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全是假货 利润2400% 为何有些人争相购买

在这个什么都讲“性价比”的年代,假货却成了某些人眼里的“聪明消费”。


不夸张地说,市面上一双标着“某国际运动品牌”Logo的鞋,成本不到50块,转手就能卖到600,利润率轻轻松松超过2400%。

更神奇的是,买的人还不在少数,有的甚至明知是假货也照单全收。

你以为这是无知?其实背后藏着一整套复杂的心理逻辑和社会链条。谁在造,谁在买,又是谁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答案并不简单。

假货横行背后,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经”

在福建莆田,仿冒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产业了,而是一门公然存在的“大买卖”。

从开模、印标、贴牌到出货,每一道工序都有明确分工,甚至连“高仿等级”都能按客户需求定制。



一双鞋的原材料成本也许只要几十块,加上人工和物流,满打满算不超过100元,但对外售价却能翻几番,挂上“限量版”或“原厂代工”的标签,就能以正品六七成的价格卖出去。

而仿冒化妆品的“利润神话”更是惊人,在广州白云区一带,一些小作坊用极其廉价的原料,装进印着日韩热门品牌包装的瓶子里,摇身一变成了“进口美妆”。

一瓶成本不到10元的“卸妆水”,在直播平台上一秒钟能卖出几十瓶,价格开到199也没人怀疑。

这样的利润空间,足以让很多人铤而走险。更何况,制假售假的“风险”并不高。被查到最多罚点钱,甚至换个身份再开店也不难。

很多造假者干脆“打一枪换一个号”,今天这个账号卖包,明天那个直播间卖鞋,平台根本追不完。

更讽刺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对这些产业的态度也相当“复杂”。




因为造假产业不仅带动了就业,还为当地创造了租金、物流、税收等利益链。

一旦“打狠了”,影响的可不只是几个小作坊,还有整片园区的生计。

所以,假货不是“漏网之鱼”,而是在某些角度下,被“默认存在”的一部分商业生态。而消费者,是这条产业链上最温顺却也最难以割舍的一环。

明知道是假货,为什么还有人抢着买?

这听起来像个“智商税”的故事,但现实中,很多人买假货不仅不后悔,甚至还有点“理直气壮”。他们不是分不清真假,而是根本不在乎。

第一种人,是典型的“消费降级派”。

他们知道正版贵,也知道自己消费能力有限,于是选择“高仿替代”。在他们眼中,穿上“看起来像”的就够了,至于材质、做工、售后——那是有钱人的烦恼。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苹果新手机开售破发,砍单几乎停产 美中谈判"几乎完成协议",美贸易代表:可交川习签署
    朝鲜用加密货币购买军火规避制裁 并派员出国洗钱 突然发现 大环境不好 有些行业反而越来越火
    2400万美国人交不起保险了,只能靠存款赌健康 奇怪 中国超市月薪2000多 却几乎没人离职  (1条评论)
    美媒:几乎所有国家都将感受到中国五年规划的影响 80天3名驴友失联遇难 深圳这线路为何成徒步险地
    从贫困移民到华人前首富,特朗普为何特赦赵长鹏?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