这就是张雪峰对侥幸过关的回报,对那些放他一马的、具有文科背景的网络管理者的冷嘲热讽。那些有权力的文科生,原本不在他“文科无用论”的指向范围,本可以趁机锤死他,却轻揣张雪峰一脚,允许他继续营业。张氏的嘲笑延伸到这些人。
与张雪峰结下梁子的机构媒体,在报道他“夸赞”文科时,都使用了怀疑的语气,评论会打问号,以示警惕。这是明智的,因为看完张雪峰的复播视频,稍微有点脑子的,都不会将他的话看成是肯定——他的表情、语调、手势等出卖了他的表演。
张雪峰已经被重重标上“文科无用论”的标签,对他这几个月先观察再管理的过程,让他经历了不大不小的惊吓。现在来看,他似乎通过了审查,但是不是就此高枕无忧,只怕也未必。只能说明,他此前用悲情发动的舆论,在过审时能起到一定作用。
张雪峰复播中反向操弄“文科无用论”这一标签,考虑这个人的个性,可以推测他在某种形式的约谈中,该标签可能是重点要谈的问题。以致于,在他被“释放”后,或出于完成“约谈”任务,要“立功表现”,或为了出口恶气,动用了皮里阳秋的修辞。
张雪峰暂时过关,或许与他公司为苏州当地贡献税收有关,可以借用保护民企的那套托词,帮助抵消他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在权衡要不要封杀张雪峰时,技术性考虑有可能超越了意识形态的考虑——他被认为无害,只是大嘴巴而已。
在臧否大学专业及就业前景时,张雪峰将文科比作服务业,本质就是“舔”,是近年来最有破坏力的公共言论之一。很多人只是从大学毕业生的角度来看待它,极少有人去思考,这句看似无脑的惊人语,包含浓厚意识形态,是一种挑拨,一种激进。
张雪峰的“文科无用论”,虽然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社会背景,但并非后者在网红时代的变种或沿袭,不是换了个说法那么简单。因为后者只是优选理工科,而不是鄙夷并鼓吹砸烂文科。张雪峰对文科的恨,近乎阶级仇视。
很多人在为张雪峰开解时,提供的逻辑是他为信息闭塞的底层家庭代言,为苦孩子的生存举旗定向。据此,有进一步的评论认为,只要大学公开透明招生政策,张雪峰就会丧失生存土壤,被自然淘汰。这些都是糊涂的感动,是归因错误的失焦。
张雪峰掀起现象级的咨询热潮,并在潮头赚取数以亿计的头部利益,根本原因不在于大学招生政策的不透明,他的生意扎根于家长们不得不忍耐的生存经验。大人们狂热地希望自家孩子可以抽到生签而不是死签,人们以一种可怕的末日恐惧培育了张雪峰。
张雪峰现象的本质,不是大学招生的不透明,不在于专业是文是理,而是接受大学教育那部分国民普遍感受的痛苦——这种痛苦没有被正视,没有明确的帮扶之道,它像汹涌且无声的时代浪潮——因为希望后代免遭同样痛苦,所以寻求张氏扶乩。
某种意义上,张雪峰提供的不是志愿填报清单,而是提供了让人在近乎乱世的生存竞赛中感到心安的信仰产品。因此,张雪峰不只是一名志愿咨询师,领导着一家职业规划公司,更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集大成者”,在这个领域深具号召力。
即使像遭受了不明自明的压力,张雪峰仍然在紧急情况解除后,桀骜不驯地戏耍文科生、将那个标签玩弄于唇齿间。可以推断的原因,是张雪峰比粉丝更理解他自己的地位。用文科生加缪的话来说,张雪峰“将得意置于绝望旁,正如将药置于病痛旁边。”
张雪峰卖的“药”被包装成高价咨询项目,他之所以能,是因为卖的是类信仰产品。据说张氏粉丝有6500万之众,可见此种“信仰”的普遍性及渗透之广。张氏不仅引领了一股反文科的风尚,还间接壮大了反智风潮,因为追捧者认为他手里有时代之痛的解药。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商海新风」短剧大有可为 热潮有望持续 |
枫叶卡居民无法参与大选?大有可为 (1条评论) |
在美换工作今年 2020大有可为(图) |
李开复:人工智能在中国大有可为 |
香山科学会议:智慧系统大有可为 |
港独是政治自杀 根治大有可为(图) |
这妹子大有可为 泰国9岁萝莉爆红 |
大温楼市 未来10年仍将大有可为 (8条评论) |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