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鳌拜后人今何在:仍居北京鼓楼附近,都是普通人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讲清朝着名勇士鳌拜及其后人的故事。提到鳌拜,大家可能知道他是清朝的“第一勇士”,这可不是空穴来风。鳌拜的英雄事迹,实际上有很多值得一提的细节。

鳌拜成名的那场战斗,发生在他随清朝英亲王阿济格一起征讨明朝将领毛文龙所控制的皮岛之时。当时,鳌拜对阿济格发下了军令状:如果不能夺回此岛,他决不再见王。可惜的是,毛文龙早已预料到清军的进攻计划。鳌拜刚一登上皮岛,就陷入了明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毛文龙还调动岛上的火炮,尤其是虎蹲炮,猛烈轰击清军的前锋部队。

面对这样的局势,若是普通部队早就崩溃了,但鳌拜的清军依然没有退却。情况看似极为危急,鳌拜却穿上了厚重的铠甲,仿佛变成了明朝版的“钢铁侠”。他手持大刀,冒着炮火和箭矢,冲向敌阵,开始与明军展开近身肉搏。令明军没有料到的是,鳌拜的勇猛如猛虎下山,短短时间内,他便砍倒了多个敌军士兵,打乱了敌人的阵型。

鳌拜的勇气和果敢让清军士气大振,纷纷跟随他冲向敌阵。最终,凭借个人的勇猛和指挥能力,鳌拜硬是打破了敌军的包围,帮助清军成功夺回了皮岛。捷报传到盛京,皇太极为此特地撰文祭告努尔哈赤,以安慰其在天之灵,并为所有参战将士颁发奖励。由于他立下赫赫战功,鳌拜被晋升为“巴图鲁”(勇士),并获得了封赏。



此后,鳌拜凭借个人的武勇在多个战役中屡立战功,尤其是在松锦决战中。那时,清军右翼逐渐被明军压制,战局岌岌可危。此时,鳌拜毫不犹豫地带领几百骑兵急速驰援,与明军展开了血战,最终凭借他的勇猛,成功扭转了战局。据史书记载,这一战鳌拜共斩敌数十人,战功显赫。

随着清军入关,鳌拜参与了几乎所有重要的战役,凭借着“披重甲、猪突战术”,他总能在关键时刻改变战局。一些人甚至称他为“万岁冲锋”的青春版。连康熙帝也曾在康熙五十二年亲自称赞鳌拜的武勇,说:“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



然而,尽管康熙帝如此称赞他,最终还是决定逮捕鳌拜。关于鳌拜被捕的原因有很多,但他勇武的评价始终未曾改变。



那么,鳌拜被捕之后,他的后人过得怎么样呢?鳌拜被捕前的爵位是“一等公”,但他被捕后,爵位自然被剥夺得一干二净。然而,到了康熙五十二年,年届60的康熙帝,可能感到自己当年对鳌拜过于严苛,于是决定恢复鳌拜家族的部分荣誉。康熙帝认为鳌拜为清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应该恢复其部分封号,虽然不能恢复“公爵”,但还是给予了他一个“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的爵位。这一爵位在乾隆时期被改为男爵,属于五等爵中的最低等级。



不过,鳌拜已经去世,连鳌拜的嫡长子纳穆福也已经去世。此时,鳌拜的孙子达福继承了这一男爵称号,康熙帝还将原本被没收的佐领归还给他,并任命他为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到了雍正朝,雍正帝稳固了自己的皇位后,开始进行“冤假错案”平反,鳌拜家族成为了平反对象之一。雍正帝不仅恢复了鳌拜家族的爵位,还特别为鳌拜颁发了一个“超武公”的新称号,以表彰鳌拜在清朝建立中的贡献。于是,达福从“一等阿思哈尼哈番”晋升为“一等超武公”。但达福在晋升后不久便随清军征战准噶尔,最终阵亡。

达福去世后,鳌拜的爵位由他的儿孙继承,直到乾隆四十五年,发生了一个变故。出于政治原因,乾隆帝决定将鳌拜家族的爵位从“超武公”降为“一等男爵”,他解释说,这一降职是为了警示未来可能有野心的大臣,防止出现权臣之乱。



尽管如此,鳌拜家族的爵位还是延续了几个世代,直到鳌拜第八世孙锡惠为止。锡惠活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直到清朝灭亡,爵位依然存在。锡惠有两个儿子,然而大儿子精神出了问题,几乎与父亲前后脚去世。

随着时间流逝,鳌拜家族的生活逐渐变得普通。锡惠的次子崇谦将原本的“男爵府”卖掉,搬到了北京的小石桥胡同。新中国成立后,崇谦的儿子苏国良也过上了普通工人的生活。

如今,鳌拜的后人依旧住在鼓楼附近,如果你有机会在这里闲逛,或许能与鳌拜的后代擦肩而过。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延伸阅读 更多...
    北京三里屯"勇士"再现 挂布条痛斥共产党"邪教" 外交政策:祭稀土紧锁美喉 北京为3大要因恐失算
    金正恩结交"新朋友" 摆脱北京控制  (1条评论) 投25亿美元 阿斯利康全球战略研发中心落地北京
    北京给的?俄央自爆一笔天降巨款  (1条评论) 卢比奥吹风,北京大交易恐怕落空
    川普下手太快了!北京就要摔跟头  (2条评论) 光速入冬,北京今年怎么冷得这么早?
    墨对美移交中国毒枭 俄角色令人玩味 曝北京反应 向北京跪了!为了稀土,他们都拿出压箱底宝贝  (1条评论)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